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细胞癌MRI延迟强化特点与病理组织不同纤维成分分布的关系
2019-10-17朱艳丽王振强王向明
朱艳丽,王振强,王向明
朱艳丽,王振强,王向明,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腹部CT中心 浙江省义乌市 322000
核心提要: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在诊断肿瘤疾病具有很大优势,其分辨率高,肿瘤内不同的纤维成分强化方式可能不同.所以本研旨在探讨原发性HCC MRI延迟强化特点与病理组织不同纤维成分分布的关系.
0 引言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临床症状不典型,预后较差.由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对软组织具有较高分辨率高,且能多参数、多角度成像,已经成为诊断原发性HCC的重要检查方法.MRI诊断原发性HCC的主要依靠肿瘤血管生成的早期强化[1,2],目前延迟期强化在诊断该病报道较少,且未达成共识.恶性肿瘤延迟期强化与纤维组织存在一定关系,由于纤维成分不同,可能强化方式不同.本文旨在探讨原发性HCC MRI延迟强化特点与病理组织不同纤维成分分布的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选取2016-04/2019-05在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诊治的56例原发性HCC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6例,女22例; 年龄45-76岁,平均59.3岁±9.5岁.其中34例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26例有肝硬化病史,8例患者肿瘤指标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200 μg/L,40例患者有长期饮酒史.58例患者肝功能均异常.临床以腹部不适就诊20例,以肝区隐痛就诊16例,以乏力、消瘦就诊12例,以黄疸就诊8例.纳入标准:(1)经手术病理检查明确证实为原发性HCC者; (2)均在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行MRI常规和增强检查者; (3)临床资料收集完整者; (4)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1)继发性HCC者; (2)有恶性肿瘤病史者; (3)MRI成像质量欠清晰,无法明确诊断者; (4)既往有肺纤维化病史者; (5)既往有行介入治疗或放化疗史者; (6)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采用美国GE Signa HDxt 1.5T MR扫描仪,8通道腹部表面线圈.扫描范围覆盖全肝.常规平扫采用(1)BH Cor 2D FIESTA; (2) RTr Ax fs T2 FRFSE; (3) RTr Ax DWI b = 80,同反相位序列(BH Ax T1 Dual); 增强扫描采用屏气腹部容积快速三维成像序列.扫描参数为:TR 6.1 ms,TE 3.12 ms,层厚5.2 mm,无间隔扫描,带宽90.91 kHz,矩阵288×180,FOV420×420,FA 14 ET 1,激励次数(NEX)0.71.对比剂采用Gd-DTPA,利用高压注射器经手背静脉以2.5 mL/s的流率注射0.1 mmol/kg,再以相同流率注射20 mL生理盐水.注射对比剂后15 s、45 s分别行动脉期、门静脉期扫描,分别在注射对比剂后75 s及2 min行延迟期扫描,本研究中采用的是2 min延迟期图像.
1.2.1 MRI图像诊断分析:由2名从事腹部MRI诊断的高年资医师对病灶最大径所在层面的图像进行分析诊断,做出最终诊断结论.对于诊断有分歧者,可请另外1名高年资MRI腹部诊断医师协助诊断,共同协商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1.2.2 观察指标:观察原发性HCC病灶延迟期强化厚度及内部的强化程度.(1)肿瘤延迟期强化厚度:延迟期肿瘤周围可见环状强化且超过肿瘤周长的50%,并测量强化厚度,将图像放大后随机在不同位置选取3个点测量,然后求其平均值,最后得分即为强化厚度; (2)肿瘤延迟期强化程度分为无强化、轻度强化、明显强化和中度强化.具体标准如下:无强化:与周围肝组织延迟期强化程度一样; 轻度强化:即延迟期强化程度略高于正常肝组织; 明显强化:即强化程度高且与周围肝组织形成鲜明对比; 中度强化:即介于轻度和明显强化两者之间.
1.2.3 病理标本处理及分析诊断:标本取材后由病理科进行处理.具体方法如下:常规处理、切片后行HE染色,对不同纤维组织采用间苯二酚碱性品红法、Masson三色染色法及氢氧化银氨液浸染法特殊染色.由2名从事病理诊断的高年资医师分析诊断.分别观察纤维包膜的厚度及包膜内三种纤维的分布特点.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数据,采用AVONA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原发性HCC一般形态学表现 56例病变位置在肝右叶者41例(73.21%),左叶者12例(21.43%),尾状叶者1例(1.79%),左右叶交界区2例(3.57%).肿瘤直径约3.8-20.5 cm,平均12.7 cm±5.6 cm.
2.2 原发性HCC边缘情况
2.2.1 病理表现:44个病灶边缘均具有典型的纤维包膜,其中8个包膜较薄,24个包膜中等厚度,其中20个包膜完整,4个包膜断续; 12个包膜较厚,其中10个包膜完整,2个包膜断续.包膜外炎性细胞轻度侵润14个,中度侵润16个,重度侵润14个.纤维包膜内血管数目少的病灶数为18个,血管数目中等病灶数为12个,血管数目多的病灶数为14个.MRI延迟期边缘环形强化不同程度患者包膜厚度、包膜外炎性细胞浸润程度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包膜内血管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1).
2.2.2 MRI信号特点:病灶包膜完整可见环形增强,包膜断续者可见半环形增强.44个病灶环形强化厚度在纤维包膜厚度、包膜外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和包膜内血管数量病理特征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原发性HCC肿瘤内部情况
2.3.1 病理表现:由于恶性肿瘤内部血管丰富,病灶内纤维组织含量相对较少,且在不同病灶中纤维组织分布差异较大,多呈条索状、网格状分布,主要分布在血管裂隙、恶性病灶细胞的纤维间隔内及坏死区域周围.54个病灶内可见纤维不同程度分布,其中纤维中等分布较多的是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均为38个,其次为胶原纤维28个; 纤维较多分布的是胶原纤维26个,其次是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均为16个.2个病灶内部几乎无明显纤维分布.在纤维组织内及周围可见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表3).
2.3.2 MRI信号特点:由于病灶纤维主要呈条索状、网格状分布,所以MRI延迟期强化呈条索状、网格状强化改变.MRI延迟期内部强化不同程度患者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及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含量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论
原发性HCC临床多表现为右上腹不适、肝区疼痛、乏力消瘦等,严重者可有肿瘤包块破裂,出现急腹症症状[3].MRI延迟化增强扫描能清晰显示肿块包膜和内部血供,对诊断原发性HCC具有重要意义[4,5].MRI增强扫描门静脉期开始强化,延迟期强化更为明显.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MRI增强扫描后44个环形病灶内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及网状纤维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说明,MRI延迟期强化不能评价纤维组织种类.但本研究发现,MRI延迟期病灶包膜厚度和病灶内血管丰富程度有很大关系,出现强化增强可能与病灶内丰富的血管内存留一定量的对比剂,当然还与包膜外炎性细胞侵润有关,炎性细胞是肿瘤坏死液化后分泌所致.
表1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MRI延迟期边缘环形强化程度与病理特征的关系(个)
表2 原发性肝细胞癌边缘病理征和MRI延迟期环形强化厚度间的关系比较(mean±SD)
表3 肝细胞癌患者MRI延迟期内部强化程度与病理特征的关系(个)
既往有研究表明[6-8],原发性HCC病灶内部延迟期强化和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及网状纤维强化程度有相关性.表3结果表明,MRI延迟期强化程度在三种不同纤维组织中增加,这可能与三种纤维在解剖特点、形状、数量及分布差别不大有关[9-11].由于病灶包膜纤维厚度明显多于病灶内部纤维组织,所以病灶内部MRI强化呈轻至中度强化,多与纤维分布形状有很大关系,以呈条索状、网格状为多见[12,13].除此,病灶内部延迟期强化程度与炎性细胞的浸润程度关系密切,肿瘤细胞坏死液化导致对比剂增加,延迟期强化增加[14,15].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临床资料时对MRI图像诊断和病理诊断可能存在一定的混杂因素,今后将进行前瞻性研究以更好的减少统计偏倚.也可以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以尽可能降低MRI图像诊断和病理诊断的水准差异.综上所述,原发性HCC边缘和内部增强MRI延迟期强化特点与纤维组织及炎性细胞浸润有关.
文章亮点
实验背景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对软组织具有较高分辨率高,由于肿瘤纤维成分不同,可能强化方式不同.所以本研旨在探讨原发性HCC的MRI延迟强化特点与病理组织不同纤维成分分布的关系.
实验动机
通过MRI延迟强化特点探讨原发性HCC与病理组织不同纤维成分分布的关系.
实验目标
探讨原发性HCC的MRI延迟强化特点与病理组织不同纤维成分分布的关系.
实验方法
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2016-04/2019-05诊治的原发性HCC患者采用MRI常规和增强检查,对2 min延迟期图像进行分析,评估病灶边缘及内部的强化程度和包膜内三种纤维的分布特点.
实验结果
原发性HCC病灶边缘MRI延迟期环形强化和包膜内血管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MRI可见病灶包膜完整呈环形增强,包膜断续者可见半环形增强.而病灶内部MRI延迟期强化和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及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含量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结论
原发性HCC边缘和内部增强MRI延迟期强化特点与纤维组织及炎性细胞浸润有关.
展望前景
为原发性HCC边缘和内部增强MRI延迟期强化特点和纤维组织分布特点提供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