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探究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应用

2019-10-19吴秀婷

考试周刊 2019年71期
关键词:数学

吴秀婷

摘 要:伴随着我国素质教学目标的稳步推进,小学课改教学进入了攻坚阶段。在这一背景之下,作者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为例,通过导入合作探究法,在运用桑代克的学习律理论基础上,通过课程讲解来对方法和理论的使用进行一一过程分析,希望能通过此方法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合作探究法;桑代克;数学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小学数学不管是在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结合素质教育的目标,采取合作探究方法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能构建良性的动态师生互动关系,能够以学生为中心构建高效的知识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一、 合作探究方法概述

探究式学习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师在“教育现代运动”中提出的,那么在探究式学习基础上强调合作探究方法,主要的目的是构建师生高效的互动关系,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教学,这种方法对于当前较为常用的情境构建教学法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大大改变传统教学当中一味地填鸭式教学,片面地以学生单一知识点记忆为主的教学局限,使得小学数学教学焕发教学特色。

二、 合作探究方法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具体应用——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为例

(一) 桑代克学习律

在本章節当中强调桑代克的学习律,主要的目的是在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当中形成以学生知识点掌握为基础条件,通过个体对反映结果的感受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当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并不合理时,则要逆推到准备律和练习律当中的两个环节,使得教学过程当中的某一问题瓶颈可直接解决,为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点打下基础,具体见图:

图1 桑代克学习律循环图

在准备律当中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教学情境,在这个环节当中教师要在充分备好课的基础上了解到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接下来创建知识点学习与学生学习之间的良好互动。

在练习律当中,就是强调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点的必要连接,这个连接是学生原来拥有的知识基础,通过新的知识点的导入,来强化对新知识点的掌握,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加强应用律的衔接,减少失用律的发生概率,为了改变这一问题,可适当地增强学生在无法合理掌握知识点难度时的连接强化。

在最后效果律当中,则是要充分分析学生在这一教学情境之下的学习效果,如果学习效果好,可见前两个联结的效果较好;如果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那么就需要逆推到前面分析学生在哪个环节的教学出现问题。

根据桑代克学习律的基本要求,下面通过实际案例对此进行探讨分析。

(二)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为例探讨合作探究法的教学成效

1. 小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思路分析

小学数学在具体的数理公式推导当中存在着一定的抽象性,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可能以强制性的方式来让学生孤立地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而是需要通过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链接来帮助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所以采取合作探究式的方法是较为合理的。

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简单计算当中,教师要求学生掌握分数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知识要点,然后才能逐步进入到分数的简单计算当中,同时可逐步进入到分数的简单应用当中。明确这一点之后,要对一个班级的学生的知识点掌握进行分层,哪些已经具备这些知识点应用能力,哪些不曾具备这一知识点能力,然后通过分层教学法对分数的简单计算进行深浅讲解,并分层布置数学作业。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教师通过把握数学知识点的深浅运用,强调学生掌握数学的解题能力,为什么这样解题,其中之间的关系演变是怎样的,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解决以往海量式题目操练带来的危害。

2. 小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合作探究方法教学过程

(1) 直观教学法导入课题

图2 直观导入分数加法案例

在学生有分数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概念之后,对图2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里要求教师对28中有几个18进行分析,然后将28+18=38的过程进行演变,得到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的一个公式要求。那么对于两个分数相减,同理便是分母不变,分子相减。从过程推导到生成结果,要求教师进行小组探究教学,对于结果的论证要进行反复的磋商,这样学生才会对后面的教学产生兴趣。

在这里就强调了准备律当中的情境创建,练习律当中的应用律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同时在效果律当中能激发学生对这个分数相加问题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性。

(2) 特殊题型的强化训练

图3 “1”的特殊分数减法案例

当两个分数相减当中,被减数变成了“1”,如果减去另外一个分数,那么这个“1”应该如何处理?教师先抛砖引玉,引导学生将1看成一个大饼,然后将1分成四份,那么每份就是14,这样就变成了44-14,接下来运用于上文所提到的方法相减即可,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引导学生如何看待这个“1”,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会出现这个“1”,如何解决这个“1”的转化问题。当学生明白了这一系列的问题之后,教师可直接跳到效果律层面,创建多个积极性的联结:联结方法1,可通过小组探讨方法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联结方法2,对分子分母加减方法进行速度强化训练;联结方法3,对“1”的问题的转化进行总结。通过问题抛出,问题解答,再到后面的具体解答,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方法必然会增强无数的积极联结。

(3) 具体解题——分层教解题

在对上述两个步骤进行教学完毕之后,后面就是具体布置题目阶段,可对处于不同认知层面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题型,这样可降低学生在知识理解上的强度性差异。在分层解题上,同样可采取小组做题的方式,后期可对具体的答案的解答进行不同层次的释疑。

(三) 逆推教学效果反馈

通过具体的解题答案的反馈,可对不同的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只是在计算错误上出现问题,可直接进行效果律当中的联结强化来纠正这一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如果连几分之几都会标注错误,可让学生返回到准备律阶段,让学生对某一分数的几分之几和几分之一重新学习,要求父母或者是课后花时间予以强化;对于“1”的分子分母加减题存在困难的学生,通过课后作业题型的变化进行强化训练,从题海战术当中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在这里就需要在练习律当中增加应用律联结,找到失用律产生的问题并快速解决难题。

三、 结论

结合本文的教学案例分析来看,运用合作探究式方法能有效地形成积极的师生课堂互动效果,但是良好的课堂教学成效是通过教学原理来形成的,在本文当中充分运用了桑代克的学习律的原理,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结合不同的教学环节强调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这样对于大大地提升教学成效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不过需要提出的是这样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前期备课较为充分,了解学生,在教学知识点上能加以灵活使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探究教学法的优势,在利用桑代克的学习律方法之后达到较好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杨春.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218-220.

[2]肖茜匀.探究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2):178.

[3]成丽霞.探索适合策略,构建高效课堂——讨论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尝试[J].新课程导学,2015(29).

猜你喜欢

数学
中等数学
中等数学
中等数学
中等数学
中等数学
我们爱数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难过,因为我看到数学就难过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