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战略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传承实践探索
2019-10-18孙墨
孙墨
摘要:文化自信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基础,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所系。文化自信战略在高校的文化传承、文化育人体系中的贯彻发展是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源的保存机构与文化知识的传播场所,已然成为校园文化传承的载体。文章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在文化传承实践中的角色定位分析、具体举措中的实施构想、面对存在困难的问题思考,为高校图书馆在文化传承实践方面探索出一条创新和发展的路径及长效机制。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文化传承与育人的重要职能阵地,其丰富的文献资料资源与人文媒介条件决定了它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与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通过自身的服务创新,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与文化素养,助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一、高校图书馆在文化传承实践中的角色定位
中华文明五千年来源远流长、盛而不衰,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不断地创新发展带来的旺盛生命力,还是因为中华民族对自身的思想信仰、理论学说、民族价值观等发自内心地尊崇信仰与认同。目前,文化自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与认同,它所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自信、伟大革命文化自信、先进社会文化自信对一个国家、政权、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图书馆作为收集整理、加工保存、组织传播文献的业务部门,最能发挥其文化价值的功能就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伟大革命文化与先进社会文化的传承与自信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师生作为国家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水平的高低和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辅助发挥文化建设的功能是否完整有着直接关系,因此高校图书馆理应成为当代文化传承的载体与促进文化前进的先锋,在推动文化自信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源的保存机构与文化知识的传播机构,在高校的教育流程中一直是重要的组成环节,无论是从国家的文化自信战略高度,还是高校图书馆的自身发展角度,推动主流价值文化对全校师生的人文素养与文化素质的引导、发扬和提升都是其不可推卸的使命,所以如何将图书馆的文化传承实践路径与手段嵌入高校的通识教育中、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承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文化自信战略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到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主要先决条件。
二、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传承实践举措构想
(一)加强理论学习,打造馆内文化建设团队
我国高校目前正面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师資队伍短缺的状况,虽然近年来高校图书馆招聘人才趋势正向专业化、学术化方向发展,但从整体上看,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的理论素养和文化素质参差不齐,需要加以常态化的学习培训。如以全馆大会的形式集体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交流学习,聘请校外文化系统的专家进行定期讲座辅导,并在现有的馆员工作队伍中发掘在传统文化知识领域有特长或造诣的馆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打造一支“文化传承推广团队”。这支队伍可以以图书馆为宣传中心,在校园内充分开展文化知识普及工作,并与其他校内宣传团队互为支撑。不断对馆员“文化传承推广团队”进行专业教育培训,使其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愈加深刻的理解认同,并由此生成更为强大的文化自信。由点及面地以“小团体”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大校园”的全面文化传承工作,进而使其成为高校文化传承工作的一支有专业素养的生力军。
(二)整合馆内资源,加强拓展阅读推广服务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华夏先贤的生存智慧与民族精神,这些早已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中华民族基因在我们内心深处植根深种。这种使我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就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根本。图书馆要做好文化建设就要着重对自己的阅读文化与传统文化传承职能全方位整合增强,将文化传承工作下的阅读推广服务作为馆内的一项常规性、业务性工作,形成一套定期规划、长期有效的工作流程。例如对馆内部门结构重新调整,调配有文化素养、国学知识的馆员组成新的阅读服务发展部。重新划分业务工作内容,并以此为主线协调馆内其他部门协同配合阅读推广文化传承工作,使阅读推广活动能够积极多样、生动活泼地在校园全面铺开。例如通过新书推介、好书导读等形式定期向读者推送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定期组织开展文化沙龙及国学课堂等能与读者面对面交流的学习培训活动;举办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讲座或主题展览等与读者分享研讨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利用校园多媒体介质播放中华文化经典影片或国学著作宣传视频;引入校外文化资源团队进校园辅助宣传推广等。
(三)新合作方式,与校内机关学院共同推动文化传承工作
虽然图书馆作为校内文献信息中心与学生课下阅读交流学习的重要活动场所,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空间优势及大量的读者群,在馆内开展文化传承活动会产生一定影响力,但从全校整体高度出发,任何一项工作都不会独立存在和发展。图书馆作为校内的教辅部门要积极主动联合校内学工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部、学校办公室等机关教学部门以及学生社团等校内资源形成无缝衔接工作网络,创造良好默契的工作协作模式。例如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往往局限于传统的“填鸭式”培育,图书馆惯性举办的红色文化经典阅读推广、革命先进事迹讲座等宣传方式因之过于乏味而对学生群体影响力有限,这就需要图书馆与学生工作处密切合作,转化工作方式,将图书馆员融入到学生群体的主题班会或党日活动中进行传导推介,或者在学期中期开设一些关于毕业论文设计或科研项目申报等实践活动的课程,教授文献信息检索、数据库使用等知识的同时加入信息素养、信息法治等概念要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新颖生动的形式在学生思想中悄然根植。高校图书馆做好文化传承实践宣传推广工作的同时,也要重视发挥教辅作用,助推文化建设理论纵深发展。例如与本校马列学院、中哲学院及政法学院等形成主次关系合作,除了日常的学科图书和电子媒体设备的支持外,在空间上也要给予独立工作室或研讨室并相应地培训学科馆员定制学科服务,对创造新的文化理论成果、更好地指导文化传承工作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三、对高校图书馆开展文化传承实践的思考
高校图书馆牵头负责文化传承实践活动既是馆内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高校落实文化自信战略的最基本保障。如何能将文化传承工作持续、定期、有效地开展,除了意识形态上保持紧张重视外,对一些实践中存在的困难也要有所思考。首先,在举办文化课程与文化沙龙的延续性上要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因为每学期讲授文化课程的师资团体在时间安排上常面临突发状况,在学生社团中陆续培养的精英骨干也面临四年本科毕业离校的影响,所以在备用师资与社团骨干梯队培养方面需要馆员们时刻统筹规划,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能够有能力及时解决问题。其次,学生个体人文素养与各年级学业课程分布的差异导致对文化课堂关注程度与被影响程度有所不同,经过对参加文化课堂的学生表现汇总,发现研究生的参与度比例要比本科生高,大四的学生由于受毕业论文及就业压力影响占比最小,参与度较高,且各项阅读推广活动的参与者的积极度与其借阅量成正比。这就需要我们馆员依据这些问题导向不断地对文化课程设置与阅读推广宣传进行改善与调整,尤其是针对刚入学的本科生和对文化内涵有深入诉求的研究生要进行有区别的文化服务,对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再次,图书馆开展的文化传承活动无论是文化课程还是阅读推广都没有学分要求和纪律强制,尽管在课程设置与阅读推介宣传上做到了考虑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但学生们在出席率上往往存在随意性太强的状况。如果能将每学期参加文化传承活动的学生受众团体固定下来,那么我们的文化传承实践工作将更加完善,更具针对性,这就需要学校从整体的教育流程角度出发,将之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评估。
总之,在当代的多元文化信息时代,如何将文化自信战略更好地在高校教育体系及人文环境中贯彻实施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尽管一些高校图书馆在文化传承实践上做了很多尝试,但受现有环境条件所限仍未发展成熟。所以高校图书馆应结合自身实际条件开辟出一条创新且切实可行的文化传承实践路径,为国家培养出人文素质水平更高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