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时代下高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019-10-18于颖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推动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领域内的应用,“互联网+教育”是大势所趋,互联网科技与高等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必然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和教育管理模式產生颠覆性的变革和挑战。各高校教学改革的探索之路,前路漫漫且任重道远。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教学改革;信息化教学模式;移动课堂互动系统
中图分类号:G434;G64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7-0126-03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正在进行着一场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变革,互联网全覆盖的崭新时代已悄然来临。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迅猛的信息化浪潮冲击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互联网+”时代由此应运而生,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与传统各行各业紧密联系起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教育”势必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强力助推器。辽宁何氏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推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深化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和前行。
一、教学管理信息化、网络化
教学管理是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本科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而互联网恰好为高校教学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与应用环境。我校自2013年开始应用青果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不但改进了教学信息原有的手工收集与整理方式,使信息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实际情况,提高了教学信息的传递与反馈速度,同时利于学校领导随时掌握教学工作中各个环节的动态信息,有助于学校各项决策、制度的科学性和规范化。2019年我校大力推行“智慧校园一站式服务”网络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系统平台兼容PC端和手机端,实现了数字校园智慧化管理和办公模式,逐步构建并完善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
二、网络推动高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1.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内的应用,课堂教学模式随之发生了巨变,彻底改变了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实际、方法单一等不适应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传统教学模式,摒弃以教师“教”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转变,大力推行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问题式、案例式等多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加强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校大力推进翻转课堂、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倡导广大教师充分利用网络优质慕课资源,同时鼓励有能力的教师自主进行微课、慕课的录制,在全校范围广泛开展“翻转课堂公开课”,借助互联网实现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变革,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颠倒课堂之余提倡教师合理规划课堂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少而精”的教学理念,注重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授课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重视网络教学资源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学校主动适应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发展,重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鼓励广大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微课、慕课、网络教学平台等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和网络优质教学资源,推进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既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使课堂教学生动而高效;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行查疑解惑,提升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料的能力。面对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的推广和普及,学校着重强调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合理使用,防止教学中出现多媒体滥用或喧宾夺主的现象。提倡充分有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但不可过分依赖,结合各学科课程的特点,将板书、课堂讨论、直观操作演示等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融合,提升教学质量。
三、网络推进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学改革
1.网络平台课程建设
(1)选修课积极开展网络课程。在实际教学运行中,我校开设的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和通识选修课两大类。选修课采用的授课模式多样化,本校教师课堂讲授、外请专家学者开设讲座、精选网络优质慕课等,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课程资源和灵活自主的选修模式。为满足各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和社会就业需求,实现“全人格”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学校紧跟时代潮流对前沿科技和教育发展前景时刻保持敏锐的触角,聚焦大数据与智慧医疗、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医学健康管理、人文素养等方向,并将相关网络课程引入选修课的课程资源中。学校从2013年开始,先后引进了“超星尔雅”“智慧树”“好大学在线”网络平台的慕课资源,并将部分优质慕课纳入了“博雅课”(通识选修课)的学分体系,凡选学平台指定慕课均认定为选修,通过在线考核即可获得学分。选修课实行网上选课,采取先选先得的选课方式,由学校教务处统一负责选课的设置和管理,学生在规定时间段内通过教务系统网页端登录进行网上报名,使选课方式更为科学便利。
(2)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我校大力倡导并推进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应用,鼓励具备条件的优质传统课程建成在线开放课程,在克服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加大对信息化教学的投入力度。2016年我校“神经康复学”“眼科学”“医学影像诊断学”等7门课程成功申报了“中国医学教育慕课2016年优秀在线课程”,其中“神经康复学”为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2016年扶持建设慕课,给予建设资金3万元。
2.重视网络教学资源
(1)积极选用辽宁省跨校修读学分课程,实现网络课程资源共享。根据《辽宁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的工作安排,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建设了“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在线学习跨校修读学分”平台,我校是第一批合作高校之一,近三学年已陆续在该平台选用了80门跨校修读学分课程,其中2016年有12门课程通过了本科教改立项教育资源共享项目,共获得经费六万元。2018年有6门课程获批了本科教学改革项目研究(跨校课程类)立项项目。通过该平台,我校教师与省内优秀的高校教师进行合作教学,相互学习、交流经验,极大提升了本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实现了网络课程资源共享。
(2)学校大力推行实施国家精品网络课程资源辅助教学工作。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我校教学改革,学校教务处大力推行各专业各学科任课教师实施国家精品网络课程资源辅助教学的授课模式,充分发挥教育部精选推荐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优质示范作用,大幅度实现了网络课程资源共享,从而全面提升我校教学质量。
3.移动课堂互动系统的使用
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设备成为人们随身携带的必备之物,学生将移动设备带入课堂也已司空见惯,针对课堂上学生容易沉迷于智能移动设备而造成听课注意力分散的现象,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增加移动智能终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增加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课堂教学互动的积极性,激活传统课堂,让课堂活跃起来。因此,移动课堂互动系统的诞生就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新时代产物。我校通过多渠道了解和试用,目前引进使用或优选推荐给本校各学科专业的移动课堂互动系统,主要有超星学习通、雨课堂、蓝墨云班课等。移动课堂互动系统提供了覆盖所有课堂教学活动的课堂互动功能,如课堂签到、抢答、选人、测验、投票、多屏互动、讨论、答疑、课堂报告等功能。教师可以组织管理并抛出话题,查看回复学生的提问,将有代表性的问题添加到常见问题中。此外,移动课堂系统也丰富了教学管理方式,教师可以在手机端创建一门课程,每门课程可以创建多个班级,通过添加学生或邀请学生扫码加入。教师还可以在后台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通过生成个性数据报表,有助于教师量化了解学习效果,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在各类移动课堂互动系统中,“雨课堂”的简单易用优势较为凸显,教师只需要下载一个雨课堂的插件,会使用微信和PPT就可以轻松掌握使用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更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只要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进入课程,即时获取教师讲授的每页PPT,匿名弹幕及时反馈观点及想法。移动课堂互动系统的使用丰富了我校网络教学的形式,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4.网络在线测试和考试系统的应用
我校各专业针对不同学科不同阶段均可进行在线测试答题,学生可在规定时间范围内,自行进入官网—常用链接—教学服务—考试中心—用户登录(学号、密码)—登录答题。答题结束后,可自行参考答案,对教师进行提问。随着在线考试系统的多样化,学校又引进了考易网络题库与考试评价系统,更加具体细化出不同的题型,如临床医学专业紧紧围绕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题型的需求进行答题,大大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5.虚拟实验室建设
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医学院校及科研机构纷纷提出虚拟实验室的概念,即基于计算机网络构建的一个综合不同工具和技术的信息化、网络化的虚拟实验环境。我校于2016-2017年引进梦之路虚拟实验系统,其中包括机能实验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等。随着对虚拟实验室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完善, 虚拟实验室在医学实验教学中有了更多的应用,虚拟实验室作为新兴的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平台,拥有传统实验室不可比拟的优势, 且正逐步应用于各大研究机构。但关于虚拟医学实验的理论研究基础仍显薄弱,其固有的局限性也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虚拟实验室的发展需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辅助完成教学计划,充实信息交流平台,培养更多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四、教育教学信息化培训和比赛,提升教学队伍的综合素质
学校注重培养、提高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信息化培训;大力提倡“以赛促建”,积极组织开展校级“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大赛、校级微课大赛、校级多媒体课件大赛、校级教学信息化比赛等;同时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举办的各类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各项比赛均喜获佳绩。通过比赛提升教师们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推动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五、思考与探索
就如同世界上的任何一枚硬币,都有着正、反两个不同的侧面。网络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资源丰富、图文并茂、简单便捷、直观高效;但在互联网与高校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问题和挑战。①高校教育与互联网的融合通常只注重表象,没有从教育体系和教学理念上进行深度探索和本质融合;②碎片化的知识获取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学习不系统,沦为了网络信息的搜索者;③学生在自主学习网络课程时,若无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机制,容易导致自我控制力较差的学生学习效率低、知识掌握效果欠佳;④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中容易存在“技术至上”的误区,盲目为了深化教学改革而使改革的形式流于表面,过度追求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却忽视了教学内容和水平的提高,穿技术的新鞋却走了传统的老路;⑤高等教育依托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高校相应的有效认证、教学质量监管和考核方案需同步落实完善,教师队伍的教育信息化素养和技能有待于同步提高。
六、结语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而教学改革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永恒的主题。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网络技术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中,只有积极推进互联网科技与高等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最终实现高校教学的全面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乔建永.用互联网精神推动教学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6-07-08(008).
[2]潘懋元,陈斌.“互联网+教育”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J].重庆高教研究,2017(1).
[3]馬秀芳,刘绮君.走向智慧教育—“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的变革与创新[J].教育信息技术,2016(11):3-7.
[4]祝智庭.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开放教育研究,2016(1).
[5]桑新民,李曙华,谢阳斌.“乔布斯之问”的文化战略解读——在线课程新潮流的深层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3(3).
[6]多依丽,付晓岩,海军.“雨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大学教育,2017(12):153-155.
作者简介:于颖(1985—),女,辽宁抚顺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教学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