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要从“精准”走向“精彩”
2019-10-16金伟方
金伟方
众所周知,高考作文是考生的价值观、文化内涵以及思维、文体、语言、书写等能力的全面表现,因此考查一篇作文的重点,应该是审题、立意、文体与语言。
对于材料作文,首先须“精准”审题立意,然后“精准”拟题开篇。材料的最佳立意永远只有一个,抓住核心词汇,分析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要阐述的中心论点。如2019年高考浙江卷作文材料让考生思考“我”作为创造生活的“作家”如何对待“读者”。写作时,考生应先对“读者”进行由隐到显、由实到虚的转化,准确揭示“读者”的丰富寓意;然后对“读者”的呼声进行辨析;再细化到“如何对待”,或尊重“读者”,或不为“读者”左右而坚守自我,或既尊重又不为“读者”任意牵制等。思考好立意后,接着要思考如何把题意准确投射到标题上,使阅卷老师一见倾心。
我们不妨来比较一下浙江阅卷场上出现的三组标题:“以奋斗之姿,与祖国同行”与“心声与呼声齐飞,生活与理想一色”,“自信”与“守护心灵的萤火”,“坚守之中的一点包容”与“遵己志,纳众言”。这三组标题,前者皆存在游离材料核心,另起话题之嫌;而后者或切中论点,或化用诗句,或思辨双翼,不失为切题的好标题。
当然,写好作文的关键,在于审题立意拟题准确后,如何让文章“精彩”。要想获得50+的高分(除上海卷、江苏卷作文满分为70分外,其他卷作文满分均为60分),就要突破常规的论述结构,做到“深挖井”。如一考生在题为“在坚守和倾听中墨笔生香”的文章中借用清人笔记的“创作三境界”来构思文章——“缝中窥月”叙写生活的文字,“亭中赏月”抒写精神的文字,“掌中玩月”撰写灵魂的文字,脉络清晰,新颖别致,又有梯度纵深感,自然让阅卷老师一见倾心。
当然,让作文“精彩”还可以体现在语言表达功底上,如能恰如其分地信手拈来诗词名句、名家金句来论述观点。如一考生在题为“拒观者之喧,听读者之声”的文章中所论:“……易卜生的告诫跨越时空,与习总书记‘青年时代担当的呼吁交相辉映,启示我们仔细聆听时代这位‘读者跃动的脉搏与高亢的长歌。”阅卷老师肯定动心于考生的知识储备与灵活化用。
若添加专业化的学术术语、绵密滴水不漏的长句论述,也会瞬间让阅卷老师为之一振。如同樣引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创造生活如著书,若在‘一千个读者的褒贬中流连,便要丧失余秋雨先生所说的‘一意孤行的高贵”,这样的表述自然会脱颖而出。又如“‘身份焦虑,以集体无意识的枷锁束缚心灵的自由。而之所以强调‘观者,是区分从众性的盲目指点与个人性的良诤益言”,专业概念的引入让考生的丰厚阅读与深刻思考展现无遗。由此可见,高考作文要从“精准”走向“精彩”,背后实则是阅读的积累、文学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