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2019-10-16牛海娟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9年9期
关键词:篇目国学语感

牛海娟

[摘 要]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载体,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但是,国学经典仍存在传播范围小的问题,而在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国学经典的学习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则是国学传播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这一理念,提出了从教学方式和内容两方面进行结合的策略,在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同时,让国学经典为更多人所知。

[关键词] 国学;经典诵读;初中语文

一、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结合的重要意义

1.增进国学的推广度

虽然国学在现代社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但是相较于整个社会大环境,国学的推广度还远远不夠;虽然诵读国学经典成为一种潮流,但是大部分人对基本的国学经典著作都缺乏理解,使得国学的推广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

如果能将国学经典篇目与初中语文教学相结合,就能在义务教育阶段使国学的概念深入学生内心,同时让学生对国学经典篇目有一个基础性的了解和积累,使国学的推广范围不断扩大,也不再浮于表面,而是让国学真正为普通民众所了解和接受。

2.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语感

在国学经典的学习过程中,诵读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对国学经典篇目的诵读,学生能自行理解篇目的内容和含义,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对古文学习的语感。将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相结合,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能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语文的语感。语感的建立是学习语言过程中的一个基础目标,培养语文学习语感能使学生学习事半功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二、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策略

1.国学经典诵读方式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方式中

将国学经典诵读的传统方式融入初中语文中。在国学经典的诵读和学习过程中,有许多传统的学习方式,如,范读引导、花样诵读等。因为国学经典篇目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内容复杂、语言艰涩等问题,通过范读能让学生对诵读的方式、节奏、语音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花样诵读则主要是指将经典篇目的内容翻译改编成一个现代文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进行阅读、朗诵或角色扮演。

以《智子疑邻》为例,因为文言文语言的简洁性,所以这篇文言文通篇只有四句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内容过于简短,容易产生一种无内容可学的错觉。其实语言简洁实际上内涵意义就比较多,需要学生深入解读。这时,教师可以运用花样诵读方式,让学生用现代汉语将文章内容扩充完整,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文言文和现代文不同的表达方式,对比理解通假字等文言文中特殊字词的含义,让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更轻松有效。

2.以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作为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大部分篇目都是国学经典篇目,所以这两者本身就有共通之处。所以把初中语文的文言文篇目和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建立联系,使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成为初中文言文学习内容的拓展和提升,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将这些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和提升,增强古文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初中文言文学习中,涉及《论语》的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课本上提到的《论语》的部分内容,让学生对背景知识、整体内容等有一个基础的概念,并且掌握其中基础语言知识。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将《论语》的其他部分内容作为学生课外拓展和国学经典诵读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在巩固基础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论语》内容的理解和学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到了中国社会甚至世界的关注,国学经典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学习。但是,从整体上看,国学的传播不仅存在涉及范围小的问题,还存在着流于表象的现象。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就是将国学经典诵读和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将两者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互相渗透借鉴、建立联系等方式来达成结合的目标,不仅能够增强初中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语感,同时也能够推动国学在整个社会的普及,让国学经典诵读真正为社会所欢迎和了解,让国学迎来真正的复兴。

参考文献:

[1]周艳红.探讨国学经典诵读和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J].新课程学习(上),2014(1):41-41.

[2]石文东.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文存阅刊,2017(22):135.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篇目国学语感
“垂”改成“掉”,好不好?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本刊近五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本刊2013-2017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军事志的篇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