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的浦市风骨
2019-10-18潘琪秀
□潘琪秀
沈从文先生的一支妙笔,曾写尽湘西的山山水水,身为湘西四大古镇之一的浦市,更是得到了他特别的偏爱。对这个伫立于沅江之滨的古镇,他写道:“廿日到的浦市,可是个大地方,数十年前极有名,在市镇对河的一个大庙,比北京碧云寺还好看。地方山峰与人家皆雅致的很。”
浦市历史文化悠久,由于水路交通发达,历史上浦市商贸、文化极其繁荣,有“小南京”之称。自明清时期至民国年间,在这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古镇里,就修建了三条商贸古街、六座古戏楼、十三省会馆、二十多座货运码头、四十五条巷弄、五十多家风火墙窨子屋、七十二座寺庙道观、九十多个作坊。
穿梭于浦市的巷弄间,我被院落深深的窨子屋吸引,从方形的天井抬头向上望去,天蓝得纯粹。古老的房屋,一砖一瓦上都有时光流转过的痕迹,比它更古老的沅水,则像是浦市的守护者,在城前缓缓流去。
沿着沅水,我们跟随杨德伟副镇长来到了万寿宫,它是昔日浦市十三省会馆中最大、唯一被保存下来的江西商会馆。还未踏进万寿宫的门,就听见有人在唱戏,声音高亢清亮,锣鼓齐奏,唢呐悠扬,这就是发源于浦市的传统戏曲——辰河高腔。戏台下,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在锣鼓喧天中高兴地手舞足蹈,抱着婴儿的阿婆说,当地的孩子们都爱听戏,两三岁就能咿咿呀呀跟着戏台上的演员们唱起来。辰河高腔在当地人的吟唱中,成为了鲜活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998年,古老的辰河高腔还走出国门,去法国巴黎、西班牙巴塞罗那等地演出,引起轰动,被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瑰宝”。
来浦市,除了逛古迹、听大戏,还有一个不可错过的隆重仪式:五月端午的划龙舟。当地人告诉我,端午是个大日子,外地打工的人在龙舟赛前都会回到浦市。这里的龙舟赛与别处不同,中国大多数是顺流划行,而浦市是横江竞渡,若是到两江急流逆水汇合处,艄公和划手技不如人就会输掉。龙舟赛时,河岸边响起惊天动地的五声铁炮,赛船时船尾放出一股股黄烟,观赛的游人、百姓们心怦怦直跳。
明清时期,浦市成为西南边陲的重要物资中枢纽带。昔日李鸿章办洋务,汉阳创办兵工厂时造汉阳枪的铁,就是取材于浦市李家的炼铁厂。如今李家的炼铁厂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李家祠堂得以保留,更重要的是,浦市人踏实、勤恳、务实的作风也保留了下来。当我们抵达浦市的马王溪村时,当地有名的鑫隆陶瓷厂敞开着大门,厂房门口挂着一块“巾帼就业扶贫车间”的牌匾。巾帼不让须眉,车间里有不少女员工,所有人分工明确,每个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一时间,百年前的炼铁厂内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与眼前的这一幕仿佛重合了。泸溪县委常委、副县长段吉广介绍,泸溪县正以制造业为龙头,并且向当地旅游经济不断发力,走产业扶贫的道路。
我们离开的时候接近黄昏,放学的孩子们嬉笑着跑来,阳光打在他们的脸上,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朝气蓬勃的笑容,两边的扶贫果园里,沉甸甸的果实在枝头闪着光。千百年的风云沧桑一瞬,在历史河流的洗刷下,浦市刚刚好保留了最精彩的部分,在庄严肃穆的古宅中,在一句一叹的戏腔里,在龙舟激起的浪花朵朵中,我们看到了当地人传承的文化与智慧,而在现代化的厂房里,从果园的飘香瓜果上,我们看到,浦市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我们也有很艰辛的日子,但现在越来越好了。”马王溪村的村支书石泽林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