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形式要素解析
2019-10-17魏传涛
魏传涛
摘 要: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种类众多,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也截然不同,在时间的打磨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这样比较传统的民居建筑在历史环境的发展下留下了很深的印记,能够很形象的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围绕着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形式要素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建筑形式
1 引言
我国国土地域辽阔,居民居住的类型约有四十多种,种类丰富能够呈现出历史的特色,因历史成长背景不同,人文地理不同、气候差距以及民俗习惯不一样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建筑特色。东、南、西、北,四个地区以及山区水乡等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特色。即使处于同一个地区,在漫长历史的发展中也将呈现不同的特色。
2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的概述
我国历史悠久,国土疆域辽阔,且民族文化众多,可以说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若是从民居建筑风格来说,一般都是院落围合的集中式布局。例如,北京四合院、云南一颗印等,因各地文化差异、生活习惯、民俗风情等所有差异,因此民居建筑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建筑形式各式各样,而这些建筑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围合”,这种围合的建筑方式时从古至今发展而流传下来的。
再者,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如西面被“世界屋脊”阻隔,它的南面被云贵高原所横截,而西北部则是沙漠和草原,东南侧被海洋所包围,因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受地貌环境的影响,使中国被这种封闭式围合的环境中慢慢成长。在加上我们国家是以血缘关系为民族发展的基础,使其能够促进地域民族和血域范围的社会群体能够生活在一起。另外,还因为我们国家的人们比较保守内向,比较重视家族的发展和家族发展的兴旺,导致人们更注重生活空间的封闭性以及安全性,增加人们居住的归属感。人们居住的形式也慢慢转变为四面建筑的高墙的庭院是发展,犹如与外界的发展形成堡垒,对人们来说能够起到心理上的防卫性作用。
3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形式
3.1 洞穴与窑洞
人们发展进程历史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中国最原始,最久远的居民形式就是洞穴。古时候,我们人类的祖先都是生活在原始森林与洞穴之中,随着时间和智力的发展,为了能够方便生活,开始逐渐从上山为平原地区发展,但是由于平原地区很难找到洞穴,于是就开始仿照洞穴的居住环境开始自己建筑,既窑洞。窑洞最早建筑六千多年以前,也就是说天然洞穴到窑洞是人们最开始的发展,现如今窑洞依然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分布于山西省、河南省、黄土高原等地区,当地居民就是在原有纯天然的土壁内开凿横洞。并且还会将很多的洞连接在一起,并且还会在洞里加砌砖石,建造窑洞。所建造出的窑洞不仅能够有效防火,防灾,防噪音,还有着冬暖夏凉的效果,能够大大减少经济成本的支出,同时还能够将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进行有机结合,完美实现因地制宜的建筑方式。现在大约有四千万人居住在这样的房子中,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很久以前这里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资源匮乏的结果,但是我们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智慧、结合周边的自然环境、气候等多种因素创造了能够适应发展的建筑。
3.2 鸟巢与干栏式
在七千多年前,也就是如今的浙江地区一带,就发现过古文化遗址“干栏式”这是人类又有一种原始生存方式,简称鸟巢式住宅。这样的住宅能够有效抵御大型野兽的侵害和潮湿气候所带来的影响,比较分布于南部地区,属于少数民族的主要住宅形式,如哈尼族、苗族、等,他们住宅方式就是干栏式竹楼。这样建筑的原因就是因为当地气候雨水比较多,气候比较潮湿,使用竹楼建筑的方式能够有利于通风、隔离地面潮湿的气候,而且竹楼下部会架空,便于居民使用,大多数都是将其作为碾米场或者作为储藏室;竹楼上层前部分可用来做卧室,屋顶为歇山式,因屋顶坡度比较陡,有着遮风挡雨的效果。
3.3 藏族民居与其他民族
西藏有着非常广阔的地,民间居住的形式有多种,藏族多数为账房,西藏南部谷底为碉楼,雅鲁藏布江流区域多数为木建筑,高原地区为窑洞为主,有着很深的民族特色。藏族人民的牧区大多数都是以帐篷为主,日客则、拉萨、昌都以及周边的城市多数以土、石木结构建筑房子,被称之为“碉楼”。而拉萨居民,多数以内院回廊的形式,一般与二到三层左右,院子内部有水井,厕所会建筑在院子的边角处。周边城镇有很多手中艺人、如木匠、工匠等会建筑属于自己的独院式的住宅。
3.4 传统城市民居的特点
因城市内部都是由政府规划的,居民不可随意建房。简单来说,生活水平比较高,或者有一定官职的人群一般都是居住在房屋多。面积比较大的区域,而普通居民则是住在平民区,大多数都是人流密度比较高的区域。中国的建筑比较快,多数都是用经济实惠好用的材料,即使在皇宮之中,也比较倾向于轻型材料,最常见的建材就是木、竹、砖、瓦、混凝土等除了街道、桥、佛台其余很少使用石头。
4 结束语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可以称之为是历史文化的痕迹,居民建筑的形式能够展现出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人文历史宗教信仰等。这是中国五千多年经典建筑的传承,也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对现代居民建筑有着一定的影响,值得我们的探讨,去研究,去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