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厚植爱国主义教育

2019-10-19张书迁

家长·中 2019年12期
关键词:爱国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

张书迁

摘要: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自己祖国最崇敬的心情。”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组成内容,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以及文化观。长期以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一直都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关系到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厚植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爱国主义教育;爱国精神

在小学教育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但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年龄较小,认知能力较低,且缺乏自我管束能力,很多时候,对他们宣传爱国主义,让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往往都显得假、大、空。往往都是口号喊得震天响,效果却很一般,严重影响到学生道德品质的升华。以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为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国家相关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在不断地提升,但是这些认识往往都比较零散,而且,大多是对一些具体、微观的事物的感性认识,他们并没有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深入的领会。因此,在这一时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厚植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学生的宏观认识,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那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厚植爱国主义教育,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呢?在我看来,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一、深研教材,挖掘其中的爱国精神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既包含着道德文化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包括法治方面的知识,而且,其中还包含着很多爱国主义方面的内容。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在课程教学中对小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教育,就必须深入研读教材文本,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其中蕴藏的爱国思想渗透给学生。例如:在学习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神圣的国土》这一课时,其中就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教师就可以深入挖掘这些素材,如: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拥有众多的矿产资源,同时也具有很多优美的风景名胜及人文古迹,教师就可以深入挖掘这些素材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然后结合生活实例,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渗透,促使他们受到感染,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及民族自豪感。

二、创设情境,推动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情境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最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厚植爱国主义教育,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也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利用教学情境推动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并以此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或者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促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与相应的角色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例如:在学习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为学生播放刘伯承元帅在长征途中于彝海边与彝族首领果基小叶丹歃血结盟的影视画面,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正是有了无数像刘伯承元帅这样优秀的人物为民族团结所做出的贡献,才促进了我国各民族人民间的共融共存和源远流长。这样,便能有效推动学生产生一种情感的共鸣,使他们能够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更好地为祖国的明天而奋发图强。

三、结合热点,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

正如我在前文所说,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和阅历,在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他们往往很难自己独立地对爱国主义理念进行认知,这便会影响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时政热点事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這样不但能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热情,更能丰富课堂教育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加深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为此,教师必须在闲余时间多看新闻,在看新闻的过程中了解国家的点滴变化,感受到祖国发展的成就,然后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精心选择合适的热点事件导入课堂教学当中,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在交流探讨中促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还以《我们神圣的国土》这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引用这一热点新闻:2019年12月5日召开的全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会议指出,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东北虎豹、祁连山、大熊猫、三江源、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神农架、普达措、钱江源和南山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涉及青海、吉林、海南等12个省份,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2.3%。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促使他们在对热点新闻的探讨中更好地了解祖国的自然环境,认识祖国的区域特征,感受祖国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加强实践,强化学生的爱国认知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始终。但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厚植爱国主义教育,还必须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通过实践强化学生的爱国认知。例如,每周一举行校园升旗仪式时,教师应带领学生唱响嘹亮的国歌,在国歌声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气氛;再如,教师可以利用周末休息或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的爱国主义基地,感受历史的爱国气息,这样的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爱国思想和理念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重要的作用,但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经验和阅历,无法准确理解和认知爱国主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研教材,挖掘其中的爱国精神;创设情境,推动学生的情感共鸣;结合热点,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最后还要加强实践,强化学生的爱国认知,从而促进学生爱国思想的升华,真正实现厚植爱国主义教育。

(责编  侯 芳)

参考文献:

[1]李乐军.浅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J].新课程(上),2018(4).

猜你喜欢

爱国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浅谈陆游作品中蕴含的爱国精神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