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发展选择

2019-10-20侯启瑞卢全有吴萍

文教资料 2019年21期
关键词:普通本科双语国际化

侯启瑞 卢全有 吴萍

摘    要: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各国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主体部分,其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教育国际化的实现,除了积极争取教育资源和政策支持外,还得从提升自身思想认识和教学技术做起,以双语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国际化,积极参与中外合作办学,树立品牌意识,做强特色,搞好文化融合。

关键词: 教育国际化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    内涵式发展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把跨国界、跨文化的氛围带入大学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中,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各国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二十一世纪以来,欧美掀起了新一轮提高教育质量的浪潮。从欧洲的“博洛尼亚进程”到美国的高等教育改革行动计划,都反映出老牌高等教育强国的努力新方向。共同做法是,注重人才培养与时代变化的全方位适应,注重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注重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2016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多边组织的务实合作,充分发挥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点推进、合作共赢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两会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将国际交流合作列入高校的“五大职能”之一,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并重,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高校连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新期待。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219所,除100多所中央部属院校外,其他属于地方本科院校,占到本科院校总数的85%以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主体部分。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主体,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提高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外籍专家引进人数不断增加,来华留学生渠道不断扩大,校际合作办学形式多样,外事管理体制日趋完善等方面。但因办学层次、地理位置、经济基础、政策支持、思想认识和资源限制等多方面原因,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国际化程度难以与“双一流”建设高校相比,总体上呈现校际合作与交流难以开展、外籍专家引进工作困难、留学生招生渠道有限、教师出国访学参与程度不足、学生出国留学兴趣不高和缺乏政策支持及指导等问题。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教育国际化的实现,除了积极争取教育资源和政策支持外,还要从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和教学技术做起,学会“借力”,树立品牌意识,做强特色,搞好文化融合。

一、立足国际化视角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要获得长足的发展,首先必须树立国际化办学的发展思路,解放思想,将国际化理念纳入学校的总体发展纲要,人才培养方案应围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全面发展型人才来制定,努力搭建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特别是国际科研和教学合作平台,构建中外融合的教育方法、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设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采用国际化教材和与国际接轨的授课方式,尽快落实国际化进程,实现新的跨越发展。例如,韓国政府就曾经推出“造就能够指引国际化潮流人才”的教学改革计划,以加强国际教育、外语教育,开展全球国际化教育。

长期以来,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资源配置相对薄弱,国际化办学意识相对封闭。教育国际化为地方普通高校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发展空间,生源、师资、资金、资源和教学方法、管理经验等问题都通过教育国际化渠道找到解决方法。因此,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要立足国际化视角,主动融入教育国际化进程,向“双一流”建设高校看齐,引进海外智力和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以双语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国际化

自2001年教育部首次提出“高校本科阶段要创造条件实现外语专业课教学”以来,双语教学已在我国大多数高校付诸实践,各高校试图借助这一途径完成本土教学与国外先进教学方法与理念的接轨,自然而然,双语教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手段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必然要求。

我国双语教学中的外语主要是英语。依照1985年美国学者Kachru提出的世界英语同心圈理论,我国隶属英语的延伸圈,客观上存在外语应用环境差、双语关联性弱的问题,而且受汉语规则和习惯的干扰,日常交往中容易存在错误表达,使高校双语教学的有效性受到广泛质疑。尽管困难重重,但随着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的到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困局中的高校双语教学。首先,英语是进行国际交流的基本工具,也是了解外国文化的钥匙,加强英语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对多元文化的认同与理解,教育国际化使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更有说服力。其次,国际交流合作日趋频繁和学生留学发展的客观趋势推动高校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语言改革已刻不容缓。

未来教育国际化的具体表现就是国际化课程增多。这里提到的国际化课程不是英文教材+中文授课或中文教材+英文授课,而是全部英文教材+英文授课,中国学生与外国留学生同堂听课,互相自由地交流和探讨专业学科知识。这就要求高校有计划地培养一批能够使用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授课的师资,打造高素质师资团队。高素质师资团队能提高高校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水平,推动专业教学与专业科研更快地朝向国际化方向迈进。其次,在开设国际化课程前可以设置一些衔接性课程。

三、积极参与中外合作办学

合作办学能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优化办学条件,发挥合作院校各自在教学、科研、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的共同提高。目前我国高校合作办学方式有联合培养学生、师资互聘、跨校第二专业、流动讲座与专题讲座等。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在经济基础、政策支持和资源等方面比较欠缺,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合理有效地引进和利用外部资金和国外高校的优质资源,是普通本科高校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的有效途径。以澳大利亚为例,澳大利亚是经合组织中读大学费用最高昂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高校内留学生较多,高校的国际化服务现象明显。据统计,留学澳洲的海外留学生数量几乎平均每年以10%的幅度增长,2010年他们为澳洲高校缴纳了150亿澳元的学费,这一费用占学校收入的18%,占个别学校收入的3成以上。在澳大利亚普通教师员工中,外籍员工占25%左右,教学和科研人员中,海外来的学者达到25%—30%;即使是在学校高层领导层面,国外的专家学者也达到15%—20%。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要快速发展得会“借力”,可通过新媒体传播等多种途径,加强学校留学项目的宣传工作,多渠道多层次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面向更多国家和地区招收不同层次的留学生,规范完善留学生管理的规章,不断扩大国外来华留学研究生规模,提高质量。同时,拓展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新途径,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双向交流,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奖学金制度,结合地域特色、地缘结构和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大力打造留学品牌,吸引更多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来校学习。

四、培养优势学科,做强特色产业

2015年,国务院出台《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破除身份固化,促进公平竞争,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鼓励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选择“一流”建设路径。普通本科高校由于资金和资源的限制,参与“双一流”建设的发展机会目标不能太宽泛,主要应专注于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有特色才能增强核心竞争力。

我国许多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是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开发引进国际教育课程时应构建适应地方特色,发挥学科优势的教育课程体系。对于应用型学科较强的高校,可加强国际化产学研合作教育。高校与跨国企业合作,一方面可通过跨国企业提高对国际市场人才需求的认识,掌握国际市场前沿信息,另一方面可引进高素质科研人才前往学校进行学术交流,不断拓宽教师和学生的学术视野,促进高校切实结合跨国企业需求,对自身专业教学、科研方向予以优化整合,科学设置理论课程学习及社会实践训练,确保教学内容、实践环节及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符合国际社会发展需求,以培养出社会迫切需求的国际化人才。

五、融和多种文化思潮,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综合性、开放性、包容性和国际性等特点越来越明显,各个大学之间人员的流动、国际化合作等各种活动背后的实质是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美国曾经提出,高等教育要进行国际交流,提升学生的全球国际化事业,鼓励学生去往国外学习,支持高校教师、学者与其他个人参与交流活动,加强美国人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与掌握。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在国际化进程中要深入挖掘现代化教育理念,在给学生创造自由和个性化的发展空间的同时,引导并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在国际化进程中,先进大学教学模式和校园文化会通过合作办学、人员交流、科研合作和培训等形式对我国大学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不仅包括人员、课程和学术资源等有形的物质文化层面的影响,还包括无形的制度和理念层面的影响。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重要职能,并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就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并以高度文化自觉性和自信心,坚定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作为保存、传承、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大学自身文化发展决定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

总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国际化程度和质量代表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总体状态,加快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国际化进程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徐青.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人才教育研究,2015(35):6-7.

[2]傅異非.高等教育国际化视角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策略探析[J].时代教育,2017(23):30-31.

[3]李庆领,陈克正,吕耀中.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策略与实践——以青岛科技大学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7(12):66-71.

猜你喜欢

普通本科双语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国家创新体系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国际化思考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深化改革服务福建自贸区建设探析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