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在改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状态方面的价值分析
2019-10-18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00刘芳芳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00)刘芳芳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减退,免疫力下降而成为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心律失常常伴有多种疾病出现,其中以冠心病最为常见。随着病情的加重,极容易导致患者猝死,危害极大。为此,我院特择取110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展开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的患者110例,采用信封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55例,共包括26例男性患者和29例女性患者,年龄62~76岁,年龄均值为(65.35±5.25)岁,病程为3~18年,病程均值为(8.43±5.35)年。对照组患者55例,共包括27例男性患者和28例女性患者,年龄61~78岁,年龄均值为(65.54±5.64)岁,病程为2~20年,病程均值为(8.52±5.54)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互比较后,差异不符合统计学判定标准,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55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①心理疏导。护理人员需要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分析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保证与患者沟通的有效性,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帮助患者树立和增强治疗信心。②饮食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结合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以清淡、易吸收的低脂、低盐、低热量饮食为宜,保证新鲜果蔬的摄入量,确保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矿物质的充足性,预防便秘。忌食辛辣、生冷、油腻及油炸食物,戒烟戒酒,禁暴饮暴食。③运动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结合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身体耐受程度,指导患者通过打太极拳、气功、散步、慢跑、游泳及骑车等运动,增强心肌供氧量、减轻心脏负荷[1],改善疾病症状,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55例对照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1.3 统计学处理 110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除护理方法不同外,其他基本资料差异具有可比性。采用分析软件SPSS21.0对涉及的观察指标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表示组间数据符合统计学判定标准。
2 结果
2.1 组间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组实施护理干预前,患者的心理状态经统计学检验,并未产生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和抑郁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数据由附表可知。
2.2 组间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护理依从性96.36%与对照组护理依从性83.64%相比明显更高,组间护理依从性相互比较后P<0.05。
附表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3 讨论
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通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甚至影响内环境,引发应激反应,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增加了疾病治疗难度,缺乏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导致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其依从性的主要因素。较多的学者研究后发现[2],综合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可以为患者提供连续、全面的优质护理,加强了患者与护理人员的沟通,对提升护理质量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这一观点在本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47.25±4.63)分和抑郁情绪评分(46.42±5.21)分明显更低,护理依从率96.36%明显更高。由以上数据,足以证明,针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更加符合疾病临床治疗的需要,既可以帮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还可以提升其护理依从性,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操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