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索
2019-10-20钟武耀
钟武耀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核心价值观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理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决定着他们的行为和精神追求。新时代高校要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的优势,就得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课程考核方面多下功夫。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承载着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追求。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而这“三个自信”需要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作为高校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理应发挥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的优势。通过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课程考核方面下功夫,把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切入点,打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向大学生的最后一公里,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捍卫者。
1 从教学设计着手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 科学定位教学目标
习近平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纲要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如何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让学生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了解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进行艰苦探索和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认识历史和人民为何选择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人民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改革开放和搞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增强“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深刻认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形成及其意义,自觉把它们作为行动指南。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分析相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明确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珍惜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历史,警惕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1.2 融合教学内容设计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而言,就是中国一代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纲要教材共有11章,分上中下3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内容的安排设计方面,主要根据各章节教学内容的匹配度进行安排设计,区分重点培育的价值观内容。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前夜(1840—1919年),基于教学内容的匹配度,重点安排设计国家层面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主要培育学生“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爱国”的价值观。其中第一章主要在“中国为什么被侵略”和“反侵略斗争为何失败”的设计上下功夫,让学生领悟“落后就要挨打”和“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培育学生“富强、民主,爱国”的价值观;第二、三、四章主要在“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教学内容设计上下功夫,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农民阶级、地主官僚、资产阶级改良派,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由于指导思想、政治纲领和领导能力等问题,都没有办法领航中国实现民族复兴,重点培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爱国”的价值观。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年),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重点培育“民主、文明、和谐,爱国”的价值观。其中第四章开天辟地大事变设计培育国家层面的“民主、文明”价值观;第五章中国革命新道路,设计培育学生“民主,爱国”的价值观;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设计培育学生“富强,爱国”的价值观;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设计培育学生“富强、民主,爱国”价值观。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會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8年),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核心价值观全覆盖,其中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设计培育“富强、民主、和谐,平等、法治,爱国”价值观;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设计培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平等、法治,爱国、友善”价值观;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培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平等、公正、法治,爱国、友善”价值观;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培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
1.3 优化设计培育载体
为了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根据教材不同章节和重点内容,分别选择历史大事件、历史人物和不同时代歌曲作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载体。一是历史大事件。俗话说得好,事实胜于雄辩。通过借力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图文音像视频资料,对一些历史大事件进行适度的历史情景再现,给学生重温一些历史大事件,引导学生通过综合分析、研判和推理,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启示。在这过程容易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性和隐性培育的合力。二是历史人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生活中人们经常见贤思齐。我们有不少大学生都有自己崇拜的历史人物,纲要课里不少历史人物的身上,就能折射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缩影,用这些历史人物做为载体非常有代表性。比如无论是近代史里边涉及到的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还是现代史里边涉及到的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徐特立、方志敏、夏明瀚、杨靖宇、左权、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陈铁军、林觉民和十大元帅等历史人物,他们身上都闪烁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符号。不管是林则徐、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和林觉民等历史人物的爱国情,还是谭嗣同的“法治”观,贺龙、朱德元帅的理想信念追求等等,都是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营养汁。三是时代歌曲。纲要课用中央电视台迎接二十一世纪的献礼片、全片共五十二集的《百年中国》第51集歌声里的歌曲作为载体,根据不同的章节给学生介绍推荐相应的歌曲。通过歌曲来熏陶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第一章第二章可以介绍推荐歌曲为学堂乐歌《送别》;第三章推荐介绍《革命军》和《工农兵联合起来》;第四章推荐介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第五章推荐介绍《十送红军》、《红米饭南瓜汤》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六章推荐介绍《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南泥湾》和《弹起我心爱的琵琶》等;第七章推荐介绍《解放区的天》;第八章推荐介绍《我的祖国》、《英雄赞歌》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第九章推荐介绍《革命人永远年轻》和《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十章推荐介绍《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第十一章推荐介绍《《新时代》》和《撸起袖子加油干》。百年中国是
2 从课堂教学着力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高校要立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特点,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局来谋篇布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构建有新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新模式,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固有优势。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目前高校纲要教师队伍总体是不错的,但与新时代高校内涵式发展对纲要课教师的新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距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六要”新要求标准来看,还有不小的上升空间。主要反映在少数教师在教学业务科研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少数教师教学改革创新动力不足,力度不够,存在教学方法老旧,教学模式老套的情况。他们无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无法实现教书育人效能的最大化。
发挥高校纲要课教师课堂教学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显著优势,需要一支过硬的纲要课教师队伍,需要发挥纲要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纲要课教师要自觉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六要”新要求来鞭策自己,不断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是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努力方向,是纲要课教师授课水平的衡量标准。首先,结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加强学习培训提高个人思想政治理论专业水平。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和勇气,敢于向学生学习,善于向名师学习,努力向教学实践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科研业务能力和专业理论素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教学探索者、开拓者和奋进者。当然,高校也要关心和关爱纲要课教师队伍,从报酬、待遇、政策和制度等方面从优落实中央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相关政策待遇,为他们能够静心、安心和专心搞好教学科研工作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教学科研生态环境。
坚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增强纲要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价值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一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关心学生和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落实课堂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是教学过程始终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让纲要课堂充满活力。三是丰富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自觉与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接轨,积极探索、尝试和启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方法,如尝试使用体验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以历史大事件、历史人物和时代歌曲为载体,努力把纲要课打造成为包装精美、配方先进、工艺精湛的金课,让纲要课堂教学倍受学生喜爱,让学生终生受益。
3 从实践教学着手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理论教育和实践相结合是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们党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出高校要鼓励师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座会上谈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时,指出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纲要课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社会调研、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录制视频作品等。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能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熟悉国情,提高能力、增長本领、服务社会和锻炼毅力,对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发挥纲要课实践教学在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优势。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既是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如何的检验台,又是学生潜移默化接受核心价值培育的重要渠道。实践教学不仅构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良好情境,还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和元素,非常契合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精神,是新时代高校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富有成效的途径。其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我们要始终坚持正能量是总体要求,用得好才是真本事。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整体优势,大力宣传和释放学生实践教学中的正能量,助推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第三,用好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好机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深度融合到实践教学环节的动员、布置、作品展示和点评总结的全过程,并着手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最后,将学生党建工作融入覆盖到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发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利用好学生党建工作的优势,发挥学生基层党组织在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发现和培养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检验考核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努力成就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协调推进双赢的局面。
4 从课程考核着手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作为课程教学质量的检测和检验手段,对教学工作具有导向功能的课程考核,在高等教育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四个新特点:一是考核理念由重管理走向管理与教育并重;二是考核内容由重知识走向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三是考核主体由以教师为主走向教师、学生同伴、学生本人共同参与;四是考核方式由重终结性考核走向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要进一步做好高校教学管理评价,全力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强过程性考核,全程跟踪评价课程质量,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是高校多年改革实践形成的共识,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改革环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政治素质和创新能力,其性质要求注重理论考核、实践考核、理想信念考核与创新能力考核等。能否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达到考核的基本要求,考试与评价方式是关键环节。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考核改革的步伐在不断地往前推进,越来越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方面靠拢和迈进。以纲要课为例,从今年开始,目前课程考核已经创新了课程考核理念,在新考核理念的引领下将课程考核回归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重视育人成效。强化了纲要课的过程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决定将课程考核成绩由期末考核60%+平时成绩20%+实践成绩20%的综合评定调整为期末考核50%+平时成绩20%+实践成绩30%的综合评定。这一新变化降低了课程考核的期末考试所占比重,提升了实践环节的成绩比重,更加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考核改革发展的趋势,即注重多方面考核和全方位考核,注重知識、素质和能力的考核,注意过程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同时,更能发挥纲要课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显性优势,有利于我们打通纲要通往学生心理的最后一公里。
在平时作业的布置安排中,从作业主题的选择到作业的点评,都通过设计从显性和隐性两方面融入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重点培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平等、公正,爱国、敬业”。比如结合2019年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评说五四运动,显性培育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平等,爱国”价值观;隐性培育“和谐,敬业”价值观。其次,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年周年拍摄“爱党爱国爱家乡”为主题的微电影或微视频,显性培育的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公正、平等、法治,爱国、敬业、诚信”价值观,隐性培育“和谐,自由,友善”价值观。最后,期末考试从复习动员到考试重点培育“文明、和谐,平等、公正、法治,敬业、诚信”核心价值观,如复习动员就告诉学生在考试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为维护考试“公正”,考试需要纪律作保障。同时为了确保社会“和谐、友善”,人人都需要讲“诚信”,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文明”素养,于无形中就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 罗三桂,刘莉莉.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12).
[2] 王锁明.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01).
[3] 徐保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与评价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2).
[4] 赵建新.墨子思想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
[5] 屠静芬,白莉莉.数字技术条件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方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9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墨家思想在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运用”(编号:2019LSZ025);2019年广西警察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墨子思想的时代转换与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研究”(编号:2019KYA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警察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