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弄懂成长教育的“道法器术”
2019-10-18江雪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教师编辑张海燕
文|江雪(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教师) 编辑|张海燕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存在,不存在标准的教育模板。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总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养育智慧。孩子需要学习,父母更需要成长。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一个相互作用、动态发展的过程。
推荐书目
《兰海成长教育公开课》兰海,上濒教育创始人。2002年在德国慕尼黑大学获取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学位;2003年归国创办上濒教育;2017年,策划并主持教学性访谈节目《兰海说成长》,统筹策划研发知识分享型App“兰海说成长”,多次在《超级育儿师》《歌声的翅膀》等热播栏目中担任教育专家。
作者简介:面对家庭教育的新课题,需要学习的不只是孩子,还有父母;学习不是某一时刻的静态过程,而是持续、终生、多元、合作、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孩子应该学习什么?应该遵循什么教育规律?应该讲究哪些教育策略和方法?是我们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不妨跟随“超级育儿师”兰海的脚步,一起学习“成长教育”的思想体系、价值观念,探究如何为孩子量身
编辑点评:定制教育规划,获悉应对孩子成长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
孩子要不要上早教班?
幼儿园是公立的好还是私立的好?
各种辅导班到底报哪个?
孩子喜欢玩游戏,不喜欢读书,怎么办?
……
在父母为各种养育难题而困惑时,当父母为孩子的入园、学习焦虑时,兰海提出了“成长教育”的概念——成长教育是关注全人终生、合作的科学体系。对个人来说,要看孩子进入社会后是否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创造价值,是否在遇到挫折时还能坚持,是否能与这个世界相处,是否能给予孩子合适的环境和机会。在“成长教育”中,兰海认为最核心的是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式和孩子相处,帮助孩子发展。
“道” 把握儿童成长的科学规律
心理学带来了对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研究,也直接促进了整个人类社会学习如何“发现儿童”—发现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与成人不同,发现儿童的心理需求具有阶段独特性,发现儿童的接受和表达能力与成人不同。最终,我们将发现儿童和成人是不一样的存在,不能完全以成人的社会规范去要求儿童。这也是兰海在讨论“成长教育”时的出发点,她称之为“道”—了解和把握儿童成长的科学规律。
兰海告诉我们,首先要了解并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把握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再开展合适的教育,才能辅助儿童更好地成长。
其次,对于0~6岁的儿童而言,他的自我意识、认知水平、情绪表达、好奇心、规则意识等方面会发展迅速,但这些方面的发展并不是依靠父母的语言教授,而是儿童在亲自体验和探索中获得的,父母要做的是提供支持和引导,辅助儿童发展。
比如,好奇是人的本能,父母要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当孩子看到落叶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捡起树叶,抚摸树叶的纹理,对比不同树叶的形状。回到家里,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植物主题的绘本,或者带孩子去植物园观赏更多的植物,等等。
“法” 做好孩子的教育规划
兰海认为引起育儿焦虑的原因之一,是我们缺乏对“希望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目标的思考,而教育规划能够帮助我们明确教育目标、缓解育儿焦虑。适合儿童和家庭的教育规划就是成长教育中的“法”,它能帮助父母明确孩子的发展目标,协助孩子更好地成长,也让父母和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实现最优合作。
比如,孩子读小学时,很多父母会面临“到底要不要给孩子报课外班”“应该让孩子学才艺还是学英语”等问题。有的父母会因此有很大分歧,不能协商一致闹到夫妻关系紧张,有的父母自己完全没主意、别人上什么就跟着上什么……这些都不是明智之举。只有做好合理的教育规划,这些问题才能迎刃而解,父母和孩子才不会被各种焦虑裹挟,父母才能更加智慧地养育孩子。
怎么才能制订合理的教育规划呢?兰海明确提出,“没有一种学习方式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家庭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量体裁衣’,这样才会让每一个家庭成员幸福”。规划可分为4个步骤:明确目标、分析资源、个体分析和规划制订。
● 明确目标意味着要根据儿童的成长规律,协助孩子在每个年龄段完成发展任务。这个目标是一个多元化目标,包括学习力、创造力、情绪情感发展能力等。
● 分析资源要求父母客观分析家庭、社会、学校能够提供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为孩子择校时的经济承受能力、学校的教学方式、教育者的能力与支持程度、学校的评价指标和发展路径等。
● 个体分析意味着父母要学会客观地分析孩子和家庭的情况,尤其是分析孩子的成长发展水平。在这里,父母要学会坦诚。重要的不是父母自己必须做得足够好,而是要知道自己能提高的部分是什么,可以寻求帮助的是什么。这个过程也是父母对自身能力清醒的审视。
● 规划制订就是父母应该思考如何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辅助孩子发展。制订规划时,兰海强调一定是多元化的发展目标,而非单纯追求知识领域的广度和宽度的目标。
“术” 注重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在成长教育中,科学规律是基本准则,策略方法是导航,而成长教育的“术”意味着满足策略和实现规划的方法与技巧。兰海认为成长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突破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惯有的思维,学会体会孩子的感受,提供有效的帮助而不是责难。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否发现自己面对孩子时,常常会有这样的言行:
● 等从别的渠道知道孩子的成绩下滑得很厉害时,才后悔没有早观察到孩子郁郁寡欢很久了,也没有想到是分班造成的孩子对新老师、新同学的不适应。
● 孩子经常发脾气,父母从书里学了很多招儿,但有时候管用,有时候不管用,很是苦恼。
● 父子之间因为对衣服的审美存在差异,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父亲后悔自己的粗暴言语和行为,但下一次依旧会发生同样的事情。
兰海将家庭教育中大部分父母会出现的惯性思维总结为:关注事不关注人;关注结果不问原因;好了伤疤忘了疼。她建议父母要勇于突破这样的惯性思维,才能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前进一步。
其实,只要父母意识到自己在教育中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从某个角度来看就是好事,意识是改变的第一步。在兰海的书中,她给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系统解决方案,简称“GMCC”,还给出了很多实际的案例,父母可以从中感悟到,养育中的“术”也不单纯是一个招数,而是一整套的系统思维模式,是从全局层面出发来思考解决方案。
“器” 父母成为最好的教材
兰海将成长教育的“器”看作是一切承载教育发展的载体,包括图书、讲座、玩具等具体的事物。在家庭教育中,兰海认为教育者也是最好的“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应该每天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孩子说一说在幼儿园、学校的一日生活和感受,发挥创造力开展有意思的亲子活动,比如一起玩藏宝游戏,一起画家庭树,一起照顾植物,等等。孩子天生对父母的亲近之情、模仿心理能够让父母的言行、沟通更加深入直抵孩子成长的核心—精神世界。在父母照顾孩子、与孩子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爱”;在父母对待老人的行为中,孩子学会了敬老;在父母认真聆听孩子意见的氛围中,孩子理解了民主与平等……
成长教育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从现在起,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父母必读书架:和孩子一起推开“成长教育”的大门
《兰海说成长》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困扰孩子的难题,兰海与孩子的对谈实录,案例解析……真实呈现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与困惑。兰海带领父母走进孩子的世界,洞察孩子的烦恼,学会与孩子沟通,和孩子一起成长。
《养育儿子 父母与健康男性的塑造》《养育女儿 父母与健康女性的唤醒》 北京出版社
这两本书向我们阐述了男孩和女孩的不同特点,以及如何科学地养儿育女,诠释了“穷养儿、富养女”的真正含义。
《童年清单》北京出版社
怎样看待孩子的探索和成长,69项认知世界的清单给出了最佳答案。不一样的童年体验,带给孩子不一样的世界。作为父母,我们如何看得更高、更远才能帮助孩子寻找更加美好而丰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