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端制造业研发投入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2019-10-17朱火弟秦隆玉

关键词:门槛高端制造业

朱火弟,张 鹏,秦隆玉

(重庆理工大学 a.管理学院;b.经济金融学院, 重庆 400054)

自2008年爆发世界性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纷纷出台“再工业化”等发展战略,旨在促进实体制造业发展。当前中国已是制造业大国,但与制造业强国相比依然存在不小差距,所以我国政府于2014年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主题以及在2015年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等发展战略;而2018年美国制裁中兴事件和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等事实,均说明了科技革新以及产业变革的紧迫性,高端制造业产业发展已然跃居为经济发展关键驱动力,并关乎各经济体将来的国际竞争力与分工格局。因此,在面临国内外激烈经济竞争的形势下,发展高端制造业极其重要和必要,而强化创新驱动是高端制造业高效发展的重要抓手,企业加强研发投入以促进技术创新非常关键,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典型企业华为和中兴即是十分鲜明的对比。从研发投入角度可以看出(1)据中兴、华为2017年年报:从研发投入角度来看,华为的研发费用达897亿元,占据了华为2017年总收入的14.9%,近10年数据显示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3 940亿元,创造了世界级别的新一代芯片麒麟980,促进了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对比之下,中兴2017年研发投入仅129.6亿元。,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才导致中兴成为中美贸易摩擦中首个被攻击对象。而且,加强研发投入能够吸引人才等资源汇聚,助推产业集聚。发展经验表明,产业集聚是高端制造业产业发展的特征及趋势,比如硅谷的IT产业聚集区和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产业集聚化是产业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1]。因此,本文以高端制造业产业为研究视角,从高端制造业研发投入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为落脚点,在模型中设置产业集聚为门槛变量,诠释研发投入、产业集聚和产业发展互动的内在机理,并找出研发投入对产业发展影响达到最强的最佳集聚区间,旨在促进我国高端制造业产业发展,为我国高端制造业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文献综述

(一)关于高端制造业的界定

关于高端制造业的概念,目前学术界的界定尚不够统一,高丽娜等认为高端制造业是专指制造业中处于产业链高端环节的细分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市场前景好、成长潜力大和带动能力强等特点[2]。孙天阳等认为,从行业的角度讲,高端制造业是指制造业中新出现的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行业,从产业链的角度讲,是指处于某产业链高端环节的细分行业,具有产业关联性强、利润率高等优点[3-4]。刘明等将高技术、高附加值、低能耗产业以及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产业统称为高端制造业[5]。

综合上述分析,本文定义高端制造业为:从行业的角度讲,高端制造业是指制造业中新出现的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行业;从所处产业链的环节上讲,高端制造业是处于某个产业链的高端环节[6]。而就高端制造业具体细分行业的界定,借鉴OECD的定义(2)欧盟对高端制造业的详细定义及涉及产品,具体参见网址http://www.oecd.org/sti/ind/48350231.pdf.和http://ec.europa.eu/eurostat/cache/metadata/Annexes/htec_esms_an5.pdf.与《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以及中国高端制造业类上市公司根据《上市公司行业指引》(3)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指引》,具体参见:http://www.csrc.gov.cn/pub/newsite/scb/ssgshyfljg/201304/ t20130402_223007.html.所选定的7个行业,然后经过对比高丽娜等[2]已有文献研究,选取当前无异议的7个细分行业来反映高端制造业(4)文中所界定的高端制造业细分行业即医药制造业(C27),通用设备制造业(C34),专用设备制造业(C3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012年以后为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C3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C38),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12年以后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2012年以后为仪器仪表制造业)(C40)。。

(二)产业集聚与产业发展关系方面的研究

根据相关理论与发展经验可知,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过程的重要经济现象,一直都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马歇尔的外部规模经济理论指出产业集聚具有正外部性,产业集聚所创造的知识外溢持续提升集聚区产业的竞争优势,以促进产业发展[7];胡佛揭示了产业集聚最佳规模理论,并表示在集聚体内产业发展具有自我强化的作用和机制[8];Martin等构建了产业集聚跟经济增长的强化关系模型,揭示了经济活动中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具有内生互动关系[9];Catherine等验证了经济活动中集聚所产生的外部性及规模效应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影响成分[10];陈迅等研究表明产业集聚对重庆市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11]。此外,学界对产业过度集聚所带来的影响效应也有一定的研究,Schmitz研究表明不少发展中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实现效果不佳[12];Sbergami对欧盟国家进行了一定研究,揭示了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影响[13];新增长理论揭示经济活动通过一定程度集聚产生了正的外部效应,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14]。也有学者对两者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探讨,田超等实证表明了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是非线性关系[15]。可以看出,学界的研究主要是站在宏观的视角,集中于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

(三)研发投入与产业发展关系方面的研究

企业研发投入主要包括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两方面[16-17],而产业由诸多个同类型企业集合而成,所以选取研发投入等指标具有合理性。关于研发投入的效果,Schumpeter基于内生增长理论,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18];黄静等实证了研发投入力度的增强显著促进了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19];王坤等以京津冀经济圈为例,研究表明R&D内部经费支出显著促进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然而,相比之下,R&D人员全时当量却抑制了高技术产业发展且检验未通过[20],李平等通过实证表明高技术产业R&D经费和产业发展存在正的长期均衡关系,但是R&D人员投入检验却表现不明显[21];杜传忠等以2005年世界银行关于企业投资环境数据为基础,实证表明R&D投入能有效助力企业成长[22]。而王玉春等基于上市的制造业以及信息技术类公司相关数据,实证表明R&D财力投入正向促进了企业成长,而R&D人力投入检验结果呈不相关性[23];黄玉妃以上市的装备制造业类公司2007—2014年数据为基础,实证表明产业集聚对研发投入及产业成长都具有正向促进作用[24];曹林峰以制造业类上市公司为基础进行GMM分析,研究表明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有助于企业成长[25]。李培楠等实证表明当期的企业基础研究明显抑制产业发展,而滞后6年的基础研究却能有效推动产业发展[26];翟琼等以2004—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R&D投入显著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且三大区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影响[27]。

(四)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

产业发展是指产业的产生、成长和进化过程,既包括单个产业的进化过程,又包括产业总体,即整个国民经济的进化过程,这里的进化过程既包括某一产业中企业数量、产品或者服务产量等数量上的变化,也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更替和产业主导位置等质量上的变化[1]。而对于实证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学界达成了一致认识,通常选取产业增加值或者其产值表示产业发展,比如李平等选取高技术产业当年价总产值表征产业发展[21],而王坤以主营业务收入作为产业发展的指标[20]。此外,就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两者关系方面的研究,Deeds实证表明高技术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较大贡献[28];李洪伟等选取产业增加值以反映产业发展,研究揭示了我国东、中、西部3个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特征[29]。文献研究表明,高端制造业等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溢出效应,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关于衡量指标,学界通常选取产业增加值、总产值以及主营业务收入等表征产业发展。

(五)研究评述

关于研发投入方面的研究,学界主要集中于产业内微观企业角度、宏观经济增长角度以及省际区域视角,而就高端制造业的中观视角方面尚有完善的空间,因此本文拟从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两个方面深入研究并作一定的对比分析;此外,文献梳理显示,高端制造业产业发展的理论论述比较多,但是实证研究还相对较少,研发投入、产业集聚以及产业发展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也较缺乏,此外多数学者通过线性回归实证分析以及在模型中加入平方项以反映非线性特征加以研究。文献分析发现,产业集聚能够产生创新溢出效应,创造良好的研发条件,可以深化集聚区内各企业的合作及创新,打造并提升各高端人才进行研发协作的机会,促进知识的高效辐射,以实现经济活动中资源的优化配置、深度融合及高效创新,并发挥积极的集聚效应及规模效应,所以产业集聚有助于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推动产业发展。然而,当产业集聚过度时,则会引起诸如集聚区内企业“搭便车”“恶性竞争”以及造成“拥挤效应”等问题,从而可能导致企业会为规避风险而选择降低研发投入力度的现象[30]。所以,产业过度集聚会对研发投入与产业发展的影响关系产生抑制效应,再结合胡佛的产业集聚最佳规模理论,本文设定产业集聚调节研发投入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呈非线性特征,具有门槛效应。

综上,本文以高端制造业产业层面为研究视角,利用2007—2016年高端制造业面板数据,以研发投入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为基础,首先通过普通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检验研发投入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其次选择Hansen门槛模型分析法,设定产业集聚为门槛变量,分析讨论在各产业集聚门槛区间,研发投入对产业发展的非线性影响效应,找出最佳集聚区间,并与未加入门槛变量前的固定面板回归效果进行对比,最后设定研发投入的滞后一期项检验模型的稳健性,实证研发投入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进一步验证研发投入、产业集聚与产业发展的内在关系,为我国高端制造业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文以研发投入作为核心解释变量,设置产业发展作为被解释变量,构造实证面板数据模型为:

Htiit=α0+α1rdiit+α2subsit+α3patit+α4fdiit+α5proit+α6opendegreeit+μit

(1)

Htiit=α0+α1rdpit+α2subsit+α3patit+α4fdiit+α5proit+α6opendegreeit+μit

(2)

其中:Hti表示产业发展,rdi表示研发资金投入强度,rdp表示研发人员投入强度;控制变量为:政府的研发资助subs,专利产出水平pat,外商投资fdi,产业利润pro,下标i表示细分行业,t表示时间(年份),uit是随机扰动项。

产业集聚是高端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征及趋势,在不同的产业集聚水平下,研发投入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呈现分化趋势,鉴于此,本文选择Hansen[31]所提出的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设定产业集聚作为门槛变量,分析在不同的产业集聚门槛区间,研发投入对产业发展的差异性影响,Hansen的普通单一门槛回归模型表达式如下:

yit=β0+β1zitI(qit≤γ)+β2zitI(qit>γ)+β3xit+μit

(3)

其中:yit是被解释变量,zit是核心解释变量,qit是门槛变量,γ是门槛值,xit是控制变量,β1、β2、β3分别为对应变量的系数,I(·)为指示函数(Indicator Function),若括号中符合条件时I(·)为1,否则为0。

门槛回归模型检验的原理是:其一,通过OLS估计,计算其残差平方和,估计得到门槛值γ,然后把门槛变量的n个观测值代入残差平方和计算,其中最小的γ即真实门槛值;其二,检验模型显著性。两个假设为:

H0:β1=β2,表示不存在门槛效应;

H1:β1≠β2,表示存在门槛效应。

结合式(1)、式(2),设置单一门槛模型为:

Htiit=β0+β1rdiitI(giniit≤γ*)+β2rdiitI(giniit>γ*)+β3subsit+β4patit+

β5fdiit+β6proit+β7opendegreeit+μit

(4)

Htiit=β0+β1rdpitI(giniit≤γ*)+β2rdpitI(giniit>γ*)+β3subsit+β4patit+

β5fdiit++β6proit+β7opendegreeit+μit

(5)

在后面实证分析中,也许存在多个门槛值的情形,而多重门槛模型检验与单一门槛模型原理相仿,所以不作赘述。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1.产业发展(Hti)。选择了7个细分行业代表高端制造业,而在产业发展的指标选择上,本文借鉴王坤等[20]的做法,以主营业务收入衡量高端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业发展,以反映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情况。

2.研发投入(R&D)。考虑到不同产业的产业规模可能相差较大,为保证研究的精确性,采用相对指标测算:以研发资金投入强度(rdi)与研发人员投入强度(rdp)反映研发投入。其一,就研发资金投入强度的选取,由于各产业资产规模在一定时期内波动不大,于是借鉴陈志刚等[32]的做法,以“研发资本存量/总资产”加以衡量,其中:研发资本存量(rds)的测算,由于研发投入产生的技术创新形成一定的累积,因此参考保永文[33]的做法,通过永续盘存法(PIM)计量研发资本存量,计算公式为:rdsit=(1-δ)rdsit-1+rdeit,其中,rdsi表示i行业在t年的研发资本存量,rdeit是i行业第t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参考张中元等[34]的做法,用R&D经费内部支出表征研发费用),δ表示研发资本存量的折旧率,参考吴延兵[35]的做法,设定为15%,本文设定2007年为基期,则i行业关于初始研发资本存量的计算公式为rdsi2007=rdei2007/(δ+gi),其中gi表示样本期内i行业研发费用投入的年均增长率。其二,就研发人员投入强度(rdp)的计算,借鉴宫妍等[36]的做法,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相应统计指标及数据,以“R&D人员全时当量/从业人员”进行衡量,人才充当研发活动的承担者与执行者,是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和载体,因此,高层次人才集聚有助于企业乃至产业改善管理水平与革新技术创新水平,以强化其技术效率,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

3.产业集聚(gini)。将产业集聚作为门槛变量深入研究,借鉴王丽丽等[37]的做法,以空间基尼系数衡量产业集聚,计算公式是:gini=∑(sj-xj)2,其中:j表示除西藏外的30个省市区,sj为某i行业在j地区就业人数占该行业全国就业人数的比重,xj为该地区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空间基尼系数越大,说明产业集聚程度越高。须补充一点,关于近年来人口红利消失的问题,其对劳动密集行业影响相对较大,而高端制造业以高层次人才需求为主,所以该问题对其几乎无影响,因此以指标gini衡量产业集聚具有合理性。

4.政府R&D资助(subs)。参考陈修德等[38]的做法,选取《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政府资金”衡量政府R&D资助,然后根据永续盘存法(同上)测算subs,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研发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补充,有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发展。

5.专利产出水平(pat)。选取《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有效发明专利数”进行计算,参考保永文[33]的做法,以“有效发明专利数/从业人员”衡量专利产出水平,专利权是一种知识产权,可以保护企业研发成果,因此专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有助于刺激企业加大投入,以推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6.外商投资(fdi)。借鉴耿献辉等[39]的做法,结合《中国工业统计年鉴》统计指标及数据,以“外商投资/实收资本”衡量外商投资,反映高端制造业外商投资开放力度,外商投资有助于我国引进并学习国际尖端技术,充分发挥积极的技术溢出效应,从而促进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因此本文设置外商投资为控制变量。

7.产业利润(pro)。以“利润总额”进行衡量,指标及数据出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企业利润为研发投入最主要的来源,而产业由诸多个同类型企业集合而成,对此,企业发展情况对于产业发展而言具有较大影响,但是由于企业追逐盈利的天性,其经营决策也许会偏离公共利益而引起宏观问题,比如企业为实现其利益可能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等,因此于产业以及社会而言,达到的并非帕累托最优的状态。

8.贸易开放度(opendegree)。借鉴谭晶[40]的处理方式,以“出口交货值/销售产值”加以衡量。对外贸易作为产业发展积极的外在驱动,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活动会对其产业结构调整及布局有所影响,一般在各国贸易互动中会扩散溢出国际前沿技术,间接地积极影响国内技术,推动产业发展。

(三)数据来源

文中实证涉及数据均出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的统计年鉴,需要说明的是,关于gini和pat的测算,由于《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13》未收录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指标,出于研究严谨性的考虑,从WIND获取2012年每月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对于各省市的就业人数源于各省市的相应统计年鉴。此外,为减弱异方差及数据波动对检验的干扰,实证中对产业发展等指标作对数化,具体参见表1。表2为具体描述性统计量情况。

表1 变量设置及其经济含义

注:从业人员为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下同

表2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分析

表3 变量单位根检验结果

注: H0表示存在一个单位根;***、**、*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

为了防止模型中出现“伪回归”,在实证之前,选择LLC和IPS两种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检验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详见表3,结果显示各指标都没有单位根,表明各指标数据序列达到了平稳性的研究要求。

(一)门槛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

结合Hansen的模型思路,进行门槛回归时,首先检验是否存在门槛值、门槛值存在个数以及检验门槛值的大小,再估计门槛回归模型,本文采用Stata 12.0软件检验门槛效果,依据自抽样法反复抽样1 000次,得出F值和p值,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门槛效果自抽样检验

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

表5 门槛值估计结果

结合表4、表5模型回归的结果可以看出,产业集聚作为门槛变量时研发人员投入强度的单门槛回归和双门槛回归在1%的水平上显著,两个门槛值为0.017 55、0.054 81,三门槛回归在10%的水平上显著,但是第三个门槛值却处在双门槛模型的两个门槛值中间,并且双门槛模型能减少自由度的损失[41],所以以下分析采用研发人员投入强度的双门槛模型。对于研发资金投入的门槛模型选择,借鉴研发人员投入强度选择处理,表明适合应用双门槛模型加以研究。

表5是门槛值估计结果,同时给出了以产业集聚作为门槛变量的95%的置信区间,可以看出所要研究的门槛值都在置信区间内,两个门槛值将产业集聚分为3个区间,因而基于3个不同的产业集聚区间内分析研发投入对产业发展的差异性影响。以下将分别对不考虑产业集聚的普通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以产业集聚为门槛的回归模型进行对比分析。

(二)普通固定效应面板模型

表6模型1、模型2分别是以研发资金投入强度和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为核心解释变量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高端制造业研发投入对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rdi、rdp的系数分别为7.617 113和2.546 681,验证了研发投入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能够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42],以至于不断加快产业技术创新,切实推动高端制造业产业发展。影响机理分析表明:一方面,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互动催生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进行技术革新,促进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实现高端化发展;另一方面,研发投入有助于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削减产业成本及增大利润率,由于资本逐利天性,因此诸如高端制造业等潜力产业逐渐吸引高端人才等资源集聚,带动产业内及产业间要素进行流动,以推动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以至于争取并提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国际贸易结构,抢占国际市场,进一步刺激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然而对比检验结果发现,相较于研发资金投入,研发人员投入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效果相对微小甚至影响不显著,究其原因,或许是由于高端制造业研发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从而导致高端人才跟不上高端制造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所以,研发人员投入效果没有达到预期,进一步验证了韩晶[43]的观点。

表6 普通固定效应面板模型

注:本文对模型进行了Hausman检验,得到结果P为0,完全显著,所以采用了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检验,由于篇幅限制,未详细列出;t值是基于稳健标准差的结果

表6中各控制变量的检验结果表明,外商投资、产业利润对产业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并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中政府R&D资助对产业发展的推动系数还相对较小,且是负向作用,这说明目前政府R&D资助对产业发展的贡献依然不足,与刘海朋等[44]的观点相符,也就是政府资助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表现为负或者影响不显著;而外商投资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169 157 8、0.110 750 8,相比其他控制变量,外商投资对高端制造业影响相对较大,表明外商投资充分发挥了积极的技术溢出效应,有助于我国引进并学习国际尖端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及经营理念,有利于加快高端制造业发展;产业利润的影响系数分别是0.730 744 0、0.746 245 1,关于企业、行业以及产业三者的关系,企业是基础单位,多个同类型企业组成了行业,而产业由多种行业所构成,模型检验结果证实了产业内企业利润助推高端制造业发展;专利产出水平检验结果表现不稳定,比如模型1中检验不显著且影响微弱,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企业申请专利依然倾向于数量而轻质量,对专利转化重视度也不够,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有待完善,因此,实证表明专利产出水平对高端制造业的影响效果未达到预期[19]。

(三)以产业集聚为门槛的回归模型

根据理论分析及假设,设置产业集聚为门槛变量,以检验高端制造业研发投入对产业发展的门槛效应,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门槛回归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

检验结果显示,即使在不同的门槛区间,研发投入对产业发展也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证实了研发投入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如表7所示,在3个不同门槛区间,研发投入对产业发展表现出差异性影响,呈现出显著的门槛特征。以下从两个角度加以分析:其一,就研发资金投入方面而言,当gini<0.017 6时,研发资金投入强度的影响系数为5.087 4,在1%水平上显著,其对产业发展促进作用较强,当产业集聚水平位于第二个门槛区间,即0.017 60.079 2时,研发资金投入强度的积极推动作用大幅度减弱,其影响系数仅3.801 6,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其二,就研发人员投入方面而言,当产业集聚小于0.017 6时,研发人员投入强度系数为3.147 3,当产业集聚越过第一个门槛值,即介于0.017 6~0.054 8时,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系数增大至3.418 7,且在1%水平上显著,然而,当产业集聚大于0.054 8时,研发人员投入的影响系数显著削弱,仅为0.151 3,且检验未通过。再者,和固定效应面板模型检验结论相同,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影响系数明显小于研发资金投入强度。

另外,对比分析模型中设置门槛变量前后,各控制变量的系数变化表明:政府研发资助影响依旧为负甚至检验不显著,专利产出水平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还是较弱,在模型5和模型6中分别是0.041 6、0.115 4,而外商投资的影响系数分别变为0.078 7、0.051 7,影响程度较加入产业集聚之前有所下降,产业利润弹性系数分别变为1.105 0、1.343 9,皆在1%的水平上显著;而实证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度的影响程度虽然也相对减弱,却依然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表明贸易开放度也会带来积极的技术溢出效应,然而与出口贸易对比,进口贸易过程更加有利于国际尖端技术进行辐射外溢,更能促进产业的发展。

(四)稳健性检验

考虑到高端制造业研发投入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可能存在滞后效应,即研发投入与未来年度的产业发展存在相关关系,因此,为了检验研究结果和论证的稳健性,进一步分析验证研发资金投入强度、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与下一年度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分别见表6的模型3和模型4以及表8的门槛回归结果。门槛检验效果表明均适合采用双门槛模型进行验证,由于门槛检验的过程和方法与上述一致,所以不再详细介绍过程,直接列示检验结果。

表8 门槛回归结果(核心解释变量rdi和rdp滞后一期)

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

对比表6的模型1、模型2与模型3、模型4发现,贸易开放度变为负向影响且不显著了,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我国对外出口贸易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带来的技术溢出效果不稳定,并且相较于出口贸易,进口贸易是更为直接的一种国际技术扩散外溢渠道,除此之外的其他相应系数的正负等均一致。而对比表7的模型5、模型6与表8的模型7、模型8可以看出,各个模型的门槛值有所降低,其他相应系数的正负以及显著性等均一致,这表明本文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及各实证检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高端制造业研发投入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大研发投入有助于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而促进产业发展;相较于研发资金投入强度,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对产业发展影响相对较小甚至影响不显著;检验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我国高端制造业产业发展均存在产业集聚的双重门槛效应;当产业集聚为0.017 6~0.054 8,研发投入对高端制造业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最强,当产业集聚跨过第二个门槛时,研发投入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会大幅度减弱甚至影响不显著;政府研发资助对产业发展较微弱甚至影响为负,专利产出水平影响不稳定,而外商投资对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较强;最后进行稳健性检验,考虑滞后一阶的rdi和rdp情况进行回归,结果验证了文中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针对上述研究结论,为了促进我国高端制造业产业更科学更高效的发展,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完善知识产权制度,鼓励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资金投入。鼓励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并给予税收资助等政策优惠,足够的研发资金投入能够吸引各种优质资源进行集聚,让高端制造业企业有足够的研发动力,并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完善的知识产权机制以及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氛围可以有效激励企业增进研发投入,以提升企业及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第二,一方面,鼓励且引导企业强化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高端人才是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承担者、执行者及基础载体,高层次人才集聚并进行协作研发有助于创新产业内管理水平及技术水平,政府可以制定出台引才政策,以吸引人才特别是海外高端人才,强化我国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企业及产业研发人员整体素质,实行研发人员的优化组合,提高其积极性,并鼓励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端人才,做到学以致用,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第三,加快高端制造业集群化发展过程,合理控制产业集聚程度。政府出台关于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加快发展产业集聚,但是研究表明过度的产业集聚不利于企业研发投入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所以同时要合理控制产业集聚水平,保障集聚质量,研究表明维持在0.017 6~0.054 8为最佳,最有利于技术创新,实现合理分工。第四,吸引外资进入。政府鼓励招商引资,促进中外合作,积极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研发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地促进我国高端制造业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门槛高端制造业
高端油品怎么卖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Polk(普乐之声)推出高端Reserve系列音箱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网络作家真的“零门槛”?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
“澳”式无双开启高端定制游
停留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