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的“文化跨越”
2019-10-18杨俊航黄永红
杨俊航 黄永红
摘要:文章主要探求如何将语言背后的文化引入大学英语课堂,以营造跨文化交际的现实场景氛围,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实现“文化跨越”,解决这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文化跨越”
2017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大学英语课堂所要达到的目标。在跨文化交际能力中,语言能力只是一个方面,而对于整个文化背景的理解程度和认可程度更为主要。所以,探求如何将语言背后的文化引入大学英语课堂,营造跨文化交际的现实场景氛围,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实现“文化跨越”,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语言的文化属性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与他人交际的能力,以往的表述多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这种表述模式较好地概括了“英语技能”所包含的几个方面,但其阐释的主要是“语言能力”,而不是学习语言所要达到的目的——“交际能力”。语言的目的是用于记录和交际,对于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对外交流日益密切、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来说,英语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交际的关键在于理解和沟通。语言是理解和沟通的工具,如何更好地运用非母语进行沟通,关键问题在于理解非母语的文化内涵。哲学家伽德默尔说过,“一切理解都必然包含某种前见”,从语言角度讲,这种前见就是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一个民族的语言,体现了一个民族的行为规范、风俗习惯、信仰和价值观等,是民族历史文化的产物,是一个民族在成长延续的过程中积淀的文化的集中反映。其所包含的内容、承载的信息、表达的意蕴,都要从其民族文化中理解,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典型的例子如关于“龙”,在中国,“龙”作为我们民族的图腾具有着崇高和神圣的意味,而在西方则是“恶”“贪婪”和“残暴”的象征。同时,语言作为一种符号,在一个特定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新的词汇不断产生,同一个词汇的“所指”在不断发生变化,被赋予新的意义,因此,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诠释、相互依附的,如果不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就不可能理解语言的真正含义,更不可能用语言顺畅地交流和交际。
跨文化交际能力从更深层面揭示了学习外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培养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恰当的交往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外语教学目标的提出,目的就是要求在外语教学中,要重视引入文化因素,重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重视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同时,将对学生的培养从具备“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提高到要具备全球化视野、掌握不同文化的知识背景、能够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效沟通等这一更高层次。另外,跨文化交际能力更为强调“交际”的能力,这是包括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和交际策略的综合性能力。在语言交际能力方面,要求在学习词汇和语法的同时,要了解词汇中隐含的历史传统、价值判断等信息,要了解语法与文化及表达方式和思维习惯的关系问题,在非语言交际能力方面,要注意到交际所处的情境因素、对方的礼仪习惯、动作神态的表意信息等等,在交际策略的选择方面要注意交际形式、交际风格、交际深度等。
二、大学英语课堂实现“文化跨越”的必要性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变革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但课堂教学依然是大学英语教学最重要的“阵地”,其重要性依然无可取代。要想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就要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实现“文化跨越”。
大学英语课堂的“文化跨越”,是大学英语教学有别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特征。中小学英语教育重点是外语的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机械记忆,就是以语音、语法、词汇作为基础,采取大量的阅读和背诵的方式,使学生从知识层面对外语有一个基本的掌握。经历了中小学教育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英语的基本知识水平。大学英语教育则应该实现从基础知识到文化知识的转向,实现从学习知识到实践应用的转化。这就要求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由记忆到理解,就是从背诵词汇、掌握语法到了解词汇和语法的文化背景;二是由“听、说、读、写、译”到用英语熟练地进行交际沟通。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再把目标放到大学英语四、六级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应该引入文化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课堂的“文化跨越”,是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个针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结果中显示,大多数被调查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容乐观,有超过半数的学生不了解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知识,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不了解西方交际习俗,超过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在初次接到外国人电话时“心理压力很大,怕无法沟通”,超过四成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被调查者普遍认为,“跨文化交际氛围的缺乏”是阻碍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而如何才能塑造“跨文化交际氛围”,这正是大学英语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大学英语课堂的“文化跨越”,就是要在大学英语课堂中,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变,将文化因素引入课堂,在课堂上营造跨文化交际氛围,使学生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熟悉语言应用的交际场景,掌握不同情况下的不同交际策略,克服跨文化沟通的心理障碍,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实现“文化跨越”
“跨文化交际之所以成为可能,正是人类享有某些共通的文化信息;跨文化交际之所以产生某些偏误,是因为双方不能共享另一些有差异的文化信息”,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实现“文化跨越”,就是要將有差异的文化信息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
首先,要增加大学英语课堂上的文化知识内容。文化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观念,主要是宗教、历史、哲学、文学、价值观等;二是制度,主要包括社会制度、法律制度、政治制度、风俗习惯等;三是物质,主要包括服饰、饮食、建筑等等。而语言,则是对文化的表述,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在英语课堂上,对词汇、语法进行讲授的同时,要注重引入它们背后的文化背景与之相结合,并做适当的扩充和引申,从而填补课本中的空白,使知识变得完整、鲜活、生动。英语中的谚语、成语、俗语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如古希腊神话中的词汇、基督教中的词汇等等,都有其特定的文化来源。.
第二,要分析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中国人形象思维能力突出,词语意蕴丰富,不注重形式,句法结构不够严谨,篇章中注重“形散而神不散”;而英语注重形式,句法结构严谨,逻辑关系明晰,这就造成我们如果不注意分析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就很难充分理解和接受英语语法、句法和篇章结构。所以,在教学中,就要着重分析语句篇章中所体现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式,使其能更为理解和接受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熟练的进行思维文化角色转换。
第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双向交流的过程,要想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需要对彼此的文化认同、尊重和理解,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民族群体中,对本民族文化先天的接受有时也伴随着民族中心主义,习惯用本民族文化作为尺度去评判其他民族的文化,从而形成对外民族文化的偏见和反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在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分析文化异同的同时,也要注重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认同这一情感因素的培养,要在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自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化解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文化冲突,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情感不适,从而在全球化背景下,让学生以开放、理解、包容的心态有效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和交际。
大学英语课堂的“文化跨越”,就是要针对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目标,通过在课堂中引入文化因素,引导学生分析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使学生成为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以适宜有效的方式达成交流目标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