研学旅行学地理,揭开九溪村民间组织的面纱
2019-10-20卢代友张丽
卢代友 张丽
摘 要:研学旅行是贯彻落实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实践能力的不可缺少教学活动环节,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我校“2019研学旅行——九溪游”活动中,笔者指导6个同学围绕“民间组织”展开调查并整理资料。通过调查发现九溪村存在数量惊人的民间组织,多达14个,丰富多样而独特的民间组织,吸引笔者再度深入探究,希望揭开这些民间组织的形成机制和特点,并对他们进分类总结。
关键词:九溪村; 民间组织;形成机制
1 九溪村民间组织
1.1特征
1.1.1数量多
九溪村民间组织自解放以来先后有14个组织出现过,这只是有记录可访问的数量,实际存在的组织数量应该比这个数字多得多。
1.1.2产生时间跨度大
有的组织是解放前甚至有传从明清时期就开始活动,历史比较悠久;有的组织则是21世纪才诞生,先对来说就显得年轻了很多。
1.1.3参加人群范围广
有男人参加的组织,有女人参加的组织;有老人参加的组织,有年轻人参加的组织;有文娱活动组织,也有协助行政管理的组织,活动组织多种多样,可以满足大部分村民的需求。
1.1.4“会”的生命力最强
各种各样的“会”,是这个村落的一大特色,他们不仅历史悠久,生命力旺盛,而且参与度也是最高的,几乎所有人都来会,有的人甚至来很多个会,来会的目的不外乎是增加自己的人缘关系和增强抵御困难的能力。
1.1.5政治因素对他们的影响比较大
很多民间组织在文革中中断活动,都受制于政治因素的影响,比如地戏在那段时间被认为是封建迷信而被停止活动,又如秧歌队的兴起等等。
1.1.6其它特征
这些民间组织一般由本村人开创或组织,也由本村人自愿参加,他们组织内部一般没有规章制度,大家都按照口头约定来履行自己的职责。另外,他们大多不受村支两位的管理和约束。
1.2分类
1.2.1从性别看,可划分为男性组织、女性组织和综合性组织。
男性组织有屯研会、四老会、老人会、老协会、地戏队、花灯组、佛事组织、村民民主理财小组、收复垦荒地领导小组、老人会、四老会;女性组织有喜事会、秧歌队、提蓝会、外婆会;综合性的组织有钱会。从以上的分类可以看出,男人在社区中参与的民间组织远远多于和广于女子的组织。从这一方面不难看出我过国的社区男人地位和家庭男人地位是源远流长,根深蒂固。
1.2.2从时间看,可分为清晰的民间组织和模糊的民间组织。
模糊的民间组织指的是找不到相应的创办时间和创办人,只有模糊的概念或传说,而清晰的民间组织则与之相反。因此,各种各样的“会”、地戏队、佛事组织和花灯组模糊的民间组织,另外的则属于清晰的民间组织。往往模糊的民间组织历史更加悠久,生命力更加强大,人们接受能力更多。
1.2.3从哲学的角度看,可分为唯物民间组织和唯心民间组织。
解放以前就有的民间组织大多属于唯心民间组织,而解放以后才出现的大部分是唯物民间组织。
2 民间组织形成的机制
2.1改革开放后政府对于民间的组织管理放松,不再用“封建迷信”等来限制民间组织的发展。
2.2文化的历史性和潜藏性,使得文化习俗在短时间的停止以后还可以得以很快的恢復[2]。从民族学的角度看,文化或者说民族心理素质是一个民族、地区共同性中最为不被遗忘的方面。九溪村有600多年的历史,又有5000多年汉族文化的精髓,因为他们是朱云章派兵南下的汉族人,所以少不了有很多的悠久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
2.3九溪村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民间组织又能够迅速的生长,原因在于600多年的历史,塑造了这里顽强的文化。村里掌握这些风俗习惯的老人和师傅都还健在,一旦政策宽松,他们就会重先出来组建自己的组织,弘扬自己的村落文化。
2.4如同市场经济一样,民间组织是一个自组织,属于开发的系统,人们需要这方面的服务,所以才促使九溪村自发性民间组织迅速稳健地发展壮大。九溪村有1000余户,4000余人,这里对于各种文化的需要比较大。
2.5民间组织大多是老年人在组织和负责,他们一般都是村落里有能力的人士,一般都有过外出经商打工的经历。九溪村自古以来就不缺乏聪明的“商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九溪村虽然地理条件优越,有九溪河的哺育,但是毕竟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人们迫于生计,不得不在农闲时外出做生意以弥补务农的不足。这就产生了很多有见识、有思想的九溪人,这样才得以将众多的纷繁文化以民间组织的形式一代一代地往下传。
张定贵先生在其论述中强调了文化的隐藏性和政策的作用,更多的原因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笔者对其进行了补充,但是还不够完善,主要是在民间组织的历史演替方面做的还不够到位,以期在下一次的调查中再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孙兆霞《屯堡乡民社会》(或《中国百村调查.九溪村》)(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2
[2]张定贵.村落自组织与乡村精英型塑.以贵州省安顺市九溪村为个案(J).贵州大学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