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质量“四维评价”的温州实践
2019-10-16王剑波王光秋赵桂芳
王剑波 王光秋 赵桂芳
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教育部、浙江省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的重要举措。温州是浙江省的教育大市,教育人口约占全省的1/6。由于历史欠账和现实条件的双重制约,优质资源供给并不均衡,区域内部整体水平差异较为严重,教育质量水平有待提高,亟须构建完善系统科学的区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以评价改革撬动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助推温州由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迈进。
那么,温州是如何在体量大、不均衡、质量低的现状下,借力评价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呢?我们主要通过市、县、校三级联动,围绕教育评价的核心要素,即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工具和结果运用,以评促改,助推温州教育质量提升。
一、构建市县校三级评价网络——解决评价主体问题
一是初步形成地市级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开创性制定温州市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准入条件和管理办法,规范教育行政部门购买第三方教育评价服务实施流程,积极培育主体多元的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2013年10月,全省首家地市级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温州市教育评估院正式成立。仅2018年就为全市近200所学校开展了义务教育学校等级评估、特色学校评估和学校发展性评价,并开展了全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监测、艺术素养监测和教育满意度测评等。2017年1月,校地合作成立温州大学基础教育评估中心,通过项目委托方式,在监测量具开发、区域学校发展性评估等项目开展合作,累计服务龙湾、乐清、瓯海等地区学校341所。
二是推进县级教育评价机构和队伍建设。将“教育评价队伍建设”列入年度县域工作考核,要求各县(市、区)在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室)内设立评价(评估)科室,配置至少1名教育质量评价专职人员。目前,11个县(市、区)均成立评价(评估)科室,县级专兼职评价员从原先的2名发展为现在的30名,为县域层面监测数据的二次解读和教育评价服务教育教学改进提供人员保障。
三是培育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校。三年来,先后确定两批共167所市县两级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学校。区域通过标准引领、技术引领、运用引领和管理助推等操作路径,在学业增值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评价、数据分析及应用等领域进行校本化探索。
二、构建区域评价指标体系——解决评价标准问题
一是构建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四维评价”指标体系。2013年10月,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温州实际,率全省之先在地市级层面制定出台《温州市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实施方案》,构建由学生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幸福等4个维度18项指标的四维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也关注学生品德发展、身心健康、学习生活幸福感的评价,切实扭转唯分数的片面教育质量观,建立全面、全程、全员的科学质量观。
二是开展基于“四维评价”指标体系的初中绿色增值评价。2015年,启动初中绿色增值评价研究,作为中小学教育质量四维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补充和深化。评价内容不仅涵盖学生学业水平的增值,也关注学生品德发展、身心健康、学习生活幸福的增值,旨在引导学校、学生在各自的起点和基础上均衡、和谐、高质量、可持续“绿色发展”。学业增值模型,参照英国学者彼得·卡坦斯的学校效能评价模式,将学生入口成绩作为自变量,出口成绩作为因变量,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图2)。
该模型可观察到排除学生生源因素的影响后,各校学业成绩的增幅情况。非学业增值评价,是基于区域“四维评价”指标,涉及学生品德发展、身心健康、学习生活幸福感等方面。通过问卷形式采集数据,以“效应量”为模型,以此来关注学生学习质量形成的过程与成本(如表1),关注相关因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关系(如图3)。
三、基于监测结果推动教育教学改进——解决评价结果运用问题
一是深入挖掘分析大数据。2014年至今,主要围绕四维评价指标框架,以问题为导向,相继开展了10次市级层面的教育质量综合监测项目。监测内容包括学生发展和影响学生发展的相关因素;除学科监测外,还开展了学生、教师、校长、家长问卷等,为区域教育质量诊断与改进积累了各类丰富的实证数据。依据评价数据的复杂性,从单变量到多变量,从单一层面到多个层面,从结果描述到系统建构,将数据挖掘梳理为描述分析一相关分析一预测解释一分类分析一系统建构五个层次(如图4),致力于从教育质量监测庞杂的大数据中发现深层次问题和稳定规律。
二是形成了“市县联动”的教育质量分析反馈范式。在反馈内容上,重点通过结果呈现、问题分析、措施跟进等手段,深入精准研判省、市、县各级各类监测考试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下一步改进建议。在反馈形式上,先由县级层面自我分析各监测项目的县域情况,再由市教研院、评估院进一步分析指导,并将结果反馈至每一个县(市、区)。在反馈对象上,涵盖市、县两级教育局局长、分管局长、业务处室负责人,教研员、师训员、评价员,各中小学校长、分管校长。仅2017年,便以市、县联动形式为2500多名校长、分管校长及教育行政、教研人员开展了监测分析反馈工作。
三是构建基于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的循环路径。在分析反馈基础上,构建根据问题现状——制定评价内容——分析监测数据(发现问题)——反馈应用改进问题——反思评估(再修订评价内容)这样一条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的螺旋上升循环路径,形成了监测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良性循环圈。
四是加强对改进行动的跟进与反馈。将“加强教育质量监测数据的运用改进功能”纳入近三年市教育局对县(市、區)教育局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指标之中,其中“有否对所反馈问题的整改改进工作开展过程性调研指导和督查”是考核重点之一,保证改进行为能够持续深入开展,同时进一步校验改进效果,以适时调整改进的方向和策略,确保改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之,区域在推进教育质量“四维评价”的改革道路上,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的教育质量观这一导向,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注重工具研发和数据挖掘的专业性,重视监测评价结果的改进与运用,也取得了较好成效。课题《区域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施路径的实践研究》获2016年度浙江省教科规划课题成果奖一等奖;课题《区域推进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路径研究》获2017年度浙江省教科规划课题成果奖一等奖。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与拓展区域教育质量“四维评价”体系,借力评价助推区域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王剑波单位系浙江省温州市教育局,王光秋、赵桂芳单位系浙江省温州市教育评估院)
责任编辑 施久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