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慕课的高校艺术类通识课程探究

2019-10-18张雪巍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年9期
关键词:通识课慕课艺术

张雪巍

摘要:目前,很多高校实施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目的是提高学生艺术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而新兴起的慕课(HOOC)教学模式又势必会影响到传统的高校教学。文章以高校艺术类通识课程为例,探究了慕课环境下的高校艺术类通识课程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慕课;MOOC;艺术;通识课

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Course,简称MOOC),是一种以促进大规模互动参与为目的,借助互联网获取开放课程资源的在线教育平台,慕课既向学习者提供课程视频、教材、教辅、习题集等传统教学基础资料,也为学习者提供交互式论坛,同时也为教师和学习者创建共同的学习社区,让数量庞大的学员在共同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和先备知识的驱使下组织起来,通过慕课平台进行学习。

从2008年慕课最初注册用户的几千人,到几年后的数百万人,学员人数在短时间内迅速激增。慕课的注册用户享受着国际一流大学的高质量教育,这其中也有为数众多的中国用户。基于慕课的交互、开放、在线等先进因素,国内诸多高校也在最近几年迅速行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一批高校纷纷加入慕课平台,并有多门精品课程上线,一些重点大学在积极参与的同时也正在利用慕课来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慕课的来临也将给高校的艺术类通识课程教学带来崭新的一页。

一、高校设立艺术类通识课程的意义

在中国,蔡元培先生最早提出培养健全人格的思想,而美育也被赋予了独立的学科地位。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诸多高校都已开设了艺术类通识课程,艺术类通识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美育意义也愈发突显。

艺术类通识选修课程的设立是将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入的最佳渠道,是对高校学生进行广泛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其目的就是要不断地提升高校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和人文精神,以促进他们道德水平的提高,使其身心能够得到和谐而全面的发展。艺术类通识选修课程是面对更为广泛的全体去输送艺术知识,让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

二、艺术类通识课程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

笔者在高校近10年的教学工作中,一直在讲授面向全校的艺术类通识课程,既感受到艺术类通识课程给学生带来的益处,也对通识课程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1.教学内容上通识课程有别于专业课程

艺术类的通识课程无论是在时间长度上,还是在课程内容的细致程度上都不同于艺术院校或高校艺术学院内部的专业课程教育。同时它又是一门面向全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课程,这就要求教者不能单纯地照搬以往的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作为一门以提高艺术素养为目的的课程,教者不能过分地强调其专业性和特殊性,而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易于各层次学生所接受的方式去激发他们的兴趣,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和美术鉴赏能力。

2.教学方法上通识课程更灵活多样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针对艺术类通识课程大多以讲授为主的课程特征,要积极地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众所周知,即使是艺术专业的学生也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对于原本没有实践基础的非艺术类学生而言,假使一味填鸭,必然会让他们产生排斥心理,而这显然无益于教学。为了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教师应该精心准备多样性的课件,包括一些艺术品的印刷实物。课程中不断地引入博物馆参观,观看当地的一些美术展览,并适当地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在当代艺术的氛围中去感悟经典艺术的魅力所在。

三、慕课理念下艺术类通识课程实践教学思考

很多高校将艺术类通识选修课程与其他专业的通识类课程并置在一起供学生在选课系统中进行选择。看似庞大而多样的课程体系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缺陷。而基于慕课开展艺术类通识课程,恰好可以弥补这些问题。

1.课程容量

伴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普及型的转变,中国的高校在近些年来都在不断的扩招,学生的数量在不断的上涨,随之而来的就是教学资源的短缺在不断加剧。尽管各个高校的艺术类通识课程数量不少,但每一学期开课的数量还是有限的,而且每个班级的人员数量是有限制的,这就体现在学生连续几个学期下来都没有办法选择到自己心仪的艺术类通識课程。最后,很多学生就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选择了其他的通识课程,这使他们没有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不高,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慕课大规模授课形式的介入会很好地改变这一状况,相对于某一所高校的艺术通识类课程而言,在慕课平台上动则上万或数十万的教学容量,完全能够满足需求者的愿望,学生再也不会由于客观的一些限制而被隔离在教学空间之外。

2.教师配备

各个高校对于开设艺术类通识课程的教师也是有一定要求的,比如有的学校就要求副教授和教授可以报两门课程,讲师可以报一门课程。教授们既有研究生、博士生要带,还有专业课和科研任务在,报课的积极性一直不高。对年青的教师来说,相较于艺术类的专业课而言,他们对近似理论的艺术类通识课又稍显力不从心,有热情但经验不足,给他们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又少,加之科研、职称等方面的压力,也导致他们投入的精力不够。

慕课典型的交互和在线教学的方式,慕课平台上校际之间的联合,会使诸多高校的优质的艺术类通识课程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共享,我们一直在寻求的教育均衡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美国的一些大学已经对慕课学习中的学分相互认可,其目的就是鼓励这种跨专业、跨院校的学习和交流。诸多来自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并获得更大范围内的知识延伸,学生个体对艺术的见解不断碰撞,也会产生新的火花。

3.授课方式

高校的各个院系在当下的教育形式下,大多仍在强调专业的重要性,课程表上的优质时间往往被占满后,才会分配给艺术类通识课程。而学生在这些时间上课的积极性显然不高,加上艺术类通识课程的结业方式又相对轻松,就出现了缺席、出席率低等情况,继而导致教师的热情也大打折扣。

慕课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灵活多变。在相对的时间内,随时随地的自主完成网络中的学习。单节课程的时间较短,授课总长比传统的授课相对减少,可以在课前先学习网络中的课程视频,带着问题参与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学生带着兴趣去完成学习,人的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的效果也自然事倍功半。课后考核的时间相对宽松,可以在完成学习后的几周内提交自己的作业,这也会让大多数学生不再恐惧考试。

同时慕课的教学正是借用网络的强大优势,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甚至于对课程的控制上,他们也掌握着绝对的主动权。调控着快慢、进退、前进、停止,使他们能在自己最佳状态时介入学习,在懈怠时选择中止。

在课后的辅导答疑时,也充分借助现代的媒体技术,不断拓宽交流渠道,把课堂上的内容不断地延伸到生活中去。利用慕课集体讨论平台,及时地将与课程内容有关的进展和问题提供给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得到其他学生和助教的帮助和辅导。在轻松的氛围中,讨论的内容会加深学生的记忆,把教学效果最大化。

四、对高校艺术类通识课程的展望

在慕课迅速发展的当下,我们也不能盲目的跟风上马,不能简单的把别人尚未检验的经验全盘照搬。

假使所有高校的艺术类通识课程都迅速地进入慕课平台,将出现大量重复的课程资源,这样会带来巨大的浪费,也会使课程质量不尽人意。我们还是要先依托各学校现有的一些优秀艺术类专业、优秀团队,依托各学校现有的艺术类通识课程资源作为慕课先导,在完善这一类课程的前提下,带动其他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动性。

尽管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慕课实施的过程里已隐现出一些问题,例如选课数量和弃课数量同等惊人;考核中无法辨别是否是学生本人;少了言传身教的传统途径,是否也会波及传统的师生关系;优质课程集中于慕课是否会冲击传统大学模式等,这样也必将是高校艺术类通识课程进入慕课平台后出现的问题。

面对未来,我们要认清形势。对待已经或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客观、冷静的处理。稳步的推进慕课平台建构,为高校艺术类通识课程教学改革奉上新的动力。

猜你喜欢

通识课慕课艺术
纸的艺术
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浅思考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电子商务通识课程考试成绩多维度分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