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9-10-18刘诗海
刘诗海
[摘 要] 素质教育理念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这样学生才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所学历史知识,同时拥有积极的情感价值观,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初中历史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理念,结合学生真实的学习进度与需求来设定教学方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采用“灌输式”“题海战术”模式来开展历史教学,导致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存在较为严重的抵触心理,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针对以上问题,初中历史教师需要重新设定教学目标与方案,开展多样化的历史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到历史知识的同时拥有较强的学科核心素养。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来讲解历史知识,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感受到学习历史的趣味性,做到由此及彼、学以致用,师生之间共同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一、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无法正确对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存在很多教学矛盾,比如,学生对历史知识存在偏见、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缺乏参与历史学习的自主性等,这些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很多教师对历史学科缺乏重视,存在备课不充分的问题,把很多的精力放在课本讲解中,缺乏系统、整体的教学计划,很多学生无法跟上历史教学进度。教师缺乏对学生“最近发展区域”、真实学情的分析,无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除此之外,部分教师仅仅是关注历史中考题型、趋势,忽视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历史观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深入、透彻理解历史知识,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历史学习。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一)开展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历史理解观
古代历史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别,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与接受,所以初中历史教学要善于开展案例教学,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观,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更为深刻地理解历史知识,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面对问题时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认知。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历史事件都拥有不同的目的,每一个历史时间的结果与价值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讲解历史知识的时候,需要先让学生去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用大局观来思考、分析问题,这样获取的历史结论才能够具备较强的公正性、客观性。很多初中生在最初接触历史知识的时候,因为自身的思维能力比较差,在思考历史事件的时候通常会融入自己的一些主观想法,导致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存在偏差,所以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借助案例来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历史知识,纠正学生存在的历史理解偏差,树立积极的历史理解观。比如,很多学生都会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暴君”,没有用公正、客观的眼光去看到秦始皇,把其中一个历史事件放大化,导致对秦始皇产生了一定的偏见,所以初中历史教师要善于运用历史案例帮助学生正确、深刻了解秦始皇。首先,教師可以让学生去分析:当战国时期,中国处于诸侯混战的情形下,为各国的百姓带来了很大的伤害,让学生充分理解到战争的残酷。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当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以后,秦始皇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比如统一度量衡与货币、开凿灵渠、修建长城等,秦始皇做的这些事情都为我们所在的国家带来了很多正面影响,促进了中国的发展。通过全面、公正地分析秦始皇,让学生去了解秦始皇一生的事迹,学生就能够更加公正地认识秦始皇。
(二)展开小组讨论,培养历史价值观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化差异,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之间共同借鉴方法、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历史价值观是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不断探索而形成的,能够发现历史发展的真相,防止出现一家之言的现状。学生只有具备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才能够客观、公正地看到历史事件,拥有较强的人文素养、辨别假恶丑与真善美的能力。在开展小组讨论之前,教师要先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小组,这样可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分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组讨论中去。比如,在学习“丝绸之路”的时候,教师除了让学生去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关知识点,还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张骞为祖国发展做出的贡献,拥有较强的勇于创新开拓、不屈不挠的精神,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来整理张骞第一次和第二次出使西域的事件,并且根据事件发展顺利展开排序,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就能够充分感受到张骞在西域出使过程中所经历的匈奴威胁、恶劣环境等,让学生去学习张骞的爱国之心、坚毅品格等。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历史时空观
当前信息技术广泛地运用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性,同样在教育行业也出现了“互联网+教学”的模式,所以初中历史教师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把抽象、复杂的历史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加深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比如,在讲解“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为学生播放一个电影片段,也就是学生比较熟悉的《锦衣卫》,让学生能够联想到课本中的明朝君主设立的锦衣卫与东厂,更快地进入到课堂学习状态中,通过听觉的刺激、画面的展示,学生可以把明清时期的历史与君主专制概念联系在一起,深深印入脑海中。在学习“鸦片战争”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现鸦片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比如,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中国签订《南京条约》、发达国家处于工业改革阶段等,这样能够把概念性的历史内容更为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充分理解历史事件。
(四)注重历史实践,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底蕴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历史实践活动中,提升自我历史文化底蕴,加深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把历史知识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认知中去,拥有较强的思辨能力与认知能力。无畏、奋进、乐观、坚强的“长征精神”激励着中国人前进,为了让学生对“长征精神”有更多的了解,历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相应的展览馆、博物馆,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多的了解,提升初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事件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比如,可以在每一年的9月18日,带领学生去看抗战影片,让学生为抗日英雄纪念碑献花等,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历史体验,让历史事件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之中。初中历史教师要善于开展多元化教学评价,要改变以往仅仅是把学生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问题,结合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课堂表现、学习成绩、核心素养来展开评价,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提高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自信心,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情感价值观。
总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理念,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象,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江海云.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05):186-187.
[2]李正明.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复述历史能力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
[3]张聪聪. 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D].河南大学,2018.
[4]刘喜凤. 运用历史细节培养历史理解素养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责任编辑 邓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