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190例临床研究

2019-10-18河南省南阳市南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473000王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3期
关键词:肌瘤韧带出血量

河南省南阳市南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473000)王莉

子宫肌瘤是临床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各种妇科肿瘤疾病中居第一,患者多为中青年女性[1]。此病的性质虽为良性,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肿瘤体积会逐渐增大,进而发生恶变。所以,得到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应当尽快接受治疗。目前,临床中一般是根据子宫肌瘤的大小、性质来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当肿瘤体积较大、有恶变的迹象时,则采用手术治疗[2]。本研究选取了1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符合以下标准:经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肌瘤有恶变的可能,患者无生育要求。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95例。观察组:年龄36~57岁,平均年龄(46.72±5.21)岁;单发肿瘤47例,多发肿瘤48例。对照组:年龄37~56岁,平均年龄(46.59±5.42)岁;单发肿瘤49例,多发肿瘤4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附表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情况(±s)

附表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情况(±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疼痛时间(d) 住院时间(d)观察组 95 113.85±12.63 82.62±8.77 2.40±0.35 4.90±0.86对照组 95 84.50±13.26 97.59±9.13 3.26±0.40 6.92±1.05 t 15.622 11.525 15.771 14.506 P<0.05 <0.05 <0.05 <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腹式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①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实施气管插管全麻,留置导尿管;②在脐下1cm处做一个横向切口,注入CO2建立人工气腹,之后将直径为10mm的套管针经切口插入腹腔,探查盆腔内子宫的大小、肌瘤的数目与方位;③采用电切法把双侧的子宫圆韧带、输卵管峡部、卵巢固有韧带切断,切开子宫膀胱腹膜反折,把膀胱往下推,使用钳子将子宫夹住,切断子宫主韧带、两侧宫骶韧带以及两侧血管,钳夹血管残端止血[3];④采用环切法将宫颈切除,使用子宫粉碎器把子宫与肌瘤粉碎成小块,经阴道取出;⑤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盆腔,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2.2 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32%明显低于对照组16.84%(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在妇科比较常见,发病部位多为子宫颈、子宫黏膜下、子宫韧带子宫肌壁等,可单发也可多发,小的、单发的子宫肌瘤可采用药物治疗,而大的、多发的子宫肌瘤则需采用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方案较多,包括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切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等。不同的术式疗效不一,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术式。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术式,优点较多,本研究对其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做了探讨,结果表明,相较于采用腹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其手术时间明显更长,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腹式子宫切除术是开腹手术方案,虽然手术医生能够将病灶清除,但是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同时,操作不够精细,很容易伤及周围组织和脏器。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先进的手术治疗方式,手术医生用腹腔镜探查盆腔,使病灶的清除率大大提高;同时,腹腔镜的使用提高了手术操作的精细度,虽然手术时间延长,但是手术视野清晰,有效避免了手术器械伤及周围组织、器官,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从本研究结果来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优势得到发挥,证明它比较适用于子宫肌瘤患者。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肌瘤韧带出血量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