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干预研究

2019-10-20杨美玲

科技风 2019年27期
关键词:干预策略心理特点学困生

杨美玲

摘 要: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点性基础学科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逻辑性思维课程。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清晰的逻辑,这一特殊属性使得数学相对于其他的课程来说难度更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逐步落后于其他的学生,随之便出现了称之为“学困生”的群体。文章主要研究小学生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几点干预策略,以供相关教学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心理特点;干预策略

聚焦到我们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数学枯燥”、“数学难学”的论调在学生群体中此起彼伏。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厌恶,甚至还对学习感到痛苦,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逃避行为,而在学习成绩方面也逐步落后于其他同学,成为了“学困生”。可见,对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

(一)懒惰心态

对于绝大多数的学困生来说,他们在学习上都体现出“懒惰、偷懒”行为。通过对我所任教班级调查所得:42名学生当中,偷懒、懒惰的学生占据比例高达28%。这部分学生在行动上表现如下:当老师在上课时他无心听课,不是在做小动作就是和别人窃窃私语;当老师向他提问时,他什么也答不上来;对于老师所布置的作业,经常找出各种理由拖延,实在无法推诿就随便应付了事;部分学生甚至直接抄袭别人的作业交差。长期以往,他们的学习成绩都逐步下降。

(二)厌学心态

对于学困生而言,由于他们接受数学知识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比其他的同学更弱一些,尤其是在课堂上,面对同一道计算题,他们可能需要花费两倍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学困生开始对数学产生厌学心理,不愿意把学习当成一种兴趣,而是把它看成是一种负担、一种烦恼和精神压力。他们自身的学习意愿极为薄弱,但是迫于家长和老师的压力,又不得不去应付学习,所以他们即使人在教室,却心不在焉,无心学习。

(三)消极心态

学困生之所以成绩相对落后于其他的同学,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得当。我们经常都可以在课堂上看到部分学困生埋头苦学,对于数学公式、法则等熟背入流,但是一旦参加考试,他们的却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归其根源,主要是因为他们虽能熟背公式,但是却没有真正理想公式的形成过程,缺乏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经历多次考试失败后,形成了消极心理。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干预策略

(一)利用爱心效应,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

俗话说“人来到世界,他总有一样生存的本领,我们要看到他的闪光点”。学困生的“闪光点”给老师信心,也给学生自信。自信是一种能力的心理品质,拥有自信的孩子都相对热情乐观,当他们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时也能够敢于面对。但是,就当前我所任教的班级来看,“学困生”存在着严重的消极心理。针对这部分学生,我认为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和“学困生”进行接触、交往,当学生出现消极思想时,找他们谈心;当学生遇到数学难题时,帮助他们寻根问源,理清知识点,在耐心的教育中向学生巧妙暗示,让他们了解看到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克服消极心理树立自信。当然,为了能够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教师在安排座位时,坚持好中差学生的搭配,开展帮扶活动,要求成绩好的学生能够主动帮助“学困生”;在课堂上,激励“学困生”踊跃发言;针对部分学困生擅长的“计算题”“应用题”等,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题型中找回信心。

(二)激发兴趣,使学困生学习兴趣不“困”

(1)创设问题情境。多数学困生性格好动,容易开小差,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不理想。面对这种情况,在上课时不但要关注优秀生,更要关注学困生。善于创设情境,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其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可以结合贴近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的素材设计问题情境,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引入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一周的路程指的是什么?如果在操场的中间铺上草坪,又是指操场的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教学,学困生也乐学、易学。他们也觉得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2)作业分层布置。作为巩固课程学习任务的作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其接受程度不同,对于学困生而言,他们往往愿意接受基础的、容易的作业,如果学困生的作业在难度上跟优秀生的作业一样,这样会使学困生出现怕做、厌做和不做作业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可以分层布置作业,相对优等生和中等生而言,给学困生布置一些较浅显的、比较容易的习题作业,这样学困生能顺利完成作业,建立学习的自信。

(3)表扬激励。表扬与激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所有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和激励。平时,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善于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也许是学困生成绩细微的进步……我们都要及时当众表扬和鼓励,老师由衷的点赞使学困生激扬自信,学习会不断进步。

(三)加强家庭联系,帮助“学困生”摆脱心理困境

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学困生的一大心理特点是“懒惰”。所以,我们必须要与家长协调沟通,通过微信、电话联系、家访以及面谈等多种方式,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帮助孩子摆脱“懒惰”的心理困境。当然,我们在进行沟通协调时,要理解家长们的教育态度,并给予家长教育方法,同时还要委婉提出希望家长能在忙于工作之余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多给孩子温暖和关爱,共同做好孩子们的转化教育工作。而在学校的时候,教师自身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这类学生进行辅导,对于孩子们在学习中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三、结语

综上所述,转化“学困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针对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总结,寻找有效的干预策略,形成一个“成功—有趣—再成功—再有趣”的良性循环过程,积小胜为大胜。

参考文献:

[1]莫玉明.学生学困因各异找准方法可解困——也谈学困生的转化[J].考试周刊,2017(62).

[2]李新钰.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与学习思维能力培养[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7(09).

[3]何昌喜.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7(08).

[4]馮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因素剖析与转化策略[J].中华少年,2017(25).

[5]李海英.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4).

猜你喜欢

干预策略心理特点学困生
关于山区高中班主任专业能力访谈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大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学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FCM学习适应性干预策略研究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失落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