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引导下镇江对接扬子江城市群路径探析

2019-10-18王志民

市场周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特色文化

王志民

摘要:城市群是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扬子江城市群的建立能促进江苏沿江地区发展能级的整体提升,对接国家战略,服务江苏发展。旅游业具有高度关联性和开放性,城市群已成为区域旅游业重要的空间载体。城市群旅游的发展能有效推进城市群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镇江对接扬子江城市群协同发展,应以特色文化为基础突出产业融合发展。重塑文化名城;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镇江模式”,建设沿江沿河生态廊道;政府引导以市场化方式融入扬子江城市群。

关键词:“镇江模式”;特色文化;绿色低碳;扬子江城市群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9-0061-03

扬子江城市群作为一个充满“朝气”的新兴城市群,面积5.1万平方公里,人口近5000万,经济规模达到6万亿,是我国产业体系完整、创新能力强、城镇分布密集、开放程度高、竞争能力强的重要区域。扬子江城市群涵盖江苏沿江的8座城市,依托扬子江优越的航运条件,发达的公路铁路网络,并且拥有国内顶尖的学府和科研机构,目前各城市的经济文化实力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区域壁垒、统筹不同,资源要素无法在城市之间完全自由流动和被充分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扬子江城市群的发展。要想解决城市群空间壁垒,打破行政区对经济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配置的隔离性。必须发展跨江通海、连接城乡一体化的立体、快速、大容量的现代交通体系和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基础设施,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网络:常点的汇聚。随着城市群的日渐成熟与壮大,如何成功对接城市群建设,依托优势资源实现差异化发展和协同共进发展是各个城市研究的方向。以镇江市为例,这座坐落在扬子江和京杭大运河“黄金十字”交汇处的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便利快捷的交通网络,但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城市群中下游,城市群的发展为镇江带来了机遇,同时也考验镇江对现有资源的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旅游业走向“全域旅游”的道路上不得不面对区域协同发展这一难题。

一、扬子江城市群旅游协同发展总体情况

(一)旅游业已成为扬子江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领跑者

目前,旅游业已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服务行业,城市群旅游的发展能充分发挥旅游关联效应,同时能够优化城市群的资源配置,促进城市群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扬子江城市群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完整的旅游产业链,近十年来,城市群的旅游总收入和旅游增加值逐年递增,是城市群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群旅游协同发展能够提升城市群的整体形象,通过“旅游形象驱动”战略,优化城市群内部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创造城市群品牌,提升城市群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能够有效引导和推动资本、人才、信息、技术、管理等要素在城市群地域空间自由流动,旅游地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寻求多方的共存共享和互益互赢,通过利益的共享和义务的共担,构筑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促进区域经济文化社会深度融合,从而实现区域协同快速发展。但由于旅游资源存在同质化,以及行政区划、观念以及人文等问题的影响,扬子江城市群各市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现状并不乐观,还未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二)镇江与宁镇扬都市圈旅游经济联系密切

以南京为核心的宁镇扬都市圈,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数量可观、质量较高,5A级景区数占江苏省的1/3以上,且旅游资源具有互补性。其中,南京以六朝文化与民国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为主:镇江则以“山林”为地域感知形象。旅游资源可以概括为“山、寺、林、泉、洞”;扬州旅游资源则以“水、秀、绿、古、文”为主体。以“园林”为地域感知形象。宁镇扬过江通道、旅游线路整合、发行旅游一卡通、联合旅游促销等项目的实施,智慧旅游、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经济共荣促进了城市间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城市问紧密联系和协同互动,推动了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经测算,镇江与南京、扬州的旅游协同度值分别为219.4、199.5.明显高于镇江与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因此。镇江主要接受来自南京的辐射,同时也接受长三角龙头城市上海的旅游经济辐射。但目前南京的对外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整体上提升幅度不高,较之上海、杭州,旅游发展速度有所减缓,阻缓了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步伐。

二、镇江旅游业现状分析

(一)镇江旅游发展的优势

1.具有优越的区位和交通条件

镇江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是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和国家级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坐拥高铁、高速公路、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2.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形象定位准确

镇江山水相连,风光旖旎,素有“城市山林”之誉。镇江拥有旅游资源八大主类中的七项,并且涵盖了二十二个大亚类,拥有一百五十五个基本类型中的五十七种,基本覆盖率达到近四成。镇江是国家級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全市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96处,其中国家级13处,省级42处,市(县)级241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录新发现7ll处,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文物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区域旅游竞合中具有比较优势的部分。资源优势是基础,要转变成经济优势。还需要通过旅游形象来传播,“镇江,一个美得让您吃醋的地方”的旅游新形象得到了旅游者的认可,在人们心目中占据了一定位置。

3.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政府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完成《镇江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镇江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等,逐步构建全市旅游规划体系。积极推进旅游体制改革,整合中心城区旅游资源。成立文化旅游产业集团,打造镇江文化旅游品牌。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有序推进依法治旅,加大旅游执法力度,建立旅游市场联合监管机制,强化旅游质量监管。

(二)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1.旅游阴影效应仍然存在

镇江毗邻江苏省省会南京和拥有“烟花三月”的扬州,南京市是宁镇扬泰板块的核心,是这个旅游区域的旅游组织与管理中心、旅游信息中心。也是该区域的旅游交通中心、客源集散中心。南京所产生的虹吸效应对周围城市旅游业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影响:一方面在南京旅游辐射圈以内的镇江可以共享南京一部分的旅游资源以及客源,镇江旅游市场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南京的旅游吸引力,但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宁镇距离较近,南京旅游的虹吸效应容易造成游客对镇江“过而不入”。2013~2017年间。镇江入境过夜游客数量仅为南京过夜游客数量的十分之一,说明大部分游客短暂停留镇江之后即离开,那么镇江将逐渐成为扬子江城市群的旅游经济中转站。无法更好地分享高铁速度下城市客源增加所带来的效益;扬州市的旅游产品也与以山水为主的镇江类似,并一直打造人文与自然风貌相融合的旅游特色,同时扬州市旅游业宣传力度较大,国内外知名度高于镇江。

2.旅游产品供给不足

首先,我国旅游业处在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这就要求提供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旅游产品。目前镇江旅游产品还属于典型的人文观光游,游客被动游览多,主動参与少,自然景观类产品没有形成规模。休闲娱乐类、特色旅游类等旅游产品不足,缺乏具有轰动效应的旅游拳头产品。宣传促销滞后,与国际旅游产品的细分化、多样化等特点有较大差距。不能满足当前旅游全方位、多层次的需求。并且镇江旅游资源分布呈星罗棋布状,没有形成集聚效应;各大景区之间的快捷交通还处在全面建设阶段,市区外景区例如茅山只有一条旅游专线,在交通上与其他景区隔离,对于游客是非常不方便的;同时景区周围住宿餐饮尚不完善,餐馆少,住宿条件一般。

3.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旅游人才匮乏

首先,镇江市旅游从业人员普遍学历层次较低,依据调查。本科以上学历约占从业人员的8%,大专学历约占39.4%,中专、职高约占36.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约占16%。由于学历较低,文化水平不足,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没有通过专业认证,未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无法适应旅游行业特有的高标准服务要求,严重制约着镇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镇江高层旅游人才缺乏,尤其是全域旅游人才紧缺。一方面是由于旅游相关专业高等教育特别是硕士、博士培训点较少;另一方面是因为人才流动较大,人才培养成本增加,大多数旅游产业运营单位不愿投入较多资金培养高层次人才。同时,待遇不高也导致高层次人才容易跳槽至苏南市场或者选择出国发展。

三、镇江对接城市群旅游协同发展路径

(一)政府引导,以市场化方式融入区域合作

首先,以游客为中心,围绕全域旅游发展需求完善旅游项目库。推出一批家庭度假、亲子休闲、生态养生等新业态项目。同时,大力提升游客满意度,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构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多个市级旅游集散中心,增设火车站、客运站与主要景区之间的快速通道,让市区与市郊景区之间联系更加紧密,方便游客在各大景区之间往返。其次,以改革为动力,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针对旅游消费个性化、多样化、体验化、深度化新特征,创新旅游体制机制,设计和实施有效合理的资源整合方案,构建地域特色鲜明、多层次、多形式的新型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有效对接扬子江城市群。最后,以政策为保障,强化区域合作。加强与扬子江城市群其他城市的沟通联系,政府间协同联动,完善合作机制,深化旅游合作机制。鼓励全社会参与区域旅游合作。以市场为导向,跨区域联合培育全域旅游紧缺人才,成立镇江市旅游智库,建立镇江市旅游研究院,为大力发展旅游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二)以特色文化为载体,重塑城市个性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丝绸之路项目助理帕特里克·弗里茨指出,在这样一个全球经济的时代,想要有竞争力,就必须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是镇江对接扬子江城市群的重要举措之一。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深厚底蕴,也是城市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保持个性的基础。充分营造水韵镇江地域特色,理清文脉、挖掘内涵,以特色文化活动和创意文化产业激发城市文化发展活力,突出城市个性,重塑文化名城。

优秀的文化创意必须以正确的文化导向为基础,正确的文化导向是保证文化旅游资源得以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前提与保障。镇江应以江河文化、历史文化、醋文化为代表,并以物化和活化的形式展示在游客面前。文创产品的开发利用要以文化文博单位文创产品开发为龙头,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意理念,研发创作出更多体现镇江特色、展现镇江元素、带有镇江印记的文化创意产品,提升城市品质、扩大镇江知名度、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文旅融合,整合镇江文化资源,以历史文化为基础,以江河文化为核心,开发系列特色文化活动;产城融合。在城市建设中突出文化、生态、创意,充分彰显城市个性。加强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联动,打破地区分割,在同一规划的基础上,共享优势资源,打造城市群精品旅游线路。共同挖掘文化旅游市场,树立区域统一品牌形象。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和集团跨地域经营,并采取各种优惠政策,进一步吸引扬子江城市群优秀的文化产业集团来镇江进行产业化、集约化建设,提高镇江文化旅游档次。

(三)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镇江模式”。推动跨区域绿色协同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无疑是扬子江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首选之路。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扬子江城市群。急需实施产业融合和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同时,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已成为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镇江是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市、低碳试点城市和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市。完全有能力为区域绿色发展起示范带头作用。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打造长江和大运河生态文化长廊,一方面应加强绿隔建设、中心区绿化、城市森林建设、新城镇绿化和乡村生态功能的提升:另一方面应增强与其他城市的绿色协同,加快推进城市之间的生态过渡带建设,努力与扬子江城市群各市打造跨地域大尺度绿色版块,推动扬子江城市群建设成为一个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良性循环、持续繁荣的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循环生态系统。在低碳文化建设方面,应注重顺应群众期待,弘扬生态文化,激励全社会参与低碳城市的建设。开展“低碳教育进课堂”“低碳科技馆主题活动”“低碳生活进我家”等各种形式的低碳体验活动,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推进生态村创建,积极创建国家级公共节能机构。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宣传,依托新闻媒体、政府性网络媒体、“全国低碳日”活动等平台,在区域内加强低碳典型案例、技术和政策的宣传,推广低碳发展的“镇江模式”,共享城市低碳发展技术与经验。

猜你喜欢

特色文化
平潭国际旅游岛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研究
古希腊建筑风格所折射出的文化特色
文化引领,构建和谐,实现园所特色发展
浅谈农村小学特色文化建设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开发与设计
培育自身“特色”文化 为科研插上腾飞翅膀
财经类高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