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虑外部环境特性的小城镇慢行交通预测研究

2019-10-18董洁霜赵瑞刘魏巍

物流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适宜性

董洁霜 赵瑞 刘魏巍

摘要:原有的小城鎮规划中慢行交通并未受到重视,极大程度上压制了居民对慢行交通的满意度,也遏制了慢行需求。而传统的慢行交通预测大多是从用地性质、人口经济等方面入手,而慢行交通出行是与外部环境接触最多的出行方式,因此更应在预测阶段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文章在小城镇慢行交通预测阶段,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得出外部环境对出行总量增量,再在出行方式选择的效用函数中引入外部环境特性,拟以适宜性系数进行表征,使得慢行出行量的预测更为准确,为后续规划提供有力的支撑。最后对案例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解释说明,与传统预测方法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关键词:外部环境特性;慢行交通;效用函数模型;适宜性

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小城镇大多规模较小,且用地混合度高,所以出行距离一般以中、短距离为主,步行和非机动车是小城镇居民在生活中的主要交通出行方式。中国小城镇机非混行、停车占道乱象严重,传统的慢行交通规划主要考虑的是满足慢行交通需求,着重规划慢行道路网的密度等。但慢行交通是以人的主观感受为主的一种交通方式,外部环境对其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有一部分学者已经对慢行环境对慢行出行影响作出相应的研究,例如王天青等通过研究得到:在路段中,隔离栏会对规范行人过街有一定作用。丁建明等根据国外的“交通宁静化”概念进行分析,并围绕慢行交通对该举措进行总结以及评价。Maria Vredinv Johansson调查得出结论:人们更喜欢灵活的路线变化和更高的舒适出行模式。而另一部分学者也在选择模型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邵昀泓绍了利用MNL模型进行出行方式决策分析的方法。陈俊励等学者采用分层Logit模型建立了基于时间的方式选择模型,定量分析出行者个体统计特征对公交方式选择的影响。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对于小城镇慢行交通规划鲜少关注到慢行环境对出行选择的影响,故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采取RP调查与SP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再采用在logit选择模型加入新的变量,从而在传统慢行交通预测中体现出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其更加准确,为后续小城镇慢行规划提供详实的预测数据,为小城镇建设打好牢固的地基。

1模型的建立

1.1问题分析

小城镇出行时间分布的特点是中午还会有两个小峰值。在小城镇中,规模越小,OD间的距离就越短,慢行出行概率越高,那么在可选择的情况下是否选择出行除了跟出行时间、距离、目的有关系,还应跟人的心理有关,即适宜慢行出行的环境会造成出行意愿增加,从来带来慢行交通出行增量,在小城镇中尤其表现在午高峰出行以及弹性出行中。并且周围环境直接刺激到人的感官系统,进而产生心理变化,在出行目的、动机的约束下,一定程度上也会改变人的交通出行方式选择。而传统的交通预测中只考虑用地性质、人口、经济等属性,并未考虑外部环境所带来的慢行增量,在分担率的计算中也并未考虑到慢行环境的重要性,故本文在分别建立考虑外部环境特性的出行总量模型和出行选择模型。

1.2模型建立

1.2.1考虑慢行增量的小城镇全方式交通出行总量模型起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最终建立小城镇慢行交通适宜性指标计算模型,把最终结果作为表征外部环境特性的适宜性系数(Xln3)体现在慢行效用函数中。

2适宜性指标分析

2.1安全性

安全性原则要求保障慢行通行者合理的慢行交通空间,慢行道与机动车道要有效的隔离。一方面从慢行设施的角度考虑,设施主要有机非隔离设施和信号控制过街设施等;另一方面从慢行出行者心理安全的角度考虑,严格的交通管制等外部条件都可以刺激慢行出行者的安全性感知,提升慢行者心理安全性。本文在慢行交通安全性这一潜在变量中,选取机非隔离设施X313交通管制X312和信号控制过街设施X313作为评价指标。

2.2连续性

完善的慢行网络能够保证慢行通行的连续和通畅。慢行网络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慢行交通的连续性和可达性。以网络拓扑结构理论为基础,在慢行交通连续性这一潜变量中,选取慢行道连通度X312慢行道宽度X322和过街设施的间距X323作为评价指标。

2.3便捷性

从慢行交通系统运行水平的角度出发,慢行系统配套服务设施是否完善、慢行路网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慢行通行的便捷性。本文在统计国内外慢行规划及相关规范的基础上,在慢行交通便捷性这一潜变量中,选取慢行道路网密度X331、混合功能用地开发X332和无障碍设施完善度X333作为评价指标。

2.4舒适性

路面铺装、设置合理的座椅、遮蔽设施都可以从感官上直接影响慢行者的舒适性感受;在慢行道周边设置商业休闲场所和广场、绿地等开放空间不仅可以满足慢行通行者休闲交际的需求,还可以优化慢行环境、提升慢行交通的舒适性。综上所述,拟定小城镇开放空间程度X341遮蔽设施设置X342和路面铺装X343作为慢行交通舒适性这一潜变量的评价指标。

确定评价指标后,由于各维度指标间存在量纲差异,且不同维度指标绝对值差别较大,因此有必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得所有指标数据映射到[0-10]区间内。

使用层次分析法,依据MATLAB确定的每层相应的权重系数,可计算得出既定路段的慢行交通适宜性量化取值。根据权重确定适宜性系数测度公式为:

3案例分析

3.1概况

w镇行政隶属于浙江省温州市某县,地处东部沿海腹地,平原地貌,近年来逐渐成为县工业发展重镇。W镇由Z乡、S乡、Y乡和B乡合并而成,W镇镇区与温州市区直线距离达30公里以上,交通条件便利。W镇位于温州沿海产业带发展轴上,是周边沿海产业带的主要空间载体之一。根据《W镇综合交通规划说明书》,预测2030年W镇居民每人日出行次数为2.8次。即RT=2.8。W镇2030年交通方式划分预测结果为慢行占63%。

3.2问卷数据分析

结合RP和sP调查,对w镇居民基本出行特征以及适宜性增加出行意愿是否提升进行调查,在W镇慢行交通适宜性提升的情况下,统计分析居民出行意向选择结果,发现占调查总体26%的居民在慢行交通适宜性指标提升之后愿意选择在中午选择慢行交通通勤,即△RT1=0.26;占调查总体8.2%的居民在慢行交通适宜性指标提升之后愿意选择慢行交通购物、休闲娱乐和探亲访友,即△RT2=0.08,且总出行次数RT为3.14。对比图如图1、图2所示:

3.3适宜性系数取值

根据现场调查,结合专家打分等方法,最终得到Xln3=5.381。

4结论

慢行出行作为一种低速出行方式,与周围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所以本文主要在传统预测方法中,考虑慢行环境对慢行出行的影响得到慢行增量,再对logit选择模型中效用函数进行修正,引入外部环境特性系数,即适宜性系数,最终得到相较于传统方法预测结果慢行出行量是有所增加的。

本文不足之处在于选择慢行交通适宜性评价指标不够全面,且定性分析过多,后续可以更加科学全面地筛选指标。且因中国小城镇数量庞大、功能定位复杂多样,本文确定的慢行交通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仅适用于与W镇类似的小城镇,针对其它不同类型的小城镇慢行交通系统有待更全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适宜性
国际视角剖析中国卫生总费用筹资结构的“适宜性”
论建设用地适宜性与国土资源规划
某院心内科前列地尔注射液病历点评
基于GIS和AHP的避暑地产布局适宜性研究
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柳叶白前资源适宜性空间分布研究
锅庄纳入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及策略研究
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健康教育探究
关于乐高机器人在儿童教育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关于乐高机器人在儿童教育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鄂东低山平原地区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