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护理干预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19-10-18河南省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455000李艳红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3期
关键词:患肢全程下肢

河南省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455000)李艳红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由于脂质、纤维基质等异常碎片在血管内膜下沉积,导致下肢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血管狭窄、闭塞或动脉瘤形成,进而引起患者下肢慢性缺血[1]。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是引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危险因素[2]。ASO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后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坏疽等症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患者血管的狭窄程度有关[3]。目前介入治疗是ASO的主要治疗方法,由于ASO患者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护理是患者远期疗效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对94例ASO患者的研究,旨在探讨全程护理对ASO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94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有患肢皮温下降、麻木、溃疡或间歇性跛行症状;②经CTA检查确定所有患者均存在血管狭窄或闭塞;③知情同意,患者及家属同意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外伤引起的肢体血管损伤;②合并严重心、脑、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③患有恶性肿瘤或精神疾病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53~76岁,平均(64.8±4.2)岁;观察组中男31例,女16例,年龄55~78岁,平均(66.1±3.7)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经股动脉置入导管,与动脉狭窄或闭塞区放置支架扩张血管,改善肢体血流情况。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护理。

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①术前护理: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如血糖、血压、超声心电图、肝功、肾功能等辅助检查,了解患者其他脏器功能。对存在高血压、高血糖的患者应服用药物将血压控制于140/90mmHg以下,空腹血糖控制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于10.0mmol/L以下。患肢保暖,保持清洁,对存在轻度溃疡的患者进行皮肤保护,禁用刺激性药物涂抹,不宜给患肢热敷或理疗。训练患者在病床上排便、正确的咳嗽、咳痰方法,肢体的功能锻炼。对于患肢疼痛较重的患者给予止痛药及镇静药治疗,并注意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分散患者注意力,讲解有关本病的知识,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消除患者焦虑、恐惧、紧张,增强患者自信。②术中给患者备皮、仔细消毒手术区域皮肤,对原有皮损处的皮肤进行包扎,以免术中造成二次伤害。③术后患者取平卧位,绝对卧床,患肢制动24~48h,用沙袋压迫穿刺点,防止穿刺点出血,观察患肢是否出现皮下气肿,严密观察患肢皮温、足趾颜色、动脉搏动、痛温觉等情况。定期给患者拍背,促进患者咳痰,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给患者按摩下肢,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住院后期帮助患者进行患者抬高患肢、足背屈、足趾上翘等运动。④出院后每两周对患者的恢复情况、服药情况、肢体运动情况进行电话随访,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相应的治疗方案,并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增强患者的认知程度,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饮食应当清淡、低盐低脂,嘱患者如出现疼痛加剧、运动障碍、麻木、肢冷等症状时及时来院治疗。院外随访1年。

附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下肢各动脉的通畅情况的比较(%)

附表2 两组患者术后1年下肢各动脉的通畅情况的比较(%)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坠积性肺炎、出血、压疮、下肢血管在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及出院后半年各下肢髂动脉、股动脉、腘动脉及以下血管的通畅情况: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或者CTA检查患者血管,如血管仍然狭窄>60%则认为闭塞,否则认为通畅。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9.0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8.5%)低于对照组(2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及出院后1年下肢各动脉的通畅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中病变的血管有髂动脉29条、股动脉38条,腘动脉及以下动脉31条,观察组中病变的血管有髂动脉26条、股动脉41条,腘动脉及以下动脉35条。术后两组患者下肢各血管的通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下肢各血管的通畅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2。

3 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患者临床症状的轻重程度主要受病变进展的速度、血管侧支循环的多少及个人对缺血缺氧耐受能力的大小等多种因素影响[4]。一般症状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但是如伴发急性血栓形成可导致患者疼痛、麻木、运动障碍等症状的突然加重,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可在某一节段发生也可在整个下肢血管并发[5]。目前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可重复操作等优点,且介入治疗不影响患者以后的其他方式的治疗,所以现在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治疗ASO的主要的方法[6]。介入治疗同时也存在很多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出血、深静脉血栓等主要是由于住院期间患者由于疼痛、久卧等原因引起的,介入治疗后患者血管病变可能继续进展,这一方面与疾病本身相关,也与患者抽烟、高盐高脂饮食有关[7],所以ASO患者介入治疗后的院内护理及院外健康监督尤为重要。

全程护理[8]是从患者入院到患者出院及出院后,护理人员通过科学、专业的方法对手术中手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的指导,尽量避免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并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降低患者对疾病的恐惧,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疾病,从而提高患者自我防病的能力,对出院后患者的疾病治疗情况进行实时的跟进,对患者生活中存在的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行改正,做好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让其更好地配合治疗,用以前治疗成功的案例树立患者的信心。不仅如此,全程护理还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原先闭塞血管的通畅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全程护理通过对患者的指导、锻炼及全面周到的服务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生活方式的改善及健康意识的增加能够降低ASO术后的复发率。

综上所述,全程护理能够降低ASO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远期复发率。

猜你喜欢

患肢全程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手工制鞋全程LOOK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