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与经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9-10-20河南省南召县中医院474650苏静
河南省南召县中医院(474650)苏静
子宫内膜病变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常见内膜病变包括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等,均有导致阴道出血的可能[1]。临床上常采用刮宫术收集病理组织进行检测以明确病变性质,但极易对被检者造成损伤,且此种方法无法完全、直接的反映病变情况,如病变范围、肌层浸润情况等,不利于临床诊断[2]。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超声检查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各器官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基于此,本研究对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给予经阴道与经腹部超声检查,分析两种方法具体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5.87±3.61)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2.39±0.84)年。经病理学诊断显示,入选患者中子宫内膜癌20例,子宫内膜息肉2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24例,子宫内膜增生51例。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均经病理学确诊;②伴随腹痛、痛经、白带异常、子宫或阴道异常出血;③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生殖器官病变;②存在肝、肾、心、肺功能及凝血功能异常;③意识模糊、理解能力差等无法配合检查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阴道超声检查与经腹部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检查前告知患者需排空尿液,使膀胱保持排空状态,患者平躺于操作台上,保持截石位并显露外阴。将耦合剂涂抹于探头上,探头频率为5~8MHz,随后将探头放置入避孕套内,缓慢插入阴道内直至穹窿处,检查时以推拉、旋转、斜伸为操作原则,仔细检查患者子宫情况,如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子宫形态、子宫边缘情况等。观察子宫内是否存在包块,如果有则检查包块位置、包块形态、包块血流情况等,然后利用多普勒脉冲技术观察血流频谱内容。经腹部超声检查:检查前叮嘱患者多饮水,保持检查过程中膀胱处于充盈状态。保持仰卧位并显露下腹部。将耦合剂均匀涂抹于患者下腹部,使用频率为3.5MHz探头置于患者耻骨联合处,采用纵向、横向及斜向等方位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注意患者子宫情况,如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边缘情况、子宫形态、子宫体积、子宫宫腔状况等。细致观察子宫内有无包块,探明边界及位置等具体情况,然后借助多普勒脉冲技术查看多普勒血流频谱内容。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种检查方式检查子宫内膜病变的准确率。②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下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特异度、灵敏度、诊断符合率进行分析。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准确率 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生中诊断准确性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2 诊断价值 病理检查中共检出120例子宫内膜病变,经阴道超声检查共检出105例子宫内膜病变,特异度为93.33%(14/15)、灵敏度为81.90%(86/105)、诊断符合率为83.33%(100/120)。经腹部超声检查共检出69例子宫内膜病变,特异度为72.55%(37/51)、灵敏度为69.57%(48/69)、诊断符合率为70.83%(85/120)。由此可见,经阴道超声检查特异度、灵敏度及诊断符合率均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72、24.399、5.307,P=0.000、0.000、0.021)。见附表2、3。
附表1 两种方法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准确率比较[n(%)]
附表2 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价值分析(n)
附表3 经腹部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价值(n)
3 讨论
现阶段,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经阴道超声检查已在子宫内膜病变检查中得到广泛使用,与经腹部超声检查相比,经阴道超声检查探头频率较高,可获得较清晰的图像[3]。且对于肥胖患者而言,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可将探头直接置入穹窿处,检查中可紧贴宫颈,不受腹部脂肪及肠内气体影响,同时配合脉冲多普勒及彩色成像技术可从各个方位观察子宫、子宫腔结构及卵巢情况,大大降低了漏诊率[4]。
子宫内膜息肉在超声检查时可见其声像表现为水滴状,或呈现为圆形肿物,子宫内膜形态及回声均不对称,且不同数量的息肉其表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囊性息肉,经超声检查可见液性暗区;子宫黏膜下肌瘤在经腹部超声检查时效果较差,无法清晰的观察肌壁间肌瘤情况,通过经阴道超声检查可见子宫内膜已出现移位、变形,且肌瘤处表现出实性低回声团及环状、半环状血流信号,若肌瘤体积较大,则表现为旋涡状回声;子宫内膜增生在超声检查中可见内膜表示出均匀且弥漫性增厚,同时可见较强的梭状回声,宫腔内存在均匀的回声区,血流信号较少,且子宫肌层有完整且规则的边界。本研究结果显示,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生中诊断准确性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且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及诊断符合率均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其中子宫内膜癌经腹部超声检查可见内膜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且界限模糊,但无法判断癌细胞浸润程度、位置及数量,诊断准确率较低。而经阴道超声检查可根据超声检查回声强弱判断病灶团块血运状况,同时在肌层浸润深度病灶上更利于成像,有助于为肿瘤分期提供依据。主要是因为经阴道超声检查所得到的图像分辨率高,且置入穹窿部更靠近宫颈,不受各因素影响。此外,经阴道超声检查可检出子宫内膜病变,在检查中可直观地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及结构,具有准确率高等优势,可作为筛查子宫内膜病变的首选方式。
综上所述,与经腹部超声诊断相比,经阴道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且获得图像清晰、操作简单,可将其作为子宫内膜病变的筛查的首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