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TPACK知识提升的高中教师技术应用能动性研究

2019-10-17和静宇司刊的尔

中国电化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能动性学校研究

董 艳,和静宇,司刊的尔,2,徐 唱

(1.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 教育技术学院,北京 100875;2.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教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3)

一、研究背景

我国在2019年2月颁布的文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在信息时代,教师应具有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TPACK是教师成功将技术融入教学的最重要影响因素[1]。它强调教师要深刻理解信息技术知识、教学法知识、学科内容知识及其之间的互动关系,并达到三者的融合应用。目前国内对高中教师TPACK知识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对高中教师TPACK水平的提升策略研究,大多建议采用培训[2][3]或构建学习共同体[4]等方式来提升高中教师的TPACK水平,但缺乏从内部因素出发来探讨如何提高教师TPACK水平的相关研究。

当前教师教育领域最突出的研究是关注教师能动性的发展。教师能动性(Agency)是专业主体做出选择进而影响其工作和专业认同的实践[5]。而技术作为教师在信息时代发挥作用的主要工具,“技术应用能动性”应成为教育技术学应积极关注的一个新变量。本研究认为,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动性(Technology Application Agency)是指在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个体积极主动地使用信息技术来改善教师个体角色及其所处的信息技术环境,做出技术支持的选择,并朝着选择的方向施加影响的个人品质,进而影响教师本职工作和专业认同的实践。在个体被动向个体主动这一专业化的重要转变过程中,教师能否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其自身的能动性是成功与否的关键[6]。TPACK涉及到教师较不熟悉的技术知识,所以为了更好地实现技术时代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动性应成为促进教师TPACK发展的内在动力要素。已有研究者从技术接受视角探讨了教师TPACK知识的提升[7][8],但教师应当由被动使用技术的角色,转变为主动灵活应用技术的角色,将技术与课程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Waheed和Jam(2010)研究表明,教师对技术的感知直接影响其使用态度,从而间接影响其决定是否使用该项技术运用于课堂中[9]。教师作为将技术融入教学的能动主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教师积极主动地、自觉地尝试、探究、判断、构建与反思,将难以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师的TPACK知识水平。

教师技术应用能动性和TPACK知识的研究,离不开教师在学校的岗位角色,为此,本研究引入教师角色管理的概念。教师在学校的角色承担主要有三个方面:参与学校事务、担任教学工作、自我情绪管理以促进工作完成,即决策参与管理(Decision Taking Management,DTM)、教学任务管理(Teaching Task Management,TTM)、自我情绪管理(Self Emotion Management,SEM)。在教育组织行为学中,社会技术系统理论认为,组织中的四个内在要素——任务、结构、技术和人——是在不断变化、相互影响的[10],而要想在一个组织或学校中成功引入一项新技术,必须考虑技术系统和社会系统;因为这些系统会塑造和影响学校成员的工作和技术应用情况[11]。

教师作为学校组织的关键成员,如何作为一个积极的学校成员运用技术完成工作岗位任务,以实现学校发展的组织目标。当前,我国的中小学已步入数字校园,甚至迈入智慧校园的发展阶段,利用网络有效开展教学工作更是教师在校岗位的核心任务。但在处理教学任务的同时,管理好自我的情绪,处理好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应该会促进教师的核心岗位任务。教师在学校需要处理与自我、他人的关系,自我情绪管理和决策参与管理越强的教师,更加认同自己的教师身份,也更认同自己是学校组织的重要一员,进而有助于主动应用技术以提升教学任务管理水平。

班杜拉强调人类能动性的来源主要是先前的成功经验[12],教师对ICT的应用感知会对其后续的创新教学有直接的影响。不断积累ICT的成功应用经验,将会提高其技术应用的积极性,个人的信念和内驱力促使教师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同时发现更多的问题,以改进教学的效能和效果;应该也会进一步促进TPACK知识的提升。教师的内部动机直接影响教师学习和应用TPACK知识的热情,进而影响教师的TPACK水平[13]。教师的情绪智力是一种很重要的因素,良好的情绪有助于他/她投入到教学的过程,也包括调动其他因素来促进教学,从而来影响教师个体绩效[14],但在实际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受到不同学校系统中不同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节工作压力带来的不良情绪,教师处理教学任务的时候,就达不到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教师的情绪调节系统,对于教师个人发展以及校园建设都具有正向作用[15]。处理好情绪问题,是否会有助于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动性和教学任务管理的程度,从而促进教师TPACK知识,也是本研究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综合上述内容,本研究提出如下研究问题:

1.当前我国高中教师TPACK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动性发展现状;

2.高中教师技术应用能动性是否会有效预测TPACK知识;

3.高中教师技术应用能动性和TPACK知识是否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基于上述内容,本研究的假设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假设模型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364名高中在职教师,有效样本数为327名,回收有效问卷率为89.8%。研究样本为:男性149名,45.6%;女性172位,52.6%;1.7%缺失,平均年龄为38.84(SD=9.205),平均教龄为17.56(SD=10.544)。拥有学士学位的教师人数223名(68.2%),拥有硕士学位的95名(29.1%),拥有博士学位的仅占0.6%,2.1%缺失。从教龄来看,高中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

(二)研究工具

基于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已有的结构化问卷测量工具编写了调查问卷,以探究高中教师TPACK与技术应用能动性的现状及其提升方式。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性别、年龄、教龄及学历等基本信息;问卷第二部分分为TPACK、教师技术应用能动性、教师角色管理三个模块,共22个题项,均采用5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记为1-5分,分数越高代表相应测量水平越高。参与者以自愿、匿名的方式填写调查问卷,在填写之前,主试已在现场告知参与者此次研究的目的及重要性,待问卷填写完后以校为单位邮寄返回。

1.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问卷

为了探究高中在职教师的TPACK知识水平,本研究使用董艳等人2014年翻译和修订国外成熟量表得到的中文量表[16]。该量表共有七个因子构成,分别是单一维度(TK、PK、CK)、融合维度(TCK、PCK、TPK)和三相融合维度(TPACK)知识。本研究只选择了三相融合维度的TPACK知识的维度,由5题组成。例如:“我能够针对学科内容设计电脑材料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等。问卷的Cronbach's α为0.917,因子分析后的累计方差解释率为75.20%。说明该量表的信效度指标符合测量学要求。

2.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动性问卷

为了探究高中在职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动性水平,本研究在综合考察现有教师能动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教师能动性问卷的编制题目,选择与教师在校教学和发展中最相关的五个题目进行技术能动的改编。此部分共计5个题项,题目如“我会把网络上学到的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试验求证”。最终的研究问卷Cronbach's α为0.858,因子分析后的累计方差解释率为63.96%。说明该量表的信效度指标符合测量学要求。

3.教师的角色管理问卷

为了探究高中在职教师在学校三类角色的表现,本研究结合现有一些教师专业发展问卷调查,提取出12个题项,分别从教师在校关系管理、教学任务管理、决策参与三个维度来分析教师角色管理状况,最终测评后的问卷探索性因子后也析出3个因子。其中因子1:自我情绪管理部分(4题),题目如“我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坚持完成工作”;因子2:决策参与管理部分(3题),题目如“我会就有关学校的课程和教学的事情发表意见”;因子3:教学任务管理部分(5题),题目如“我会依据相关规定教完教科书的内容”。研究问卷的Cronbach's α 为0.843,因子分析后的累计方差解释率为69.17%。说明该量表的信效度指标符合测量学要求。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人数分别为121人和206人。第一组利用SPSS20.0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主要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然后第二组对探索出来的五个因子利用AMOS21.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通过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揭示技术应用能动性如何促进TPACK提升。

三、研究结果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高中教师技术应用能动性、TPACK知识以及角色管理的发展现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时探讨了教师TPACK知识是否受到了其他两个因素的影响。分析结果如下。

(一)发展现状分析

本研究将22个问卷项目被试数据放入SPSS中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最大方差分析方法,获得KMO统计量是0.874,且Bartlett球体检验值为1535.470,卡方统计值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小于0.01,各指标之间具有较高相关性,说明该数据适合作因子分析。

由于第6项和第16项的因子载荷过低,考虑后予以删除;最终获得五个因子,分别为:TPACK(5题)、技术应用能动性(5题)、自我情绪管理(3题)、决策参与管理(3题)、教学任务管理(4题)。累计方差解释率为71.71%。

如表1所示,教师在五因素上的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教学任务管理(4.343)、自我情绪管理(4.212)、教师TPACK知识(4.032)、技术应用能动性(3.972)、决策参与管理(3.529)。除教师的决策参与管理和技术应用能动性的均值较低外,其它维度均值均高于4分,但距离5分还有距离,这说明高中教师在这几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有提升空间。

表1 五因子描述统计量(N=121)

而高中教师在学校决策参与管理维度上的得分较低,可能意味着本调查被试中的高中教师主要以教学为主,所以对学校的制度规则、政策制定、学校事务等方面的工作,如果学校不特别要求,可能就较少参与有一定的关系。而在教学任务管理的维度方面得分较高,特别是极小值就能达到3.0分,也说明教师能够清晰把握自己的教学任务并能够较好地处理,且拥有较高的把握度;而在自我情绪管理维度方面,也仅低于教学任务方面的管理,说明高中教师的情绪管理和调节与他人关系方面具有较好的平衡。但目前高中教师的TPACK(M=4.032)和技术应用能动性(M=3.972)的整体水平仍有上升空间。高中教师忙于各种教学任务,有时忽略技术的学习和对技术工作的复杂度惧怕也导致个别教师还需要提升。

(二)相互关系分析

利用Pearson关系数检验高中教师教龄与问卷各维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不同教龄与技术应用能动性TAA和TPACK无显著相关关系,但与教师在学校中的决策参与角色呈现显著正相关。这说明教师随着教学经验的增加,对自身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角色参与认同感较强;但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技术应用方面,并没有较多的增长。

表2 教龄与各因子间的相关关系(N=121)

另外,教龄和教师TPACK知识,以及教学任务管理方面的相关性为负值,尽管没有达到相关显著,但这样的结果还需要我们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关注。是否教师随着教育经验的丰富和增加,他们对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存在负面态度有待进一步检验。

教师TPACK、技术应用能动性、自我情绪管理、决策参与管理及教学任务管理任意二者之间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些关系的存在为下一步分析它们之间的深层次关系奠定了基础。另外,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性别只影响教师的决策参与管理,男教师参与决策的积极性更强。

(三)结构关系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教师TPACK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动性之间的关系和教师角色要素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分析软件AMOS21.0对这五个要素的关系进行模型构建与模型拟合度检验,得出该结构方程模型的整体拟合情况参数表(如表3所示)和结构方程模型(如图2所示)。

表3 五因子的结构方程模型整体拟合情况(N=206)

图2 五因子的结构方程模型

表3中反映的模型各参数的值和适配良好的标准值对比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指标都满足良好拟合的标准值,其中GFI、NFI的取值非常接近适配良好的标准。Doll等人认为GFI大于0.9表示适配良好,在0.8~0.9即为合理[17]。所以,综合来看可以认为模型与数据拟合,该模型可以被接受。

对教师角色管理(TTM、DTM、SEM)、技术应用能动性以及教师TPACK知识三者关系的检验,由图2可以看出:高中教师技术应用能动性(TAA)不仅可以直接显著影响其TPACK,直接影响效应达到0.36,还可以通过教师在校教学任务管理(TTM)间接影响到教师的TPACK,间接影响效应达到0.18(0.35*0.50);高中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动性(TAA)可以通过参与学校的决策制定和管理(DTM)及自我情绪的管理调节(SEM)得到有效预测,但自我情绪的管理预测力(0.68)要显著高于决策参与管理(0.29)。而教师在学校的教学任务管理(TTM)则受到教师的自我情绪管理的有效预测,预测力也比较高(0.66)。所以说,高中教师的自我情绪管理维度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但决策参与管理(DTM)的认同度则需要通过教师技术应用能动性(TAA)才能影响到教师在教学任务的角色(TTM),也就是说,促进教师的内在积极性,才能促进其在教学中的任务实施。

四、讨论

本研究探究了促进TPACK知识提升的高中教师技术应用能动性,指出了高中教师技术应用能动性的现状水平及其与TPACK、教师角色管理的具体关系。

(一)技术应用能动性是高中教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融合的内在动力

高中教师技术应用能动性的均值为3.972分,这说明所调查学校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动性水平比较高,与现在国家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相符,反映了我国的信息化教学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中教师技术应用能动性总体处于中上水平,但相比于5分的最大值,教师仍觉得还有提升的空间。再者,本次研究所选择学校的省份还都在我国教育水平中等程度以上的地区,我国地广教育质量还不太均衡,在偏远地区的学校高中教师是否也有这样的技术应用能动性表现,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教师技术应用能动性也为我们教师在技术时代的个体学习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教师积极主动地应用信息技术改善个体角色及其所处的环境,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动性的教师更能适应信息化教学的背景环境。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从1.0到2.0的发展,教师从原先的应用信息技术为手段,到创新教育技术到教学的突破,仍依赖于教师个体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更为全面的素质,尤其是能动地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进一步发展自身,进一步完善在学校之中的角色扮演。信息技术时代教师的角色已然发生变化,教师适应这种角色变化需要转变自己对于技术的观念和态度。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仍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动性进而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研究结果表明,高中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动性显著影响其TPACK水平。教师技术接受度越高,教师TPACK水平越高[18],从技术接受到技术能动,反映了教师对于技术的态度由客观被动地使用到积极主动应用的转变。教师作为具有自主性的认知主体,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有自己的取向,对于促进TPACK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教师意愿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将进一步促进高中教师TPACK的提升。如果教师对技术使用具有较好的态度,那么其技术应用能动性可能较高,进而促进高中教师的TPACK。正如Dong等人研究表明,影响教师使用技术知识的因素如个人角色或态度,可能会促进或限制TPACK的发展[19]。作为有经验的学科教师,其教学法知识和学科内容知识对于技术知识而言更为完善,那么具有较高技术应用能动性的教师,更有可能在学科教学中积极主动地整合技术知识,从而进一步促进其TPACK水平的提升。本研究提出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动性概念,教师在信息时代应该积极应用新技术促进自身的发展,特别是促进其TPACK知识的提升,以促进其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角色转变。

(二)提升高中教师技术应用能动性以促进TPACK知识的提升

以往对TPACK知识的提升是直接通过培训对教师的知识施加影响,本研究则是从激发教师内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的角度,发挥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动性,发挥教师的内在动力,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自己的教学。

高中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动性主要受到教师决策参与和自我情绪管理的影响。教师的决策参与反映了教师较强的建设性参与,教师在学校管理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权。教师是学校工作的组成者、建设者和管理者,有更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助于教师调动自身的能动性。在技术增强的背景下,教师主动参与到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中,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动性。人类能动性的另一核心特征是自我反思性[20]。教师在教学中有较强自我管理能力,主动反思自己的课堂情况,以便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并且能够灵活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情绪。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普遍应用,教师如何有效应用信息通讯技术(ICT)支持教和学的话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21]。善于自我管理的教师,我们也可以认为他们在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时,可能会想到自己的课堂中如果运用了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是否能够更上一级,在反思中激发教师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动性。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动性的教师也更倾向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采用“在设计中学习”的方式继续探索,进而由技术的被动接受者与消费者逐渐向技术的主动获取者与创造者转变[22]。

教师技术应用能动性通过教学任务管理间接影响高中教师TPACK知识。教师完成教学工作、与同事交流教学问题、参与培训以提升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任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知教师技术应用能动性可以显著影响教师TPACK知识,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动性越高,其对于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积极性、自主性和探究性就更强,有强有力的行动潜力将技术应用付诸教学实践。技术应用能动性越高,教师越能够积极参与到在线交流中,从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接触到更多的信息技术相关思想,从而提升教师的TPACK知识。教师角色的呈现过程实为教师个体在其他社会角色与教师角色之间进行不断转换与调适的过程[23]。教师与同事间的交流讨论也是其在一个集体之中的社会交互行为,充分进行信息交互,推动教学活动的进展。在积极的集体氛围中,教师可能从其他教师身上获得情绪上的调动,从而更有潜能参与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建设中,从而提升其TPACK知识。

通过自我情绪管理来促进高中教师的教学任务管理进而提升其TPACK知识。教师控制自己的情绪、灵活调整教学行为、回想上课情形是教师自我情绪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主调整自己的教学,与同事交流,以促进更深层次的发展。善于反思的教师能发现课堂中的问题并积极的与同事交流讨论寻求更好的解决,教师也愿意参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活动进而进一步提升自己,改善自己的教学。所以,可以从提升教师的自我情绪管理来促进教师的教学任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动教师TPACK知识提升。

五、建议

不同学者对影响教师TPACK知识提升的方式进行了探索。本研究认为,从教师技术应用能动性这又一内部因素角度出发存在多种提升教师TPACK的方式,可分别从教师决策参与管理、教学任务管理、自我情绪管理三个维度综合发力,通过积极的学校文化来提高教师技术性能动性以期促进教师TPACK知识提升。具体实施可从如下几点切入。

(一)实施合理的教师管理制度,激发教师内在潜力

2014年《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基础教育版》指出“加强直觉技术应用,需重建学校运行机制”[24],学校管理方式也是未来影响技术应用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管理方式发生变革,一方面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方式更为健全,另一方面也更加重视教师角色的发挥以及转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教师处于学校组织中,受到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所以学校教师管理制度的制定需有助于教师角色的发挥而非制约教师教学和发展。积极型的教师管理制度有利于教师对其角色的呈现,基于尊重和信任教师个体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让每位教师都充分参与制度的制定、实施及评价过程,以提升教师自身及专业发展水平[25]。学校应注重营造自由、平等、自主的氛围,激发教师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事务,参与学校教学、课程等方面的关键决策,使教师获得更强重视感、参与感和归属感,将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命运紧紧相连。从而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内在潜力,带动教师积极投入教学任务和提升教学知识中去。

教师既是育人力量的重要一员,又是具有独立人格的能动个体。在技术时代,教师的管理仍应采用符合时代需要的,也尊重教师个体发展的管理方式。人本化的管理方式希望在尊重教师独立性的基础上,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6]。也就是相信教师的内在潜力及其积极主动教学,采取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给老师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

(二)增进学校内部社会交互,加强学校组织文化建设

学校可以从增强学校教师社会互动的角度出发,从教学、研讨、观摩、培训、决策等多维度出发营造良好的学校组织文化,发掘教师个体内在积极力量、积极品质。学校应积极创设教学交流讨论的氛围,以促进教师在交流中进一步思考,借鉴其他教师成果,激发更多灵感,完善自己的教学。尽管有了方便的技术网络,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参与学校的相关事务,以及进行在线的教研交流;但面对面地交流和分享仍是非常重要的,面对面地互动和分享是对教师社会性、社交性等方面的知识分享与协同提供支撑。老师们面对面地交流和分享,也会促进教师去观察其他教师的能动状态,从而在自己的学校角色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学校可以通过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方式等激发教师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以及通过培训或者学习共同体等的形式帮助教师拉近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让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优化教学并且自己有能力做好。

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文化建设与决策参与,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进行交流以相互学习促进发展。建设带头模范,发挥其的示范作用与帮助作用,为教师的发展搭建脚手架,改进基于大班的培训形式。信息时代教师应主动寻求具有共同愿景的其他教师,通过数字媒介创建聚合、发挥群体智能的互动平台,集结成“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27]。

(三)提升教师角色认同与反思,增强教师价值感

当前的教师发展研究非常注重通过教师自发行为来提高教学素养、改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能动性显得尤其重要,而教师职业身份认同是影响教师能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28]。技术应用能动性作为教师能动性的下位概念,教师职业身份认同可能也是影响教师技术应用能动性的因素。认同自身身份的教师会在其教学中投入度更高,可能更倾向于努力完成教学工作、与同事讨论交流教学中的问题及参与培训促进自身发展改进教学。而且教师职业认同对TPACK具有正向影响[29],可以帮助教师建构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切实清晰教师职业的不可或缺,这样教师在任务管理时就会呈现出更多的自愿性,认为自己的教学是有价值的,收获职业幸福感与自我实现感,进而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动性。注重提升教师对其角色的反思能力,通过教师对自我及其教师身份的深入思考,激发教师的能动性,为教师角色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可能。教师做好在学校中的情绪管理,有助于教师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从而利用技术手段,保障教学任务的良好进行。

本研究后续研究会扩展调查对象的分布区域,不仅考虑发达地区、也考虑中西部偏远省区的教师,以通过实证研究方式,探索教师运用技术的内在动力因素如何促进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未来还可以结合不同学科教师在应用技术到学科教学中的情况,探索TAA更丰富的能动性内涵,以及探索学校组织中与任务、结构、技术和人四个要素相关的细致关系。

猜你喜欢

能动性学校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学校推介
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异同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冯契对毛泽东的主体能动性思想的解读和阐发
毛泽东军事辩证法中的自觉能动性问题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