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2019-10-17戴爱明杨中芳朱小翠
戴爱明,杨中芳,朱小翠
(江苏省高邮市人民医院,江苏 高邮 225600)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死亡,若未及时妥善救治与处理,还可加大患者的猝死风险[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现阶段公认对治疗AMI有效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其有创性操作容易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2-3]。因此,在AMI患者介入治疗期间辅以适当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缓解情绪、促进病情恢复也甚是重要。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对收治的部分AMI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取得较满意的护理成效,现对课题研究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42例AMI患者作为课题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由于突发性典型胸痛就诊,检查提示血清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异常增高;②有典型Q波、ST段异常抬高表现;③对本课题研究知情,且已签署同意文件;排除标准:①伴其他内科重症;②恶性肿瘤;③精神异常或昏迷;④基线资料缺失等。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数表分组,A组21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在32~86岁,平均(58.7 5.8)岁;B组2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32~84岁,平均(59.4 6.3)岁。采取统计软件处理组间的基线资料,P>0.05,适合进行统计研究。
1.2 方法
两组均在我院接受PCI治疗。A组在治疗期间予以常规护理指导,包括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各项辅助检查,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叮嘱患者注意充分休息与睡眠,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回室予PCI术后常规护理,对症处理合并症等。B组在上述基础接受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2.1 心理安抚
受病痛的折磨,患者术前常有一定程度的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加上PCI的有创性操作、患者对该病认知不足等因素影响,往往可进一步加重上述心理问题[4]。故护理时,应注意安慰、关心患者,重视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以全面把握患者的情绪状况及心理特点,并给予有针对性的疏导与鼓励;通过向患者列举成功治愈的病例,以促进患者负面情绪的消除,增进治疗信心。
1.2.2 认知宣教
利用口头宣教、发放书面资料、播放视频等形式,向患者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知识、PCI治疗流程、住院事项以及护理要点等内容,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纠正其错误认识,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1.2.3 抢救护理
术前备齐相关抢救药物与器械,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面色、血压及心率等,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有异常状况发生时及时反馈手术医师并协助抢救。
1.2.4 术后基础护理
患者返回病房后,协助其取较舒适的体位,经桡动脉穿刺侧予前臂抬高垫,每日多次为患者按摩、翻身等;部分术后活动减少出现腹胀者,可向其提供胃肠动力药、开塞露等使用[5]。再灌注心律失常是PCI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护理时应加强病房巡视,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等变化,做好持续心电监护工作,若患者有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等异常情况发生,应立即汇报值班医生并积极处理[6]。
1.2.5 穿刺部位护理
对桡动脉穿刺者,需对桡动脉的搏动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对压迫器的松紧度做适当调整,若有局部渗血发生,应重新给予加压包扎;对股动脉穿刺者,除密切观察穿刺区皮肤外,侧肢体还需制动24 h,鞘管拔出后予砂袋压迫6~8 h,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肢端皮温皮色及感觉等情况,并在拔管后继续加压包扎,注意检查穿刺处敷料外观是否有渗血、渗液等情况[7]。
1.2.6 生活护理
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日饮食应以高维生素、高蛋白质及高热量食物为主,同时注意营养均衡搭配,尽量做到少食多餐。引导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每日餐后坚持进行散步、慢跑、打太极等有氧运动,每次持续20~30 min,以将体质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
1.2.7 出院指导
出院时,告知患者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勿擅自增量或减量服药,并告知患者到院复查的时间以及生活中需注意的事项,口服抗凝药物期间注意有无出血现象,注意随身携带急救药品等,教会患者自测脉率的方法,定期门诊随访肝、肾功能及凝血时间等。
1.3 评估项目
自制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在课题研究期间的服务满意度。同时以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为参照,评估两组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的情绪改善状况。以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为参照,评估两组不同护理阶段的心绞痛症状缓解情况[8-9]。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19.0软件对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做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说明组间/组内数据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组与B组的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
与A组总服务满意度76.19%对比,B组在总服务满意度(95.24 %)方面显著提升,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A组与B组的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n,%)
2.2 A组与B组的SAQ量表评测分析
护理前,两组接受SAQ量表评测,各项评测值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B组SAQ量表各项评测值相比A组均显著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A组与B组的SAQ量表评测分析(,分)
表2 A组与B组的SAQ量表评测分析(,分)
2.3 A组与B组的情绪量表评测分析
护理前,两组接受SAS量表及SDS量表评测,各项评测值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B组的SAS、SDS量表评测值相比A组均显著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A组与B组的情绪量表评测分析(,分)
表3 A组与B组的情绪量表评测分析(,分)
3 讨论
AMI是中老年人较高发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近年受国家老龄化程度加深、人们生活与饮食习惯改变的影响,其罹患率不断攀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PCI治疗能够让闭阻的冠状动脉在较短时间内复通,使心肌梗死面积得到控制,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10]。但治疗期间患者极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甚至延缓病情的恢复。因此做好该阶段的护理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综合护理是国内临床普遍开展的护理模式之一,其能够根据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向患者提供包括心理安抚、认知宣教、生活护理等内容在内的一系列指导和干预。与常规护理比较,该模式能够更全面、更系统的服务于临床,相对更贴合患者的身心需要[11-14]。屈小平[15]研究在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期间引入综合护理干预,发现综合护理对改善患者的情绪状况有效,并且利于缩短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
此次通过对42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观察,我们发现B组经一系列综合护理干预后的总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达到95.24 %,并且相比A组,B组在SAQ量表各项评测值方面显著提高,在SAS、SDS量表评测值方面显著下降,取得了较A组更令人满意的护理优势,说明综合护理在AMI患者介入治疗期间的应用更可行、更高效,与相关文献看法相似。
综上所述,AMI患者在介入治疗期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其情绪状况的改善以及心绞痛症状的缓解均有明显帮助,并可提升患者的服务满意度,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