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铁车站空间界面设计研究

2019-10-19杨帆

建筑与装饰 2019年17期
关键词:界面设计界面车站

杨帆

摘 要 本文从地铁车站空间界面设计的发展入手,系统分析了构成车站空间界面的设计要素及设计手法。从实际案例分析出发,论述了空间界面设计的发展现状及设计特征,探讨了我国地铁站空间界面设计的发展趋势。研究旨在通过对空间界面的设计,创造宜人、美观、独特的车站环境。

关键词 地铁车站;环境认知;空间界面

1背景现状

近年来,我国全面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地铁为主体的车站公共空间,开始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伴随着车站空间为人们的工作,娱乐、交流等提供更多可能的同时,车站空间自身设计的缺陷也逐渐凸显。比如,空间设计手法单一,导致空间的认知度低。造成这种现象重要原因之一就大多数站点采用相对雷同和单调的空间环境设计模式。笔者认为,运用合理的界面设计手法是有效提高乘客对车站环境的认知度的方式之一。并且随着建筑设计技术的变革而进一步凸显出其重要性,近年来,具有空间特色的地铁站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我国新建的地铁站也更加注重对于空间界面的个性化设计。

地铁车站空间界面设计是地铁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能够对人们的出行活动产生引导、促进等积极作用。以乘客的环境认知作为出发点对车站空间界面进行设计,合理地整合各空间界面要素,增强乘客对车站环境的认同感,形成人和车站环境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1]。

2地铁车站的空间界面设计

车站空间包含了多种建筑元素,这些元素,例如墙、柱、屋顶、地面等成为限定空间的分界,即空间界面。受技术、经济的制约,建设初期,我国的地铁车站空间形态构建单一,装饰手法雷同是照成“千站一面”现象的主要原因。正因为地铁站地下空间变化的可能性小,从空间界面入手的设计思想就有现实的意义。界面与空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界面的形式、尺寸、质感、材料等特点直接影响车站空间的表达,解释了一个空间所具有的独特属性,因此,界面设计直接决定了车站空间的整体形态并进一步影响到它的视觉效果与乘客的认知感受。

2.1 空间界面的设计要素

地铁车站空间界面的设计要素包括:色彩、形态、照明等设计要素。在我国地铁站建设初期,出于经济技术方面的考虑,大多车站空间界面的设计采用较为单一的设计要素和表现方式传达车站主题与理念,以此达到区别其他车站的目的。

由于采用色彩要素划分地铁空间的设计理念较为单纯,易于理解。车站以简单的色彩变化区分不同线路站点的设计方法普遍存在。通常,人在地铁空间中大部分时间处于移动状态,由于色彩的信息量相对较少,认知时间较短。人对于色彩的认知较为容易、准确,车站空间的识别性相对较高。如合肥地铁一号线采用红色为主题色,而二号线则采用蓝色为主题色。体现了“一线一色 ”的车站环境设计理念[2]。

除了采用色彩元素区分站点这种最基础的形式外,当前,形态装饰要素成为塑造车站空间个性的重要方式。形态装饰要素表达内容主要围绕城市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以及区域特色。且随着地铁空间设计形式多样,形态装饰要素有由平面向立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丰富的形态设计不仅可以凸显站点特色,还可以营造车站的文化氛围,形成乘客特有殊的记忆点。例如,合肥地铁二号线三孝口站打造“慈孝文化”特色站。站厅、站台层顶面组织形态上均以“中国结”为基调,设计红白相间的“慈孝结”。不仅加强了乘客对站点的认知,也宣扬了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照明设计是车站顶界面表达的重要元素,对于塑造独特的空间效果具有特殊作用。在我国地铁空间设计的早期,照明设计就被运用作为营造站点特色的重要元素,当前,照明设计打破以往照明与空间造型各自为政的设计手法。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优化了车站的光环境。比如,合肥地铁大蜀山站顶面照明以“玉兰绽放”为设计主题,独特的照明设计增添了空间的趣味性,创造了更加丰富的视觉感受。

在车站空间界面的设计中,除了色彩、形态、照明要素外,空间界面装修材料的变化也可以使乘客产生出独特的心理感受。我国地铁站以材质为特征作为识别车站的方法相对较弱,大多数乘客容易忽视。所以,它基本上以结合色彩和形态等其他设计要素来协同发挥作用。

2.2空间界面设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当前,随着城市地铁网络化的逐步形成以及设计方法的日臻完善,空间界面的设计表现越来越丰富并逐步步入科学化、整体化的发展轨道中。空间界面的装饰设计依托设计主题,将各种设计要素结合界面实体形成一整套的表达体系。以材料为基础,照明设计与形态装饰自然协调富有变化,色彩在界面设计的大环境中发挥统一风格的作用。不论是细节上的点缀还是对车站环境的整体把握,各界面設计在内容上相互呼应,在形式上协调一致。充分发掘每个界面的设计潜能与装饰效应,整体统一的空间环境使信息传递的更加统一且富有表现力,丰富乘客对地铁车站的认知体验,使车站成为具有意向性和标示性的城市地下空间节点[3]。

3结束语

地铁车站空间界面的设计发展,与其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的。设计理念的创新为其提供了理论先导。各设计环节的紧密合作保障了各设计要素的优化整合。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为其提供了技术支撑与物质保障,促进了空间界面在形态上、装饰上、功能上表现出的多样性。总之,车站空间界面设计的发展,体现了设计师对于优化促进新的空间环境形象的探索和努力。通过设计营造车站环境的整体氛围、丰富乘客的认知体验,创造更具“场所感”城市公共空间,使其成为传播精神文明与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与名片。

参考文献

[1] 刘海力.公共建筑空间界面一体化设计[D].长沙:湖南大学,2010.

[2] 徐燕青.基于视觉感受的地铁空间中的界面导向设计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3,(01):88-89.

[3] 杨艳红,周颖,陆伟伟,等.我国地铁站空间界面文化性设计研究[J].工业建筑,2013,(11):37-40.

猜你喜欢

界面设计界面车站
中国传统元素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车站一角
从零开始学用智能手机
界面设计中的图形创意方法
新媒体界面设计对当代报纸版面设计的启示
介于多设备时代下的界面设计表现方式上的差异性
时空守护者之车站遇险
地铁车站
咖喱岛(五)
基于XML的界面自动生成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