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助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模式研究
2019-10-18余明霞
摘 要:文章简单综述了国内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隐性思想教育自身特征及实施载 体,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助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7-0036-02
校园文化建设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图书馆应该成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推动者。阅读是高校大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优美的环境、丰富的馆藏及专业的服务队伍,使得图书馆在承担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的阅读推广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自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于2009年成立以来,阅读推广活动在全国各地图书馆更加系统和全面地开展,内涵丰富及形式活泼的阅读推广活动很受大学生欢迎。因此,以这种途径开展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国内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现状
1.国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提法,但这并不代表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他们通常是在宗教活动、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教育等名义下对国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与我国在学校普遍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相比,国外更侧重于运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指出通过运用对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柏拉图则主张通过环境、文学、音乐、行为习惯等潜隐性方式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开启了西方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传统。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同时学习”的概念。随后,克伯屈继承了这一思想,提出了“伴随学习”的概念。“同时学习”和“伴随学习”都隐含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1968年,“隐性课程”作为概念被美国教育家杰克逊明确提出来,从此拉开了隐性课程研究的序幕。随后,研究者将视野扩展到了学校正规课程之外,提出了“隐性教育”的概念。20世纪后半叶,许多西方国家将这一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由此产生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道德认知发展方法和社会学习方法。
西方国家关于隐性教育的理论研究和运用,在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的教育实践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对我国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2.国内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现状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在我国有着深远的历史。孔子的启发引导、以身作则思想以及战国时期“孟母三迁”环境塑人思想,都肯定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国内学术界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通过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其中较受关注的主要有关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含义、特征、功能、对策及路径的研究。
二、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助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
1.定期开展导读活动
高校图书馆通过导读的方式,导读形式的多样性和导读内容的广泛性,将馆藏优秀图书推荐给大学生,使大学生对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政治性相对较高的图书具有基本的认知。高校图书馆开展以好书推荐、新书推荐和阅读排行榜为代表的传统导读形式,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定期以专题的形式对新书、红书或就业指导书籍等进行推荐,通过与时俱进的方式,保证导读活动在形式方面能够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将导读活动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建立论坛或设置网站的方式,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对微博、微信等进行合理应用,提高导读效率[1]。以导读内容为切入点,以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特点和需求为依据,开展涉及科技知识、思想政治以及文学艺术等多方面内容的书籍导读活动,使优秀书籍在完善人格、拓宽视野以及启迪心灵等方面能够被充分发挥出来,为大学生倡导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
2.发挥馆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功能
高校图书馆馆员要深入了解教师在课堂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教学所需调整思想政治教育馆藏资源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活动,实现图书馆员服务育人的目标。图书馆员在构建资源和设计服务时要严格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开展既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要发挥文献资源阵地的作用,使学生接受文化的熏陶,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质[3]。
3.建设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库
图书馆要配合高校教育使命,应储存和传递对中华民族、社会主义社会至关重要的文献,就纸质资源建设来说,在图书的采购上要及时、广泛、精准,把知识性强、格调高雅、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反映时代潮流的文献书刊推荐给大学生读者,真正做到把真、善、美的精神食粮提供给读者。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资源占据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比例逐渐提高,图书馆所具有网络资源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对中国文化、哲学动态等以德育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数据库建设,同时在网站主页上开辟思想政治教育专栏或论坛,有针对性地开展涉及科学发展观及形势政策的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在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过程中,升华价值观念、感受精神传统,将图书馆馆藏资源升华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库。
4.发挥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渗透作用
图书馆要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精神文化的育人作用,使师生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图书馆通过开展爱国、爱党、文明、和谐等专题阅读推广活动,以及好书推介、图片展览和读书交流等途徑,对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4]。
5.积极开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专题活动
图书馆应围重大历史事件、校园文化活动,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积极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在宣传方式上,图书馆应配合各种纪念日开展座谈会、展览会以及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开展活动的渠道上,图书馆要发挥网络数据库和移动图书馆的作用,使学生随时随地都置身于图书馆主流意识形态环境中,同时利用自身优势与学校党委、团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加强合作,互通有无。
参考文献:
[1][2]胡璇.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S1):49-51.
[3][4]金潞.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9):48-50.
课题项目:本文是广东省教育厅德育科研课题“以阅读推广协助实现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GXSZ040 )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余明霞,女,副研究馆员,工作于广东药科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