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觉山下遇面包

2019-10-18弋舟

美文 2019年19期
关键词:抚州汤显祖面包店

弋舟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精神》一书中有云:“从前唐朝时,江西人开始兴起,那时期从北方到广东,都经由江西赣江流域。广东为沿海大口岸,江西是一条南北交通要道,行人往返不绝。我们读王勃《滕王阁序》,直到韩愈的《滕王阁记》,便可想见当时之盛。文化随物质文明而提高,江西文化之提高,也是有它的背景的。”

我大致也是从这样的阅读当中认知着江西文化在整个中国的位置。从书本得来的知识,体会终究浅薄,欲领教“江西人之兴起”,实在还是需要到江西去走走的。此前江西倒也走过几回,婺源篁岭,宜春明月山,“走”将下来,多是心醉于自然之风光,赞叹江西风骚独领,占了这般人间的山水仙境。山水之美,只关乎天地造化,至于江西人文的繁盛,前面几次行走确乎是未有太多的体会。

于是还得补课,还得来。

周正旺在电话里讲,来吧,抚州出了王安石、汤显祖,出了晏殊、晏几道……

还不够吗?当然是够了,这是一份堪称豪华的人杰名单啊。那么,就冲着这份名单来吧,来看看地灵的江西所孕化出的文明。来或者不来,当然是不同的。王安石,汤显祖,晏殊,晏几道,我在书本上读他们的经天纬地之业,读他们的锦绣华章,自然也是一番教养,但这番教养如在云端;我知道,那所有云端之上的教养,还有待化为人世间的雨露,如此或许才构成一种整全的知识格局,并且,那样的知识格局才能够成为自己有效的文化眼光。

一片山水,为一种文明贡献出了一批人,你就必须要去亲临那片山水,否则你无以理解其间之奥义,就好比,若没有去过绍兴,你对近现代中国文化的理解便必然少了一番重要的况味。这番重要的况味实在是难以说清楚的,她关乎风中的消息与草木间隐秘的天地基因,少了她,你顶多就是一个饱学之士,有了她,你才大致有可能成为一个被文明华育了的人。

梅雨季节到了抚州,王安石纪念馆是要看的,汤显祖纪念馆是要看的,麻姑山上《麻姑帖》是要看的。都好,都足够地拨动人文化的心弦。但我知道,若没有其他的相遇,此次的抚州之行,恐怕终归还是要归于一场近似阅读的纸上行旅。

我总得遇见一些“知识以外的某些知识”。这个念头同样也是无从说明的,但我知道,只要有此念滋生,我便一定不会虚了此行。

在这样的念力之下,我在大觉山下遇见了面包。

大觉山厉害。东晋咸和元年至唐贞观年间,杭州灵隐寺大觉禅师为避世离尘,云游大觉山修行弘法,开发兴建了大觉寺。

车到大觉山下,骤然大雨如注。索道停了,眼见此光势必难以观得尽兴。于山前广场等雨势减弱的空当,我躲进了旁边一家面包店里。这便是严格意义上的天注定了。我从来相信,每个人与自己相关的事物靠拢,冥冥之中都是被安排好了的。此行抚州,与叶兆言先生有关的,当然就是《麻姑帖》,此帖叶先生自幼便会背咏,他压根便是奔着这件事物而来的;那么,与我相关为何?行前我却是懵懂着的。直到撞在了这大觉山下的豪雨之中,直到撞进了这大觉山下的面包店里。

大觉山厉害,《麻姑帖》厉害,面包也厉害。这里面当然有高下与雅俗之分。叶先生之高蹈与我之粗鄙自是不用说的,但我相信,叶先生也会如我敬重《麻姑帖》之于他一般地尊重面包之于我。因为,这两件事物之于我们,都构成了对于世界的有效的理解。

谁能想到呢?中国的面包之乡居然在江西,在抚州,在大觉山下的资溪县。

在我的“知识”或者“经验”里,面包这样的洋物,在中国搞出名堂,天然地就应当落实在北上广这样的都市,落实在有过租界记忆的地方,落实在靠近俄罗斯的边境线上,无论如何,它不应该是和江西,和抚州,和大觉山下资溪县有关。可眼下它偏偏就是一个事实。我想,这便是我期待与之相遇的那种“知识以外的某些知识”了。它完全颠覆你的经验,抹杀你自以为是的知识体系。

随行的陪同人员讲,“中國面包之乡”是全国工商联烘焙业公会授予资溪县的,这个只有13万左右人口的小县,竟有一支近4万人的“面包大军”,把近万家面包店开到全国上千个城镇,并且走出了国门。整个资溪,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来自面包产业,人均储蓄在整个江西省名列前茅。

惊不惊讶?意不意外?但我还在惊讶与意外之余,突然意识到自己有可能一瞬间接通了王安石,接通了汤显祖,接通了晏殊和晏几道。这里面,是熙宁变法与面包的关系,是临川四梦与面包的关系,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与面包的关系。云端之上的教养就是这样因了面包化为了人世间恒常的历史与雨露。

20世纪80年代末,两位资溪的退伍军人利用在部队学会的面包制作技术,率先跨出山门,开起了资溪人的第一家面包店,第一年便获利颇丰,他们的成功,不仅实现了自己致富的梦想,也点燃了资溪面包人创业的星星之火。——这是人世间的经验与知识。

资溪隶属“唐宋八大家,我们有二家 (王安石、曾巩) ”的抚州,历来受以王安石为领袖的“临川文化”的影响,而“临川文化”也有解放思想、实用至上的价值取向。资溪人李觏,这位被尊为“理学宗师”的宋代大思想家,认为:“人非利不生,曷为不可言?” “欲者人之情,曷为不可言?”主张正视人的“利”和“欲”。正是这种文化积累的内核,使当地人少有创业之初的思想束缚。——这是云端教养化为人间雨露的又一个典范。

受教了,真的是受教了。资溪的面包也吃到了,那可真不是浪得虚名。于是,之前在江西缺下的课,也补齐了。所有的见识在大觉山下的面包店里得以贯通。这雨中的大觉山,竟宛如《红楼梦》中的大荒山了。“文化随物质文明而提高,江西文化之提高,也是有它的背景的。”钱穆先生,诚哉斯言。

面包是一切的前提——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我相信,将近两千年前诞生在临川的那位北宋“妖人”是会首肯这个说法儿的。

可面对摄像头,我却依然只能谈云端上的教养。接受采访,我严肃地屈指数算着璨若星河的抚州人杰。受访的视频被放在了网络上。我的朋友黄孝阳看到了,这位“量子文学观”的创立者与倔强践行者,转发视频并深情写下了他的经验:

抚州,老家。

我在抚州市下面一个小县城长大。对幼时的我来说,抚州的地位跟北京差不多。第一次在抚州街头看到红绿灯,看到交通岗亭……然后感慨,外面的世界果然是五彩缤纷啊!

对了,第一次去抚州,大概是我六七岁的时候。在摇晃的绿皮车厢里,我第一次吃到了香蕉,真的,那时脑子里面的一个念头仍然完整清晰地保存至现在——

菩萨啊,世界上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

香蕉是父亲给我买的,很想念他老人家。

我清清楚楚地记得,父亲买的那一小袋香蕉,用报纸包着,搁在茶几上。我一根根地吃着,幸福无比。我把它们都吃完了。我到了很多年以后,才想起父亲一根香蕉也没有吃。他老人家一直保持着一个姿势,默默看着我,眼神是那样专注,就好像我是他的魂灵。

菩萨啊,我在大觉山下遇面包就是昔日孝阳在绿皮火车上遇香蕉。而抚州人黄孝阳在这个梅雨季节写下的句子,也就是抚州人王安石、汤显祖、晏殊、晏几道在今天亦会写下的句子。

猜你喜欢

抚州汤显祖面包店
Task 10
十九大后江西第三“虎”肖毅落马
狮子面包店
新时期抚州采茶戏的发展研究
哥俩好面包店
抚州市积极推进汤显祖名篇进教材
汤显祖为戏成痴
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纪念
小小会计
汤显祖为戏成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