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成了回不了家的人
2019-10-18
9月24日,意大利西西里岛Messina港,“海洋维京”(Ocean Viking)号救援船载180 名移民抵达港口。他们背井离乡,很可能就此永远留在异国。( @视觉中国 图)
● 十一长假前,作家马伯庸错峰去日本,在福冈第一天就听了个故事。一个中国人廖先生,十几年前到日本留学,在福冈租房住。他想考上九州大学,但碍于经济压力,不得不每天打工,根本没时间学习。反之,要想多花精力学习,就没时间打工了。有天房东问他,平时这么忙,是有什么特别的理想吗?他把自己的难处说了。房东一听,决定免掉房租,还借了他二十万日元,要他工作后再慢慢还。等他终于考上大学,毕业后到东京工作,拿着借款合同去还钱时,房东却拒绝了,直接把借据撕了,房东说他以后肯定要在东京买房,这二十万就相当于祝贺的礼金了。当然,马伯庸在微博上写的故事,比这要更丰富、更详细,读起来,真是很温暖的一个故事。大概,每一个租住在都市里的人,都希望能遇到这样的房东吧。后来,廖先生和房东关系很近,房东妻子罹患癌症,时日无多,他还希望老先生能到东京跟他常住。可惜,老先生不肯,说还是福冈的水土和酒比较合口味。
● 这我倒是很理解的。所谓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通过水土饮食社会关系甚至是空气风景塑造了每一个人。我从读大学到现在已经长期离开家乡16年,仍然难断回去的念想。每次十一长假,整个朋友圈变成了美国日本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风光展示,我则舒心躺在走廊里,看着一院子的玉米晒太阳。(内心OS:把穷到没钱旅游说得还是蛮文艺的)当然,后来我知道了,朋友圈的照片,也是可以造假的。媒体有报道,电商上能找到很多可以帮人们“精装修”朋友圈的商家。比如有家店,只要25元,就可以每周帮客户做网红餐厅、酒吧、咖啡馆、演唱会、艺术展、旅游景点打卡的照片。当然,也有贵的,花60元购买相关软件就可以实现全球定位功能,加上全球热门景点旅行小视频和图片素材包,即能实现在朋友圈里“环游世界”。呵呵。听起来和我五岁时,骑着摩托车,在一张天安门布景前牌照一样,假装自己去过。
● 那天看一个脱口秀艺人王建国的采访,谈及自己的理想,他说,“我想大火,挣一个亿,然后回东北”。虽然东北年轻人都在往外跑,但他觉得自己还是可以回去“写小说,学画画,做菜。最好能开个小酒馆之类的”。这个采访,让我想起了之前看《吐槽大会》上的王建国。那是个很热闹、很娱乐化的节目,王建国更是经常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看上去很洒脱。原来,每个热闹的、漂泊的、看似没心没肺的、浮躁的、光怪陆离的人们的内心,总会或多或少有一个安宁之地。只是,大多数时候,我们周遭的环境太吵了,经常会淡忘它,直到某个时刻,或者某些话,忽然触发,于是,陷入希望而不得,仿佛永远也回不去的忧伤中。
● 就像散落海外的15万名英国人一样。9月23日凌晨,有178年历史的英国旅游业巨头托马斯·库克宣布破产,所有航班及行程均被取消。这意味着他们60万名度假客户将无法再获得服务,这其中有15万是英国人。有些人无法乘坐飞机,有些游客甚至被酒店“扣为人质”,要求支付旅行社未付费用……为了接这些人回家,英国政府启动了代号为“马克霍恩”的行动,包下40架客机,计划在未来两周把这些人接回家。据报道称,这是英国政府在二战后最大规模的撤侨行动。其实,我们也不比那些英国人好多少。我们留在外面的时间,越來越多,或为工作,或陪朋友,或者与其他同样孤独的人一起堵在路上,等到回家,已然很晚,抱着手机,直到睡下。家的概念,在当代已经变得破碎又模糊。终于到了假期,我们希望的又是离开住所,去到那些陌生的城市、国家,与陌生人呆在一起,觉得只有那样,才是一种放松。内心里,我们都成了回不了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