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视域下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文化建设的契合

2019-10-16刘海燕

北方文学 2019年26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新时代传统文化

刘海燕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在提高日常教学水平的同时,校园文化的建设成为了新的工作重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承而来的,具有历史的烙印,是我国精神瑰宝和历史积淀,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在新时代发展浪潮中,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只有加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进一步融合,才有可能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去粗取精助推新时代高校文化的建设,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中文化强国的总体规划,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关键词:新时代;传统文化;高校;文化建设

一、前言

中华民族历经了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浓厚的文化积淀,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伴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现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文化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高校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高校必须结合自身优势,在校园内充分发挥高校的文化传播阵地作用,对我国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要求,对我国新时代的内涵做出了全面深刻的阐释,并指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高校在传统的追求教学成绩的同时,对于学生素质、校园文化水平等工作所肩负的担子更重了,高校的文化建设水平提高,对于实现新时代中国梦有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各高校应当严格按照新时代高校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切实推进高校文化建设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之路,确保我国高校的文化建设取得实效,为我国输送更多文化素养过硬的综合型人才。

二、当代传统文化与高校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现状

(一)对于传统文化进高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当直接与我国传统文化相挂钩,但是事实上,很多学校对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也不到位,缺乏足够的积极性,直接导致了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对接工作成为了喊口号、做样子,表面化、形式化的现象比比皆是,无法真正发挥我国传统文化的优势。作为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依据和出发点,传统文化并未发生真正的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很多高校仍存在只重视学生课业成绩、理论知识水平,忽视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情况,这直接导致了相应的传统文化相关课程所占课时比例过低,无法保障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完整性,更谈不上课程体系的建立。很多学生、老师仍存在着文化的学习是没有必要的错误心态,对于文化学习不重视,积极性低,师资力量和课程资料都不到位。

(二)受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影响较大

随着社会文化发展的多元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各种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的盛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首先是外来文化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西方国家的一些思想、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正在影響着更多的高校大学生,很多学生盲目崇洋媚外,过洋节、吃西餐,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外国的思想比中国先进等,这些外来文化的入侵导致了一些大学生的是非观、人生观发生了改变,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对中国传统文化嗤之以鼻,校园中的圣诞节、情人节活动热度远远高于传统的端午节、中秋节等。另外,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为高校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途径,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和沟通方式,同时,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学生沉溺网络世界,学生之间的沟通也随之减少,网络流行语盛行,对于传统文化、汉字、沟通方式都是不小的冲击。

(三)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缺乏创新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校园文化建设也不例外,文化创新是我国高校文化建设水平提升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能力将为高校的文化建设输入持续的动力。我国当前高校的传统文化渗透缺乏创新,动力不足,首先在机制体制层面来看,我国高校的文化建设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对于传统文化进校园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落实不到位,无法开展具体的细致化的工作。另外在融合方式上过于单一,很多学校仍然延续老套的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展览、专题文化讲座等途径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这已经很吸引学生的兴趣了。传统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途径,信息传播方式越来越便捷,“旧瓶装新酒”将会成为高校发展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用学生们乐于接受的网络、社会热点等内容和方式去接受传统的文化,这就需要高校做出制度和形式上的创新,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新的包装和完善,赋予其时代内涵,同时注重文化内涵的保护和传达,这种用创新方式传达传统文化的方式,对于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三、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文化建设的相融合的重要性

(一)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我国当代高校的文化建设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指导,很多大学的校园文化都蕴含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高校师生精神风貌直接通过校训、校歌等途径反映,比如,清华大学的校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山大学的校训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些校训简单明了的概括了学校的文化建设目标,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学生处在人生最关键的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但是又具有相对成熟和独立的思想,如果校园文化建设不到位,学生很容易受到形形色色的社会不良文化的侵袭,产生消极情绪,甚至迷失自我。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个人利益至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负面思想。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精神文明代代相传的结晶,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高校的文化建设充分融合,将有效促进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念的形成,实现文化自信,为建设文化强国输送后备人才力量。

(二)为提高教学水平奠定基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的教育方向己由传统的教学工作为重向着教学、育人、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共同进步发展。当前,我国仍有很多高校在师资、硬件设备、科研成果上的投入占很大比例,但是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少之又少,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步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学水平提高并不冲突,校园文化提升对提高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从中体会到历代炎黄子孙的思想意识、道德伦理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这些都将成为他们日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行为准则,逐步形成的知常达变、修齐治平、建功立业等思想也会成为日常学习中的态度,引导、激励高校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提高学习成绩,尊师重道,注重与他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对与提高教学水平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新时代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