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2019-10-18邓文涛
邓 文 涛
(新安县中医院骨科 洛阳 4718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股骨骨折类型,多发于中老年人,且随着近些年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最为有效的方式,随着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可选的手术方案也在不断增多,且不同手术方案间各有优劣[1~2]。此次研究以2014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1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1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征得患者、家属及我院伦理学会许可后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57例。A组男性30例,女性27例;年龄48~70周岁,平均年龄(59.14±1.13)岁;B组男性31例,女性26例;年龄46~71周岁,平均年龄(59.74±1.36)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后续研究。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资料完整;骨折发生24h内入院治疗;手术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进行。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脑卒中病史、心肌梗死病史、精神障碍等;股骨骨折或手术史。
1.3手术方法
A组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取侧卧位,硬膜外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于髋关节后外侧作切口,将关节囊切开,于小转子上方截骨,取出骨折块后清除髓腔内容物,从小到大依次使用不同型号扩髓器进行扩髓,残留的股骨上端和股骨粗隆间的骨折块进行复位,确保大粗隆顶端与股骨头中心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使用骨水泥全面固定,同时将髓腔处理完毕后安放假肢。
B组患者行内固定术:患者取仰卧位,硬膜外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于髋关节外侧作一切口,逐层分离皮下组织,暴露股骨上端。在X线机辅助下复位骨折部位,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使用导向器将大粗隆下股骨干外侧2~3cm处前倾15°左右,并植入1枚定位针,选取合适大小的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髓腔,扩张导针穿入孔, 使用套筒钢板固定股骨外侧,冲洗骨折处,缝合切口。
1.4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地时间。使用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平均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满分100分,根据评分高低将患者髋关节功能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优:评分≥90分;良:评分≥80分;中:评分≥70分;差:评分<70分。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优+良+中)/总例数×100%),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地时间均优于B组(P<0.05),见表1。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下地时间(d)A组57326.75±23.8462.33±11.179.76±0.78B组57405.31±25.4685.57±11.9321.17±3.22t值17.00510.73626.001P值000
2.2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A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高于B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组别例数优良中差总有效率A组57271512354(94.74)B组571814131245(78.95)χ2值6.218P值0.013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A组有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B组有1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02%)明显低于B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3,P=0.031)。
3 讨论
由于中老年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稍有外力作用就会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统计数据显示,超过70%的老年腿部骨折患者属于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以恢复患者骨折部位解剖结构和髋关节生理功能为主[3]。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是临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常用的手术方案。内固定术可有效进行骨折复位、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但手术切口较大,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大,且手术时间较长,不仅增加了手术风险,也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不仅如此,内固定术属于偏心固定,力臂较长,容易发生固定物松动甚至断裂,影响手术效果,且患者术后髋内翻畸形发生率较高[4]。随着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关节置换术在临床应用也逐渐广泛,相较于传统的内固定术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等优点,可有效避免大量失血带来的术后并发症[5~6]。此次研究结果亦显示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采用内固定术治疗的B组患者(P<0.05),且A组患者术后下地时间较早(P<0.05),可尽早进行负重训练,临床研究显示负重训练越早对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越有利。不仅如此,尽早下地还可有效避免长期卧床带来的肺部感染、髋内翻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随访结果显示A组患者有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B组有1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但此次研究随访结果较短,仅对两种手术短期效果进行评估,未来可加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以明确两种手术方案的远期效果,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