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弃妇的悲剧成因

2019-10-20姜津丽

文教资料 2019年21期
关键词:远大前程拜金主义性格

姜津丽

摘    要: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晚年时期的作品,通过普通的乡村孩子皮普的经历见闻,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被背叛被抛弃的女性——郝薇香小姐的悲惨人生,批判了当时徒有虚名实际虚伪至极、乌烟瘴气的上层社会。本文从郝薇香小姐的悲剧成因,分析其自身性格和社会背景对一个人的影响,以及形成坚韧自信品格对人生的重要性。

关键词: 性格    男权主义    拜金主义    《远大前程》

1.作品概要

主人公皮普自幼父母双亡,跟姐姐和铁匠姐夫乔生活在一起。尽管姐姐对他的管教显得粗暴,但姐夫把他当作朋友一般对待,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好。一天皮普在村旁沼泽地边用食物和一个锉刀救了一个逃犯(麦戈维奇)。

一位富有的夫人郝薇香在某天派人来到皮普家邀请他去她家庄园作客。郝薇香夫人曾在少女时期受到男人的欺骗,爱上了一个叫康培森的男人,在她看来,这段感情是两情相悦,情窦初开的她将自己的心全部交付。实际上康培森只看上了她的财产,在婚礼上,占尽好处的康培森抛下她和情人远走高飞,留下郝薇香小姐成为宾客们的谈资。

郝薇香从此一蹶不振,陷入了某种精神上的无止尽的痛苦。她培养养女艾斯黛拉报复男人,看着皮普受精神折磨和虐待,郝薇香和养女艾斯黛拉乐在其中。皮普从见到美貌的艾斯黛拉起就爱上了她,这贯穿了他的一生,也是后面故事发生的起点。为了能配得上美丽高贵、谈吐不凡的艾斯黛拉,皮普在心里埋下了成为一个绅士的种子。同时,也是在这个庄园里,皮普结识了后来的好友赫伯特。

一段时间后,郝薇香夫人告诉皮普以后不用来庄园了,这意味着他以后不能再见到艾斯黛拉。虽然很不愿意,但皮普还是无奈遵守,回到了家里,跟着姐夫当学徒,日子仿佛归于平静。

但一成不变的日子最终还是被打破,律师贾格斯找到皮普,告诉他有人愿意出资供养他,让他进入伦敦上流社会,在那里,他会学习成为一名真正的绅士,条件则是他不能问恩人是谁。这对于一直忘不了艾斯黛拉的皮普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尽管姐夫觉得这不是个好主意,但他二话不说地答应了。同时,阴差阳错地,他认为,这位出资者就是郝薇香小姐。

皮普来到繁华的伦敦,遇到了小时候在郝薇香夫人庄园里认识的朋友赫伯特。两个人同进同出,感情也亲近了许多。皮普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他学着那些绅士的行为,从一开始的小心翼翼和格格不入变得花钱大手大脚,在所谓上层社会的人际往来中显得越来越如鱼得水。

有一次,曾经亲密无间的姐夫来伦敦看他,在后面不到一天的相处中,姐夫敏锐地注意到眼前的皮普和他记忆里的已经不一样了,他拘泥于所谓的绅士礼仪,甚至看不起举止言行“粗野随意”的自己,觉得自己给他丢脸了。两个人不欢而散。

成年后的一天,郝薇香再次邀请皮普到庄园去,他天真地以为郝薇香是要把艾斯黛拉许配给他,实际上并不是,她只是准备把艾斯黛拉送到伦敦,让她成为一个更加名副其实的淑女。期间,皮普也向郝薇香表示对其资助的感谢,郝薇香夫人明白自己并不是资助他的那个人,但是没有否认,皮普更加坚信郝薇香就是那位好心的资助者。

回到伦敦后不久他就和艾斯黛拉相遇了,但两人的关系看起来并没有更进一步。她频频出现在上流社会的各种交际活动中,最后答应了一个贵族的求婚。

另一边,皮普在某天回到家后发现了一个不速之客,交谈后发现竟是小时候他救助的那个逃犯。原来逃犯麦戈维奇参与了一场骗局最后却被“同伴”出卖,被其推出来顶罪,落得妻离子散,有家不能回,在驱逐地放羊的下场,他因此对其恨之入骨。那场骗局与郝薇香小姐有关,毫无疑问,他的“同伴”就是康培森。

原来麦戈维奇为了报答皮普小时候的救命之恩,偷偷拜托了律师,暗中用自己牧羊的钱来资助他,最后向他说明了一切。为了送麦戈维奇回到驱逐地,躲避被绞死的处罚(私自从驱逐地回国,一经发现,将被处以绞刑),皮普和赫伯特陪同麦戈维奇划船出海,遇上了康培森带着警察来追捕。仇人见面,分外眼红,麦戈维奇和康培森扭打在一起,最终以康培森失败,死在海里告终,麦戈维奇也被带回伦敦,等待绞刑的到来……

得知所谓资助者的真相和郝薇香夫人被欺骗及所有事情的原委,皮普回到庄园见郝薇香夫人求证这一切。郝薇香夫人诉说自己的经历,这是折磨她许多年的心魔,最后因为身上破旧婚纱的裙摆太长,碰到了壁炉里的火苗,被大火焚身而死。死前她明白自己伤害了皮普,未曾磨灭的良知使她一遍遍地说着请求原谅的话,直到咽气。

皮普最终在混乱虚伪又拜金的上层社会中醒悟过来,告别纸醉金迷的伦敦,在姐夫乔帮他还清了债务后回到了乡下。

2.作品试析

这部小说体现了作者经历人生之后对生活的深刻认识,远大前程不仅指主人公皮普的心愿,还是其中每个人的愿望,但是无一例外的,每个人的远大前程都破灭了,暗示该作品带有作者在这一时期的特点——浓郁的悲观色彩——由阴森的墓地开场,又在一片废墟中结束。期间还有烟熏的铁匠铺、阴森恐怖的庄园、暗无天日的监狱及吵闹肮脏的伦敦和表面上斯文有礼却做出一系列不合“礼”的行为的所谓绅士,讽刺感十足的同时又让人觉得苦闷压抑。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善于描写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遭遇,常以深刻的笔触、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妙趣横生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揭示资产阶级的伪善、贪婪、凶残,热情地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如文中的姐夫乔对皮普的关爱。同时,狄更斯的小说中一些“精神异常”的次要人物往往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这部小说中的郝薇香小姐就是这样的人物。样子奇特恐怖,說话尖酸刻薄,行为荒诞怪异,在别人眼里被形容为“骷髅”“蜡人”“僵尸”的“弃妇”郝薇香虽然是本部作品里的一个次要人物,但与她有关的事迹和描写给很多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成因浅析

郝薇香原本是一个对爱情充满憧憬的单纯小女孩,在遭受一些变故之后变成了一个忧郁孤寂的人、一个充满报复心理的老女人,最后成为一个近乎变态者。虽然郝薇香并不是一个完美可人的天使形象,但是她的形象永远留在了读者的心中,成为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人物。她的人生是失败的、痛苦的,也是令人同情的,但她的悲剧命运的形成不只是自身所作所为的结果,因为任何一件事的形成都不外乎两个方面的作用——内因和外因,内因指自身的性格缺陷,外因指环境背景对人物结局起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郝薇香夫人的形象和悲剧成因当然也不外乎这两方面。

3.1内因

郝薇香小姐有大笔财富,从小生活富足,但她幼年时母亲去世,父亲对她很是溺爱。她天真烂漫又活泼,任性高傲,却不懂人心险恶,从小顺风顺水的生活让她的性格脆弱,不懂排解不幸。富足的生活让她的生活多姿多彩,她在把自己封闭在庄园的时候难以忍受沉闷的生活,找来皮普和艾斯黛拉一起玩,而自己在旁边观望。看着皮普与艾斯黛拉嬉笑怒骂,偶尔适时地耳语一番调节自己的情绪。

她任性、高傲倔强又脆弱,绝对不可能容忍背叛。同时因为不知人心险恶,情窦初开的郝薇香小姐轻易被欺骗,心甘情愿地奉上感情和金钱。婚礼当天遭遇的背叛抛弃和流言使她不堪一击。她无法接受现实,无法面对流言蜚语,于是选择了逃避——把庄园里所有的钟表都停在八点四十分,不肯脱下婚纱,保留婚礼当天的所有装扮(甚至是时间)。她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和勇气,只能封闭自己,与世隔绝,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昔日欣欣向荣、让人羡慕的大庄园变成了一个死气沉沉荒凉之地,而她自己则成为一个只为复仇的行尸走肉。这使初见她的读者震撼——“这位身穿新娘礼服的新娘岂止身上穿的服装、戴的花朵都干瘪了,连她本人也干瘪了;除了凹陷的眼窝里还剩下几分神采,便什么神采也没有了”,这一身装扮和她本人的样子使皮普想到了墓穴里掘出来的骷髅,让人不寒而栗。

弗洛伊德认为人生来有两种本能:一是生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利比多”,它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二是死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达那多斯”,它代表恨和破坏的力量。死的本能有内向与外向之分。当冲动指向内部的时候,人们就会限制自己的力量,惩罚折磨自己,变成受虐狂,并在极端的时候毁灭自己;当冲动指向外部的时候,人们就会表现出破坏、损害、征服和侵犯他人的行为。

对于郝薇香来说,她的“死的本能”指向内部——自我毁灭和对外仇恨。郝薇香仇恨男人,仇恨背叛,仇恨外面世界里的流言蜚语,于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她的这种封闭是带有自我毁灭性的——暗无天日的房间,腐烂发臭的婚礼蛋糕,破破烂烂的婚纱。她不只是把自己困在庄园里、房间里,还把自己困在过去的痛苦和精神折磨里。她的痛苦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轻,而是用那些反常的行为和装束祭奠爱情和那个正常的自己,脆弱的心灵被仇恨填满,悲剧的命運开始。

由此可见,人生在世,欺骗可能会有,抛弃可能会有,一帆风顺明显不可能,也不存在永久的避风港,让自己学会坚强地面对生命中遇到的不幸才是正道。

郝薇香的悲剧从内因上说,她的性格缺陷是根本原因,抛弃欺骗是导火索,她缺失理性与坚韧的性格才是最终毁灭她的原因。

3.2外因

3.2.1当时的社会背景

在中国古代,女子要遵循“三从四德”,最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甚至丈夫的不幸都可能归结到女人身上,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点深入人心。这种男权社会的表现不仅存在于国内,而且存在于国外。男权社会中有一个观点是,女性只是附属物,男性的附属物,女性应该无条件屈从于男性,依照男人的眼光和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女性的幸福貌似都掌握在男性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女性只好压抑自己的个性,顺从大流,哪怕存在少数想要抗争的女性也会在被众人嘲笑之后难逃悲剧的命运。毕竟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甚至一群人可以一朝一夕改变的。

郝薇香所处的社会背景是维多利亚时代,虽然物质繁荣,但财富的两极分化正在扩大,阶级矛盾正在变得更加严重,导致金钱对人类关系的腐败,对人的基本权利和人性的残暴践踏和扭曲,对妇女实施的是双重的压制。在这样的条件下,郝薇香不过是这种大背景下的一个牺牲品——在她被抛弃后,流言四起,她那悲惨的遭遇只是人们茶前饭后的谈资而已,周围的亲人、朋友没有一个向她表示同情,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帮她渡过伤害和难关。她任由那漂亮的婚纱礼服褪色泛黄,那人人艳羡的大庄园封闭荒芜,也任由她本人同这些一起褪色荒芜。从一个漂亮的千金小姐变成一个如“僵尸”一般的“蜡人”,性格古怪,举止乖张,以至于让人觉得害怕。

事实上,通过狄更斯对大庄园的描写,不难看出,让人称赞的郝薇香夫人的庄园是男权社会的一个象征。它是郝薇香的家,而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却是阴森压抑,四周围着铁栅栏,走廊过道漆黑一片,房间里也暗无天日,难道不像我们想象中的“监狱”吗?确实,它如监狱一般困住了她的身体,困住了她的灵魂,也将她永远困在被抛弃欺骗的情绪漩涡里。庄园带给她的压抑感就如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摧残一样,如影随形,郝薇香无法反抗,只能屈服。

3.2.2作者本人思想观念的影响

文学作品是作者创作的,其中的人物与故事虽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依据,但不可避免地会带上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想法。作品中郝薇香略显夸张的行为举止和悲惨命运,毫无疑问受到了作者价值观的影响。

郝薇香受到伤害后,决心用自己的方式实施报复。这种方式就是收养一个女孩,教导她,引导她,让她成为冷冰冰的复仇工具,玩弄其他男人的感情,让别人也感受她的苦难。作者对于郝薇香盲目的复仇当然是持反对意见的,他反对被仇恨蒙蔽,用复仇填充自己的做法。于是,狄更斯将郝薇香塑造成了这样荒诞的形象——几十年未褪下自己的婚纱,住在荒凉庄园中暗无天日的房间里,过着黑暗扭曲的生活,最终痛苦地死去。

通过郝薇香的悲剧作者表达了观点:只有放下仇恨,才能解脱。同时作为那个时代的一份子,作者的思想中多多少少带有些男权主义的痕迹。看过狄更斯小说我们会发现他在给书中人物取名时总是非常巧妙地包含了人物的特点,例如郝薇香夫人——Ms.Havisham——have shame,作者在创造之初就给了她命运的暗示——一个蒙羞的女人,看起来在作者的眼里被人欺骗感情、在婚礼当天被抛下是一件倍感耻辱的事情,对她的感情不是同情之类的,而是带了点厌弃。小说中对郝薇香的描写不仅是从作者理解的角度,还是从男性的角度,郝薇香的死正表明了男权主义的一些思想。偏执固执的、可怕的郝薇香绝对不是一个被男权主义社会接纳的形象,同时她的形象与狄更斯笔下其他温柔贤惠的人物形象形成对比,所以作者下意识地排斥她,最后给她安排了一个悲惨的结局也算事出有因了。

4.结语

尽管郝薇香形象可怕、举止怪诞,但作为文学宝库中的一分子,她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读者们来说,真正留在读者心中的不是嘲笑讽刺,而是一种同情惋惜和理解,她看着可恨可怕,却也很可怜。从一个富足无忧的白富美变成一个“弃妇”,背叛抛弃与流言使她遭受巨大的心理落差,实在不是一个普通的心性单纯的女孩子可以承受的;男权社会大背景下根深蒂固的思想禁锢使她孤立无援,躲在大庄园里了此残生。

文学反映时代和人生。维多利亚时代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上流社会和男权社会的思想禁锢为郝薇香小姐的悲剧人生推波助澜,郝薇香小姐只能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不满,但她脆弱的性格又无法承受那不满,她扭曲黑暗地生活着,又痛苦地死去。

5.感悟

当代是提倡男女平等的时代,我们的处境和接受的教育和思想比郝薇香好很多,我们的思想不受束缚,我们的社会提倡男女平等,因此我们可以用更加理性的思想看待她的遭遇,培养比她坚韧的性格,分析她悲剧的成因,吸取教训。

巴尔扎克曾说:在人生的大风浪中,我们常常学船长的样子,在狂风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货物扔掉,以减轻船的重量。正是因为郝薇香没有把她“笨重的货物扔掉”,一直心怀仇恨,才让她的“船”停滞不前,在面临骤雨波涛的时候无法渡过难关。大部分时候,一直固执地紧咬着不幸的遭遇只会让自己更加不幸,放下糟糕的过去,塑造自己坚韧不屈的品格才能从痛苦的深渊中逃脱出来,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逃避堕落只能造就痛苦和悲剧。

参考文献: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张唤民,译.自我与本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2]查尔斯·狄更斯,著.王科一,译.远大前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3]谭婉霞,谢本渝.浅析《远大前程》中女性形象赫维香小姐(英文)[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7(S1).

[4]王新春,石红英.笼中鸟——试析《远大前程》中的女性形象郝薇香小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3).

[5]德.波伏瓦,著.桑竹影,南珊,译.第二性——女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远大前程拜金主义性格
猫的性格爪知道
当代拜金主义思潮对微商文化的影响研究
《远大前程》的哥特式解读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
性格描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