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越世纪的三峡时光

2019-10-19杨光毅

今日重庆 2019年9期
关键词:白帝城长江三峡丰都

文|本刊记者 杨光毅

三峡夔门

一直有几段记忆的碎片,镶嵌在长江三峡里。

籍贯地与长江三峡,几乎毫无地理关联,相距遥遥。第一次知道长江三峡,与那个年代的同龄人几乎毫无二致,都是在课本上。

直到现在,回头再读那些很早就反复念读的长江三峡文字,依旧能走进方块字背后无与伦比的意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报道,曾描述过一个场景——2016 年1 月4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重庆果园港调研,观看展板时,一张巫山红叶的照片引起他的回忆。“记得上世纪80 年代初,有一部红遍全国的电影《等到满山红叶时》,说的就是三峡,给人印象深刻。”

与长江三峡的首次交集,已是上世纪80 年代的事。简单的行囊裹挟着一个不安分的少年,从生长之地来到重庆,单纯为了课本上难以想象的长江三峡的意境。以及,在地理实景里印证一千多年前诗仙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那是我记忆里的长江三峡,青春,壮美。

从此与长江三峡结缘。所有的记忆碎片,都深深嵌在193 公里的长江三峡深谷里,与峡谷一起生长,一同熔铸进彼此的时光。

记忆里,跟长江三峡对应的,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的名号。

34 年前,《中国旅游报》发起并组织了一场全国性评选,历时半年多,于当年9 月评选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万里长城、长江三峡、北京故宫均在列。

似乎还是有必要做一个简单的科普: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公里,沿途两岸奇峰陡立、峭壁对峙,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长江三峡——夔门”是第五套人民币10 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自上世纪90 年代起,开始屡屡与长江三峡晤面。

巫山神女峰

忠县忠州镇复旦村境内宛若千岛湖

云阳县环湖绿道

乘坐最多的是“江渝号”,从重庆朝天门码头顺江而下,每每途经重庆境内的丰都、忠县、奉节、巫山等,均靠岸停泊,有机会尽览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奉节白帝城与张飞庙、巫山大宁河等绝佳美景,无障碍想象“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种种可能。

由于航道本身的限制,航速受到极大影响,一些激流险滩航段严禁所有船舶夜航。记忆最为深刻的是1992年从武汉回重庆,我乘坐的“江渝号”客轮整整航行了87 个小时。

由此,当俗称“飞艇”的快艇出现在长江三峡航段,立即成为无数“三峡迷”的拥趸。至少我自己,已记不清多少次乘坐快艇,顺江或逆流而上完整穿行长江三峡。

那时尚无三峡船闸,自西陵峡继续顺江东下,需过葛洲坝船闸。三峡大坝蓄水后,连同双向五级船闸,一同成为长江三峡的新景观。

现在站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留存了过往与当下的新三峡——

扼守夔门的白帝城,其山头高程为230 米左右,三峡水库蓄水后,江面拓宽,白帝城上的古刹名胜不受影响,乘船可直抵白帝城下,再登约百级石梯进入白帝城,别有一番蓬莱神韵。

瞿塘峡两岸崖壁陡立,崖顶高程均为150 米~350米之间,背后的赤甲山等均为1000 余米的高峰,“夔门天下雄”的气势依旧。

2019 年8 月16 日,海拔1771 米的重庆巫山机场正式通航

“江中盆景”石宝寨

巫山小三峡滴翠峡景区

长江沿岸盛产脆李、脐橙、柚子等优质水果

巫山十二峰海拔高程均在800 米~1200 米之间,蓄水后泛舟江中,游船离山顶仍有700 米的高差,其幽深秀丽的景色并未改变。

丰都鬼城的名山、忠县石宝寨,也成为平湖孤岛或江中盆景,却是另一种风韵。

新三峡绝非单纯的“新景观”,还有新城,新面孔,新生活。

新的平湖景观和移民新城的兴起,让三峡库区的城市拥有了一副新面孔,游人能够感受到一座座新城蓬勃发展的力量。

景在变,城在变,人也在变。在脱贫攻坚助推下,隐藏在幸福笑脸之后的日子,是三峡人家的标配。一如在三峡神女峰对面经营着日子的宋清贵、易光琼夫妇,依托长江三峡旅游,依托巫山红叶和神女峰、神女溪,靠一家农家乐,在当下寻见未来的美好。

再游长江三峡,也早已不再是当年单纯的客轮模式。飞机、高铁、邮轮、自驾……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都在现实里摆着。最近的消息,即是巫山机场8 月16 日已正式通航。

难怪那位叫杨书华的三峡人,一直对长江三峡念兹在兹。杨书华从长江三峡走出,却把根永远留在了三峡。20 多年来,他一直将自己的镜头对准长江三峡,寄望通过影像,最大限度呈现长江三峡的“新”与“变”。

猜你喜欢

白帝城长江三峡丰都
构建美丽丰都 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第四届“中国·白帝城”国际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动物的“叫”各不同
丰都,不负好春光
游白帝城有感
第20届重庆丰都庙会游客众多
交运·长江三峡8号游轮开启首航
《长江三峡》比喻手法的妙用
民国时期首次科学勘测长江三峡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