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 新聚力 新拓展:文艺评论的守正创新会议综述

2019-10-18雷雷

电影评介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文艺教授时代

雷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艺评论界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文艺评论对文艺作品的创作与发展起到了何种作用?新媒介生态语境下,如何探寻文艺评论的未来发展路径?这是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者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文艺评论作为一种评价实践,对文艺创作具有引导、评鉴和驱动作用,充分发挥文艺评论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研究总结文艺评论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并推动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成为文艺评论新时代下话语建构的主要方向。

2018年12月11日下午,由北京师范大学文艺评论基地发起,中国戏曲学院文艺评论基地、中国传媒大学文艺评论基地联合举办的“新时代 新聚力 新拓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文艺评论再探索学术研讨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何思敬讲堂举行。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周由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传媒大学张德祥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评论基地主任周星教授,中国戏曲学院文艺评论基地主任谢柏樑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文艺评论基地主任彭文祥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钟大丰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陈旭光教授等29位文艺评论界专家出席本次会议。

一、回顾文艺评论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发展的空间与路径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文艺评论界积极响应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不断加强自身学科建设和理论建设。面向传统,思考文化自觉的历史语境与思想内涵,展望未来,聚焦中国艺术现实,构建中国特色文艺评论民族话语体系。当代中国艺术理论评论随着中国艺术学的发展而繁荣壮大,已发展成为第13个独立学科门类“艺术学”下设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的一个分支。在新的历史时期总结其历史成就、理论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周星教授从会议主题出发,探讨在“新时代”面临的难题和更多复杂契机相混合的环境下,文艺评论应真切深入巧妙地反映现实生活;在面对网络智能时代青年人感知文艺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文艺评论应具备“新聚力”的建设性功能,有团结聚力表现时代、触发时代变革和迎接新时代文艺新发展需要的新担当;并表示应在坚守价值观的基础上,推动文艺评论的“新拓展”,弘扬文艺评论影响人心、引导创作的文化价值与审美的认识深度。

陈旭光教授回顾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四种电影批评形态的变化,第一种是艺术批评或者形式批评,第二种是文化批评,第三种是关于电影工业、电影产业的批评,第四种是依托于网络多元为中心的网络批评。并指出批评标准要根据对象的性质、功能的区别而开放,要关注艺术的娱乐性、消遣性,并传达历史形态。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胡克教授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批评和理论依据,一种是从传统的电影理论出发,把电影看成艺术品;另一种是从社会文化角度评论电影,把社会文化与社会电影等同,看其是否能反映中国的现状,把电影当成政治工具,看其是否符合当前的政策和社会潮流。并指出当今高科技和大数据的发展为文艺批评带来了一个新的增长极,带来了关于人性的新思想,对促进人性的思考和文艺思考具有重大影响。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艰苦跋涉中,中国文艺评论已初步建立起本土化的话语体系,体现出充沛的生命活力,不仅驻足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批评经验与研究自觉,而且坚定地朝向世界与未来,彰显实践品格和生命关怀,越来越体现出大格局、大视野的宏观艺术命题。

二、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开创新时代文艺评论新局面

迈入新时代后,在媒介融合和科技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文艺评论话语体系在内涵与形态上面临新的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也应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开创新时代文艺评论新局面。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金尧教授指出,新技术的发展给电影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VR技术的引领下使得观众的角色向创作者转变,形成一种全新的业态,但文艺创作中依旧存在很多包裹着中华美学外衣的架空历史剧,应扎根优秀的传统文化,强化现实主义创作来改善这种局面。

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谢柏樑教授从戏曲艺术的角度,论述了青年一代的文艺评论对文艺创作的引导和海外传播具有重要作用。他指出,戏曲评鉴对作品的创作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青年人依靠网络形成批评景观,青年人通过新媒体直播等方式将国粹传播到海外,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文艺评论界应注重以正当的方式对青年加以引导,把这种青年人可貴的自发的评论行为内化成自觉行为,使个人行为转变成集体行为,希望青年人给戏曲评论、文艺评论带来更多样式。

张德祥教授从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开创文艺评论发展新局面。他指出,首先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艺评论的灵魂和精神根基,更是文艺攀登艺术高峰的底气;其次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文艺就是审美方式的历史叙述,正确的历史观是创作史诗最坚实的基础,可以促进文艺评论的繁荣与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系主任郭必恒教授从文艺评论的自主性、再生性与反思性三个维度探讨了文艺评论中所展现的人文精神,他认为这种人文精神贯注于文本主义、道义精神和美学追求三个方面。他说:“有了这三个方面,我们就要关注现代文艺评论所呈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题材与媒介依据,无论怎么发展,它本身的人文精神,是永远需要的,内在理性精神也是它必须贯穿在其中的,不能够缺少的,是文艺评论的核心价值。”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专委会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戴清教授探讨了提升文化自信对理论的创新和本土化创作的重要意义。她指出,媒介融合的大环境是以技术为基础的生产力所带动的倒逼政策,是一场改变文化版图、影响产业发展的技术革命,在文艺评论方面,应当在实践中大力提升文化自信和批评自信,尤其是学院派的批评自信,有助于理论的创新性和理论本土化的创作。

为开创新时代文艺评论的新局面,应以文化自觉弘扬人文精神,用文化自信筑基文艺高峰,重新挖掘本土民族话语并与世界性话语展开对话,提升文艺评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历史使命。

三、坚持守正创新,自觉承担新时代文艺评论的使命任务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文艺评论界在党和国家各项文艺政策的指引下,继承优秀文艺传统,繁荣发展,成果丰硕,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新时代文艺评论新局面呼之欲出。近年来,网络文艺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一系列现实问题,文艺评论界面对互联网时代文艺批评形式繁杂及水平良莠不齐的现象,坚持守正创新,用系列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文艺批评实践,自觉承担新时代文艺评论的使命任务,铸就新时代文艺的高峰。

周星教授针对文艺评论的现状和难题进行了探讨。他认为,当下文艺作品的受众、作品的传播方式、观众是否付费观看作品的意识都发生了改变,并指出当下的文艺评论应注意五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注意广度,即当代性,是文艺评论对当下生活的力证;第二是深度,即针对性,文艺评论的内容应着眼于现实;第三是锐度,即个性化,要关注青年人点评剧作时所触及到的作品细节;第四是网络平台应该有感染,即审美性,体现在语言与文字的审美性;第五是网络评论要有宽度,即文化跨界,文艺评论应对不同的文化现象有跨界。

随后,各专家就“如何面对新时代所遭遇的网络时代的文艺批评的大发展”“如何面对文艺批评多样形态和多样的对象”等一系列议题展开热烈探讨。周由强副主任提出在当今社会,包括文艺评论在内的思想碰撞或问题认知都引起人们的很多思考,坚持“守正创新”要真正做到正本清源、强基固本,并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聚焦文艺评论的学术走向和未来的发力方向。一是基础理论研究本位上,靠评论家去拨正、引领、引导;二是加强精品的推荐力度;三是改进文艺评论的文风,构建新的话语体系。

钟大丰教授指出,文艺批评的重点是要坚持评论试点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以艺术自信和政治坚持来体现守正,不拘泥于传统的文艺批评,将网络文艺纳入批评对象,在有效互动的基础上建立批评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从而实现一个有效的艺术批评传播。

陈旭光教授提出,创新要建构一种综合的标准,第一是艺术美学审美标准;第二是现实美学的标准;第三是文化深度和厚度的标准;第四是大众文化性标准;第五是技术美学标准;第六是制片或票房的标准。在这样一个巨变的时代,要与时俱进,形成一种综合、开放、多元的艺术标准体系,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够寻找到艺术在当下现实语境中的鲜活的生命力,继续发挥不可或缺的时代影响力。

北京电影学院王志敏教授强调,深化文艺批评要抱有“不忘初心”的底线,美学的目的是要考虑艺术批评的问题。他说:“文艺批评是运动的哲学、运动的艺术学和运动的美学,我们主要是在这三个方面来做我们的工作。”并指出在未来从事教育工作时应做好文艺评论中的价值判断、艺术阐释和美学分析这三方面的内容。

其他与会专家也在发言中从美术、舞蹈、电影、电视剧等方面发表了真知灼见和良好建议,探讨了如何应对媒介消长、智能时代到来文艺评论拓展的新方向。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甄巍教授从美术的视觉领域切入,认为媒介的变化带来审美感知的变化,改革开放四十年文艺繁荣发展的历史语境给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时代给文艺批评家提供了自觉性的选择。并指出文艺批评在数字艺术形态和属性下,批评术语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构建新的批评术语,呼唤经典的审美和经典的批判。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音乐舞蹈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舞蹈学院舞蹈研究所所长金浩教授探讨了新时代中国舞蹈创作的传承体系、发展机遇、艺术命运和消费市场的前瞻。他认为,新时代下舞蹈生态得到了很多改观,但完备的舞蹈体系还未形成,要关注舞蹈强大的艺术精神和内在表达,塑造带有当代情怀和气派的舞蹈艺术。并提出要给予青年编导更多更好的创作土壤,用空间促进良性循环,提升创作者的整体素质。

首都师范大学影视文学系凌燕副教授从电影评论的角度出发,强调了增强文艺评论影响力的重要性,并指出要积极探索文艺评论的背景,专业评论者应发挥自身作用增强舆论影响力,加强文艺评论发声平台建设,建立民主发声的前沿阵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系主任宋维才教授探讨了影视批评的主题性和先进性的问题。主题性方面认为文艺批评应落脚于人文精神,建立自己的立场;先进性方面需要考虑电影评论的理论话语权的转移,明确学院派学者自身的定位,批评话语、批评工具、批评范式也要应时而变。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王利丽教授认为改革开放为文艺创作带来了活力,在互聯网深刻影响生活与创作的时代,应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电视剧评论。第一是守正,即正能量、正气、正义;第二是改革开放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成果或精神;第三是坚持专业的眼光、学术的品位。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史学会视听传播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张智华教授从中国网络、影视评论路线的角度提出发展文艺批评的路径。一是以吸收中国传统文艺批评精华为主,时常借鉴外国文艺的精华;二是注重网络影视评论自身的特点及其创新;三是重视网络影视发展的几种载体;四是以文化自信、相关政策来引导网络评论所存在的片面化问题。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的节点上,文艺工作在党的各项文艺政策的指引下愈发繁荣与多元,文艺评论的时代使命不断丰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步入关键时期,坚持守正创新要求文艺评论坚持以民为本的艺术特征,把握时代精神,把满足人们对艺术的渴求和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创作与评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和召唤,文艺评论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文艺评论基地、中国戏曲学院文艺评论基地、中国传媒大学文艺评论基地三家联袂合作,聚焦新时代,共同探讨文艺批评在新时代面临的问题与出路,提升当下文艺批评整体合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铸就文艺时代的高峰,将为新时代文艺评论的发展增加动力,推动文艺评论创新前行!

猜你喜欢

文艺教授时代
1942,文艺之春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文艺范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