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职业教育思想的思考:基于人格本位的实用主义

2019-10-19陈晓杰

安康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实用主义人格技能

陈晓杰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芜湖 241002)

高等职业教育思想是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与理解,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根本性问题,它在宏观上决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微观上决定教学模式的建立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同其他教育思想一样,高等职业教育思想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高等职业教育思想的每一次大变革总是具有深厚的社会背景,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思想必须与所处的社会背景一致。从传统“学徒制”到知识本位再到能力本位,我国的职业教育思想在不断变革、创新的过程中也有借鉴与继承的一面。现阶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体现。本文在对我国主要职业教育思想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人格本位的实用主义的职业教育思想,旨在为树立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新思想、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启示作用。

一、我国职业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传统“学徒制”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借鉴意义

1.传统“学徒制”的是与非

传统“学徒制”是伴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出现而产生的,因为生产过程中的经验需要传承下来,这种传承始于父子相传。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不同经验与技能的传授扩展到更多的社会成员当中。传统“学徒制”为各种经验与技能的传承起到了巨大作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至今还有很多传统技能是依靠这种方式传承的,它可以看作是职业教育思想的最初渊源。传统“学徒制”目标任务明确,传授过程情境化、内容实用,常以一师带一徒或几徒的方式进行,学徒在实际的工作中观察师傅的操作,捕捉、模仿和感悟技艺与从业的道德规范,并在师傅的指导下动手实践,从而逐渐学会师傅的技能,这是一种高效的直接学习经验技能的方式。

传统“学徒制”完全是技艺的授受关系,只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且受到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没有更深层的理论指导与传承,也不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并且功利化明显,师傅与学徒之间存在地位上的不平等,学徒的人格尊严不被重视。

2.“学徒制”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

18世纪下半叶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引发了对技术工人的大量需求,传统“学徒制”已无法提供足够数量的技术工人,于是大规模的学校教育替代了传统“学徒制”,正当人们以为“学徒制”从此寿终正寝的时候,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重拾“学徒制”,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所以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可以从狭义上看作是现代“学徒制”的开端。现代“学徒制”是学校教育体制下融合“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学徒制”相比较,虽然学校教育体制下的“学徒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学徒制”的核心要义却是贯穿的,即都是“师傅带徒弟”的教学形式和“在做中学”的学习方式。

3.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

“师傅带徒弟”与“在做中学”正是契合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现代“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培养模式,并被认为是突破职业教育瓶颈的有效途径。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在随后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以此为标志,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导思想。教育部在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三批次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申报工作,第一批有1180多家单位参与试点,其中包括20个地级市、26个行业组织、55家企业、510所高职院校和572所中职院校。第二批共计406家院校、企业及行业协会参与试点。可见,现代“学徒制”已广泛深入至我国职业教育。在中国知网上以“现代学徒制”为主题词,对2010—2018年相关论文进行检索,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个论断,相关论文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自2014年以后,“现代学徒制”相关研究成果呈爆发式增长。

图1 中国知网2010—2018年“现代学徒制”相关论文分布情况

(二)知识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思辨

1.职业教育知识本位的缘起

知识本位教育主要是指在课程设置和知识选择上以学科本身的逻辑和结构为出发点,注重各科知识内部的整体性和逻辑性,即以学科知识为教学的逻辑起点,知识本位是普通本科教育的基本方式。讨论高等职业教育知识本位的缘起,首先要厘清高等职业教育与大学专科教育的关系。我国20世纪90年代之前之所以设立大学专科学校,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因此在部分地区和行业开展专科教育。但这种专科教育在本质上与本科教育区别不大,主要区别体现在学制和人才层次上,实际上就是压缩型的本科教育。由于学制缩短,相对于普通本科教育,专科教育的实践教学内容被大幅压缩,办学定位不够清晰,没有形成独特的办学思想,整体规模也不大。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开始进入爆发期,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已明确为培养高技能人才。虽然高等职业教育在数量上急剧扩增,但在教育思想上没能及时跟上,因而在高等职业教育大爆发的前十年内,它仍与早期的专科教育有较高的相似度,课程体系也都是以知识本位为主。

2.职业教育知识本位的历史贡献

尽管前期的高等职业教育与早期的专科教育有一定的相似性,即知识本位是它们主要的教育教学思想,但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已明确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因而知识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也有其积极意义。首先,知识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重视学科知识的教学,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而不是简单的技能培训;其次,知识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早期的专科教育,已不仅限于学科知识,在新的课程体系中纳入了人文课程,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最后,在高等教育招生比例不高的历史时期,知识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为部分致力于进一步深造、从事学术研究的毕业生打下了良好基础。

3.知识本位是职业教育思想的错位

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在我国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大战略中,需要数以千万计的工匠来支撑,职业教育作为人才的供给者,其战略意义显著。在以“需”为导向的办学方向指引下,高等职业教育内部与外部都出现了新的矛盾,其中最突出的是人才供需“两张皮”。在知识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下,学生的情感教育缺乏,实践技能不足,毕业进入企业后难以适应岗位要求,简而言之,即学生所学的知识不是企业实际岗位所要求的,因而导致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之间形成两条轨道,职业教育知识本位的缺陷越来越明显,也逐渐被职业教育所摒弃。

(三)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的确立

1.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是以岗位技能的需要为教学的出发点,注重实践教学,知识教学主要是服务于技能教学的需要,并由此引发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一系列变革。能力本位使职业教育贴合行业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解决人才供需“两张皮”的问题。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想的确立使高等职业教育从普通高等教育范畴中脱离出来,成为高等教育中独树一帜的教育体系。

2.基于技能的能力本位

基于技能的能力本位是以技能培养为教学的出发点,这种思想似乎是对能力本位高等职业教育思想的完美诠释。然而这种教育思想过于强调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一切以技能培养为核心,而这里所谓的技能,更多的是经验性技术,因此,教学成为简单的经验传授。基于技能的能力本位对人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重视不够,使高等职业教育有功利化的倾向。

3.基于职业的能力本位

二、实用主义对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启示

(一)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简述

实用主义始于19世纪末,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针对当时的教育思想将教学看成是知识灌输的过程、儿童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主体,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提出,教育本质是“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学过程应是“在做中学”,以“经验”作为教育内容[1]。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还提出了“儿童中心论”,反对过去的教育忽视儿童个性发展,提倡将教育的中心由知识、课堂和教师转移到儿童本身。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提出,对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教育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人类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实用主义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启发

1.“以儿童为中心”对职业教育理念的启发

“以儿童为中心”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他认为教育教学活动不应以教材、教师为中心,教育不能脱离教育的本体和对象,在教育过程中,儿童应像天文学中的太阳一样,所有教育活动应围绕儿童进行[2]122。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下位概念,教育的对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位置同样是教育理论理念的核心问题,“儿童中心论”在现代职业教育中体现为“以人为本”的理念。现代职业教育不单纯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注重他们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职业教育对接产业设置专业,产业的多样化催生了丰富多彩的职业教育专业,再加上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较为灵活,所以职业教育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具有先天的优势,因而职业教育应充分发挥这种优势,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

2.“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启发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学校不是与社会相脱离的世外桃源,而是与社会息息相通的雏形的社会[2]122。“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很好地回答了现在所谓“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教育的基本问题,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样培养人”的问题。对于“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概念,我国很多学者都对其下过定义,但至今尚未形成共识。1998年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周远清同志曾对这一概念做过阐述,他认为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截至2018年底,相关论文达3万余篇,其中相关“高等职业院校”的论文有4千多篇,可见“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院校关注的焦点之一。“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职业教育中,可以进一步窄化理解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方式等都与社会需求一致,职业教育与产业背景一致,服务并服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只有当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工作场所时,职业教育才能为学生将来的从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黄刺玫果功能性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黄刺玫果与纯净水比例为1:8,白砂糖添加量8%,柠檬酸添加量0.2%。经调配后的黄刺玫果饮料色泽艳丽,呈现宝石红色;黄刺玫果香浓郁,香气诱人,口感酸甜可口,且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20℃室温下避光保存,可保质12月,品质优良。黄刺玫果功能性饮料的研发,为黄刺玫果的深加工提供了一个产品,对山西野生黄刺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一定的现实意义。

3.“在做中学”对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启发

杜威提出“在做中学”,反对脱离实际的教育,认为学习就是生长和发展过程,学习的一切都来自经验,在做事过程中获得学问要比听讲的方式更有效[3]10。“在做中学”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要努力改变过去职业教育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实践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的错误做法。首先,任何知识、理论都源于实践,技能也都是人们长期在生产过程中的经验积累,重视实践教学实际上是知识的源头学习;其次,实践是学习技能的唯一途径,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与优势,强化实践教学也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最后,高等职业教育应协调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坚持工学结合,注重知行合一,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注重“做中学、做中教”。

4.“‘经验’作为教育内容”对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启发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实用主义哲学,而实用主义哲学的核心是经验。杜威认为经验首先就是所做的事,应从知与行的给合上把握经验,经验即生活。教育就是“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一切教育都来自经验,教育就是儿童通过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3]10。尽管杜威的“经验”是唯心主义的,但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仍有积极的一面。“经验”在职业教育中比在普通高等教育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这种“经验”可以理解为人们在产业、行业和企业中从事岗位操作,长期习得的技能,它与教材知识相比较,是一种隐性的知识。学习这种经验不仅是自身在岗位上习得技能,也包括学习别人的经验技能。无论是传统学徒制还是现代学徒制,“经验”的学习与传承都是主要内容。

(三)现代职业教育需要克服实用主义的功利性

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明确为以就业为导向,所以职业教育办学思想与实用主义必然存在交集,职业教育以“拿来主义”的方式汲取实用主义思想积极的部分,但不能全盘以实用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实用主义哲学的本质是唯心主义,其思想中充斥着功利性,现代职业教育在借鉴实用主义思想时需要摈弃其不良的一面。例如,实用主义认为“教育无目的性”,职业教育与所有的教育一样,从一开始便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职业教育中只考虑如何教学而不考虑结果,显然是错误的;再如,实用主义主张的实践,并不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而是为达到个人目的所进行的活动[4],这种以实现个人目的而从事的实践活动,是肩负为国家培养人才任务的职业教育所不能接受的。

三、人格本位是职业教育人性化的回归

(一)“人格本位”的内涵

在职业教育近30年快速发展的时间里,职业教育思想大致经历了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再向人格本位迈近的过程。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初期,由于职业教育基本上是普通本科教学内容的压缩,知识本位教育思想占主导地位,随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教学中更加注重实践技能培养,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成为职业教育的主导思想,并以此建立了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直到现在,职业教育仍主要履行着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

近年来各类学校都屡有恶性事件发生,而这些事件的“元凶”就是人格教育的缺失,所以“人格本位”被认为是教育之魂[5]。“人格”在心理学上也称为“个性”,包含着人的能力、性格、气质、道德品质等心理品质,“人格本位”的教育思想就是将教育从知识和能力这些外在的内容延伸到心理和精神层面,体现了教育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人格本位”在基础教育阶段提出的更早,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可以看作是施行人格本位教育的开端。

(二)“人格本位”在职业教育中的发轫

目前职业教育由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变尚未完全实现,“人格本位”教育思想不过才显端倪,且能力培养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中占绝对重要的地位,树立“人格本位”教育思想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我国较早关注与尝试践行“人格本位”教育的学者是北京吉利大学执行校长罗晓明,他在2004年出版了《大思想:人格本位》一书,提出了“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科技创新,人格本位”的教育理念。他认为“人格本位”强调的是“灵”与“肉”的高度统一,即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完善的心理[6]。

教育部2006年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从中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只重视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些都是与人格本位教育理念一脉相承的。

(三)“人格本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人格本位”与“能力本位”的关系

“人格本位”与“能力本位”从表面看二者存在矛盾的一面,“能力本位”强调的是能力的培养,其人才培养目标重点是职业技能,教学内容中突出实践教学;“人格本位”强调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其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在综合素质,在教学上强化人文修养内容。由此可见,两种教育理论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矛盾,如果由此推断,树立“人格本位”教育理念就是否定“能力本位”教育理念,那只是一种片面的理解。仔细分析“人格本位”的内涵不难发现,“人格本位”与“能力本位”并不是矛盾对立关系。首先,二者存在共性,在“人格本位”理论中,能力是个性的一部分,能力的培养同样是“人格本位”教学思想的重要部分,“人格本位”提倡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首要方式;其次,二者是发展关系,在职业教育中,“能力本位”主要是教会学生一种谋生的技能,而“人格本位”的格局更为广阔,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

2.“人格本位”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教育总是具有时代背景,我国自古就重视“人格”的培养,古时的“人格”,注重的是“仁”“德”“礼”“孝”“忠”等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现在人们更加关注人格的独立、人性的尊严和个性发展,“人格”内涵也更加丰富。可以说,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人格”培养。现今各种新的思想不断涌现,各种网络信息泛滥,这就要求教育机构在培养学生“人格”时,要弘扬正能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人格本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高等职业教育从知识本位蜕变为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独树一帜的过程,是高等职业教育成为独立的教育体系的过程。当前这一“立”的过程已接近尾声,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将进入更深层次,将从重视技能培养发展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人格本位”教育思想也将取代“能力本位”教育思想,这是对职业教育价值的再一次提升。

四、基于人格本位的实用主义是对职业教育思想的充实

(一)基于人格本位的实用主义的职业教育思想的涵义

基于人格本位的实用主义认为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但是这个目标并不是教育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以人为本的教育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人的追求,而教育的使命就是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追求,还要通过教育来满足社会需求和个性需求。基于人格本位的实用主义既承认职业教育具有实用主义,同时强调这种实用性是基于人格发展的前提。

(二)基于人格本位的实用主义认为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立德树人

基于人格本位的实用主义的基本前提就是以人为本,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强调能力的培养,针对岗位技能开展培训,职业教育在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也要防止产生实用主义功利性倾向。立德树人不仅是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还需培养能够担任振兴中华民族复兴重任的建设者,通过职业教育,提升民族的整体素质。在职业教育中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先要正确理解“工匠精神”的实质,真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是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特征和灵魂[8]。

(三)基于人格本位的实用主义认为职业教育的主要职能是培养职业技能

在职业教育中合理借鉴实用主义思想,职业教育的主要职责是培养职业技能,教会学生一技之长,这个目标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功利主义,因为职业教育离开职业技能就无从谈起。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较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对实用主义哲学基本上全盘否定,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也受到批判[9]。近30年来,人们对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认识趋于客观,更多地看到其积极意义。随着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人们发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破解很多职业教育难题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作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置于职业教育中,无不蕴含着高度的借鉴价值。但上述教育思想也有被认为是教育缺乏目的性,基于此,本文提出基于人格本位的实用主义,以使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即立德树人。在此教育目标的框架下,职业教育可以毫无掩饰地主张职业教育的职能就是培养职业技能,根据人才就业市场的需求,教会学生一技之长。

(四)基于人格本位的实用主义认为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个人价值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协调统一,个人的价值包含在社会价值当中。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实现个人价值,是对“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的提升,“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强调的是社会对人的发展要求,忽略了对个人价值追求的因素,当然不是否定人的社会属性问题,个人本位与社会需求之间并非矛盾关系,二者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而当前的职业教育目标,强调社会需求有余,对人的个性发展关注不足,这是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随着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对实现人的个人价值将会有更多的关注。

五、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总是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思想也在不断地变革中,传统“学徒制”、知识本位、能力本位都对职业教育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已基本确立了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人格本位的教育思想在职业教育中逐渐受到关注,这种教育思想的特征是以人的个性发展为核心,始于19世纪末西方国家的实用主义。在我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尽管一度被批判,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中蕴含着很多对职业教育具有借鉴意义的观点,由此提出基于人格本位的实用主义的职业教育思想,它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目标,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最终实现个人价值的职业教育思想。这或许能为我国职业教育思想的转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实用主义人格技能
高级技能
实用主义电动车 体验一汽丰田BZ4X&BZ3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现实与虚拟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北欧经典”
——充满艺术的实用主义者Eva Solo
经典实用主义的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