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2019-10-16赵雷英
赵雷英
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明明发现了问题,却不敢提出来,不敢质疑。这是为什么呢?要解开这个疑惑,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心里,弄清楚他们是怎样想的。于是,笔者深入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终于弄清个中缘由,并且探寻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
一、为什么学生“没问题”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有问题”变成了“没问题”呢?笔者经过探究,剖析其中缘由,发现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原因导致。
(一)应试教育思想的残余
部分教师在课堂中重知识、轻能力,重讲授、轻探究,搞满堂灌、一言堂,学生几乎没有发言权,极少有自主提问的机会。教师讲得多,把问题都讲清楚了,学生就无需思考,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听讲,即便心中有问题也不想问,因为老师反正要讲,于是就有了一种依赖心理,自己也不动脑思考,对于自己的错误更不愿主动纠正,逐渐失去了问题意识。
(二)缺乏自由对话的氛围
师生关系不平等,缺乏民主自由的对话氛围。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人,高高在上,令学生心生畏惧,导致部分学生心中有问题也不敢说出来,怕说错了被老师批评责怪,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这样被压抑。
二、如何让学生“有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没有问题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好的发展。问题意识非常重要,“没问题”是个大问题,因此,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设法让学生“有问题”,使他们善思考、敢提问。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构建亲密伙伴关系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是权威,学生几乎没有发言权与自主权,学生长期生活在一种压抑的环境中,导致心理紧张,自然不敢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要扭转师生之间的不对等关系,构建亲密的伙伴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伙伴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要求教师放下架子,融入学生中间,与学生和睦相处,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没了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就没有了心理防备,把老师当成自己的伙伴。学生在学习中心情愉悦,自由自在,自然就没有顾忌,敢想敢说,问题意识增强。例如,在教学“算24点”一课时,笔者以游戏方式开展教学,不仅分小组游戏,还开展师生游戏。我和学生进行算24点比赛,全班学生斗我一个人,结果还是我赢得多,学生就非常好奇,纷纷提问:“老师,你怎么算得那么快?”“老师,你有什么窍门吗?快告诉我们吧!”教师的加入给学生一种亲和感,诱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趣味问题情境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的兴趣。”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设法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教师要用有趣的学习材料吸引学生眼球,拨动学生思维之弦,从而诱发学生产生一定的想法,从情境中发现问题。
要让学生产生疑问,就得创设趣味问题情境,融问题于有趣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在受到感官刺激的基础上激活大脑,有意识地分析推理,并从情境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运动与身体变化”时,为了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笔者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一年一度的趣味运动会开始了,运动场上运动员们个个生龙活虎,他们为了胜利拼尽全力,有的健步如飞,有的挥汗如雨,有的气喘吁吁。“同学们,看了该视频后,你们有什么问题吗?”有趣的运动会情境成为学生萌发问题的土壤,学生提问:“强烈运动后为什么会冒汗?”“运动后身体还会有哪些变化?”笔者回应道:“是啊,运动和身体变化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三)教授正确提问的方法
海森堡说过:“提出正确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问题意识中最重要的是会提问,会提问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数学问题要有数学的味道,要在进行数学思考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问光有热情不够,还要懂方法,不能瞎问乱问。许多学生常常心中有疑问却不知道怎样合理表达,因此,我们要教授学生正确提问的方法,引导他们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
常见的提问方法有比较法、逆思法。比较法指向事物之間的联系与区别,提出比较事物异同的问题。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将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进行比较,学生提出问题:“在推导它们的面积公式时都采用了什么方法?”“它们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有什么不同?”提出问题后,学生再进行自主探究,真正习得了知识。逆思法是一种逆向思考提问的方法,即从反面去提问。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笔者发现有个别学生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就用“底乘高”,忘了“除以2”。于是笔者引导学生提出如下问题:“不除以2可以吗?为什么一定要除以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
教师要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一个“有问题”的学生。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经济开发区青介学区)
责任编辑: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