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竞争力提升研究
2019-10-18陈紫菱贝淑华
陈紫菱,贝淑华
(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003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各种以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主流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应运而生,对以传统存贷业务为主的银行业产生极大冲击。中间业务相对传统银行业务而言,具有成本低、效益高、风险小等特点[1]。目前我国银行业已进入“轻资本、轻资产”转型布局的关键时期,提升中间业务发展水平对银行探索差异化竞争优势、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不利,存在规模小、品种单一、各银行中间业务同质化等问题。但在利率市场化以及互联网金融发展新形势下,为应对外资银行冲击和本国银行业务创新发展需要,中间业务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 (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四个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1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优势
1.1 中间业务发展日益受到重视
20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日益受到重视,中间业务收入总额不断增长,非利息收入占比也显著提升。如图1所示,2012-2017年6年间,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中间业务收入总额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工商银行非利息收入总额最大,交通银行六年内非利息收入增速最快达152.26%。另外,据中国银保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我国受监督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在2012-2016年显著上升,增速达25.35%,2017年稍有所下降,非利息收入占比达24.49%。
图1 2012-2017年五大行非利息收入总额及占比
1.2 营业网点众多且客户基础雄厚
营业网点是银行与客户交流的直接平台,对中间业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共有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34家城市商业银行。其中,邮政储蓄银行拥有网点近四万个位居第一,中国农业银行紧随其后,拥有网点两万多个。相比外资银行,我国国内银行营业网点占据绝对优势,且在国内消费者中知名度较高。另一方面,我国国内投资渠道比较单一,居民和企业对银行依赖性较大,由此汇聚了丰富的客户资源,这恰是开展中间业务的基本要素。
2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劣势
2.1 交易品种较少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交易品种主要集中在结算与清算类、银行卡业务、代理类业务[2],而在咨询服务类、金融衍生工具等新兴金融服务领域明显有所欠缺,创新不足。
以中国银行为例,2017年非利息收入共144889百万元,其中结算与清算类收入23310百万元,占非利息收入的16.1%;银行卡业务收入25798百万元,占非利息收入的17.8%;代理类业务收入12323百万元,占非利息收入的8.5%。
2.2 高素质复合人才匮乏
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是金融领域的高技术产业。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熟悉银行业务及计算机、法律、证券、保险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3]。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储备严重不足,对需要技术和人才支撑的中间业务开展十分不利。
3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机会
3.1 潜在需求量巨大
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对外经济交流也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加深,可供商业银行开拓发展中间业务的空间广阔。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维持在10%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速率也保持在10%以上,根据这一趋势我国商业银行在优化自己传统的代收代付清算系统的同时可以增加部分监管允许范围内的投资银行业务,分别针对个人、企业提供合理的投资组合建议,延长自身的金融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图2 中国银行2017年各非利息收入占比
3.2 移动互联支付普及
互联网移动支付的普及在威胁商业银行传统存款业务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发展启示。商业银行的业务顺应时代发展的方向,朝着智能化、可移动的角度拓展自身的业务范围,比如无卡支付、手机支付等等,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3.3 信息重要性愈加凸显
由于商业银行掌握着众多个人及企业的信用、资金流状况,商业银行也可以考虑构建相关数据库,出售信息咨询及技术层面的相关服务。商业银行应该主动寻求跨行业合作,促进自身向混业经营模式转型。
4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威胁
4.1 商业银行自身投入不够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起步迟,并且受重视程度不够。依靠高额利差,我国商业银行鲜少大力挖掘中间业务发展可能性,而近年来兴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威胁了传统商业银行靠高额利差维持收益的“不思进取”的模式。央行出台限制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的相关条例也只是为传统商业银行争取转型时间。
4.2 国外银行冲击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程度距离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任有一定差距。以中国银行为代表的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仅占营业收入的30.0%,而花旗银行、美洲银行的这一比例分别为37.5%、48.9%。当下我国金融市场森严的管制,市场自由程度受限,国外中间业务发展经验丰富的商业银行无法完全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参与竞争,金融管制保护了我国尚未成熟的银行业。而金融业的改革开放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一旦外国金融服务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我国商业银行所占的市场份额极易被这些服务到位、发展全面、经验丰富的外资银行抢占。
5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策略及建议
5.1 增强信用体系和制度
现代市场中,信用评级发挥着重大作用,而商业银行的咨询业务建立在信用制度之上。充分利用银行自有资源,拓宽业务领域,保证投资者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从而进行正确的决策,避免一些风险。这都可以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但我国在这方面尚有缺陷,信用体系不完善导致服务水平不高,从事有关信用收集工作受到政府、企业等影响。因此,可以对资产评估、监管、审核等信息进行多样化开发。增强先进技术投入,加大系统性、动态性的信息数据库建设,从而减少有关评级的程序,增快咨询服务的进度与准确性都可以推动中间业务的发展。
5.2 转变商业银行固有经营理念
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以及资产负债管理阶段后,已经进入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综合协调管理阶段[4]。即使中间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但相对于西方商业银行大部分盈利都来源于中间业务的经营模式,我国商业银行依然处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状态。想要摆脱现在的处境,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转变固有的经营理念,意识到中间业务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与发展空间,清楚地认识到中间业务对银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5.3 培养创新型金融人才
中间业务需要大批十分了解金融市场业务和金融市场规则,并能准确把握市场动向,察觉客户需求转变,同时熟悉金融创新的发展状况,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人才。这一转变大幅提高了对银行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必须培养创新型金融人才来适应市场需求。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种类单一,数量较少,在咨询顾问、担保承诺类等高盈利业务市场中还存在的较大的空白。银行需要增加对中间业务的投资和创新,建立、健全人才考核机制,开发出更多创新型中间业务产品,给予客户更多的选择与满足,用以填补市场空白。
5.4 改变监管制度与经营方式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四条指出商业银行开办中间业务,需要经过中国人民银行审查同意,并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检查。其次,新修订的《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5],这都可以看出我国制度限制其发展。为改变此现象,应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及相关市场交易规则和定价规则,加强规划、调控和监管,定期检查业务开展情况。放宽分业经营的限制,改善微观基础,逐步实现混业经营,来提高中间业务的发展。
5.5 提高技术层次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技术层次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中间业务发展过程中,新型金融产品的设计推出流程,数据的测算处理,根据检测与分析对中间业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和控制等都离不开先进的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技术的应用已经不止于对金融产品质量的提高方面,在提高客户体验方面也有着巨大的进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业务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为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有效的服务模式。这种业务形式适应了公众的需求,越来越受到当今社会人们的欢迎,正是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线上业务的蓬勃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应增加在业务软件、设备维护、科技方面的投入,开发出良好的中间业务信息化产品与服务平台,为服务客户提供配套的信息化设施,并加强数据应用,最终实现与互联网金融的对接[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