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核心素养
2019-10-16刘文斌
刘文斌
摘要: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化学教学更关注的是如何有效落地的问题。而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对核心素养以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两个概念有着正确的理解,需要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寻找前者如何存在于教学当中,也需要教师基于自身的实践去寻找传统化学教学中哪些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培育。即基于正确的理论理解与实实在在的教学实践,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落地。
关键词:高中化学 核心素养 教学理解 教学实践
核心素养是当前最为热门的教育话题,当人们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来理解核心素养的时候,通常关心的有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准确理解核心素养;二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去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很显然,这两个问题也是普遍问题,是核心素养作为宏观的目标性教育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变成现实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解决,核心素养就是一句空话。而根据课程改革中获得的经验以及教训,很多时候一线教师往往不会有意识地去理解一个新的概念,只凭自己的经验去解读新的教育理念,这很容易形成新瓶装旧酒的情形,从而导致行进教育教学理念落地时发生偏差。要想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中避免这个问题,就需要教师对核心素养有比较准确的理解,并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实施。高中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教学,其学科核心素养有相对独特的内容,笔者在教学中对这些内容进行了初步的理解,也在实践中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一、核心素养如何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宏观指导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如果基于经验去理解,那很容易出现的就是核心素养会是一个“筐”。而且一线教师由于本能地拒绝高大上的理论,因此尽管有了各路专家对核心素养的解读,但这些解读不能为教师所内化,故而无法成为他们理解核心素养过程中矫正理解偏差的有效力量。说到底,教师自身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内化才是最关键的。
根据笔者的理解与实践经验,核心素养要成为引导自己教学的理念,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核心素养与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起来,要认识到核心素养在提出之前已经部分存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现在要做的是进一步放大核心素养的作用,进一步挖掘教学实践中可以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时机,只有将自己的教学与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其才能真正发挥对自身的教学的引领作用。
例如,在氨、铵盐、硝酸相关内容的教学中,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问题:如何在实验室快速制取氨气呢?请说出你确定出的实验原理,并画出实验装置的草图。
站在传统教学的角度,这就是一个设计实验的环节,而站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却可以看到更多的内容。比如说学生要设计实验,那他们就需要思考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才能生成氨气,也就是寻找实验原理;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大脑中搜集有关能够生成氨气的化学反应;如果寻找到适合的化学反应,他们还要思考反应在什么样的装置中发生;这是一个思维含量相当高的过程,因为学生要在大脑中构思实验装置,还要将此过程中形成的反应过程的表象,转换为平面图,于是实验器材的选择过程实际上就蕴含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验的步骤也蕴含在此过程中。
所以说,这样的一个问题,实际上可以驱动学生完成对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过程、实验结论、实验评价等若干个过程的完成。这就是实验设计能力,也是问题解决能力,这些能力在笔者看来与核心素养强调的关键能力是一致的,因而這样的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是有效的。
二、基于实践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基本要素解读
核心素养是上位概念,学科核心素养是下位概念,核心素养概念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如何界定呢?有同行对此的回答是: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还有同行的回答是: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包括化学素养、化学信息素养、化学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素养、化学思维素养、跨学科合作综合素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综合这些观点可以发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从化学课程特点出发的,对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能够生成而在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难以或不能生成的素养的概括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研究物质与物质内部结构的两种视角;变化与平衡是化学反应所特有的描述用语;证据推理是化学探究与发现的必然途径,证据对应着化学反应的现象,而推理则是根据现象对化学反应过程的判断。所建立起来的化学反应过程尤其是典型的过程,在学生的思维当中往往就是以模型的形态存在的;科学探究既是学习方式也是学习内容,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探究内容比较丰富,在科学探究已经成为学习新常态之后,创新往往是科学探究的前提;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更多地对应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生成,化学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等科学精神,并能根据化学学科的规律生成相应的责任意识。
比如,在制备氨气的时候,学生通常有四种选择:用NH4Cl与Ca(OH)2固体加热;用浓氨水受热分解;用浓氨水、固体CaO、NaOH;用NH4HCO3固体加热分解。这些不同制备方式具体有哪些不同,这是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的。这个探究不同于瞄准某一目标的探究,这种探究过程中,学生要用到的思维主要是比较思维,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的是学生的发散意识与创新能力。例如有学生指出浓氨水需要通过加热的方式分解出氨气。那在浓氨水与氧化钙反应的实验中,是否可以通过控制氧化钙的量来控制其发热程度,进而促进浓氨水的分解呢?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有创意的想法,其是否现实暂且不谈,学生的思维却是可圈可点的:氧化钙与水反应是剧烈放热的,放出的热量可以让浓氨水温度升高,进而可以促进浓氨水分解……在学生的思维中,这样推理从逻辑上来看没有缺陷,而学生又正是因为知道氧化钙与水反应过于剧烈,所以实验室才不采用这种方式来制备氨气,那控制反应程度是不是就可以让两种反应同时发生呢?这样的思路是一个充满探究过程的思路,比较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而结论的得出也可以视作是概括的结果。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宏观与微观现象的辨识与探析,对变化观念的生成都是存在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则更加明显。因此可以这么理解: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将日常的化学教学置于学科核心素养之下,寻找其不同方面的培养契机,然后在教学中加以或显性或隐性的强化即可。
三、 核心素养培育与传统教学如何实现有效衔接
关注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对传统教学的继承,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影响着实际的教学效果。有研究者指出,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正确的化学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其实后者正是化学教学的传统,基于这一传统,并如同上面的分析一样去寻找其中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存在于哪些环节,又或者思考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传统教学可以做出什么样的改进……像这些问题的思考,往往可以驱动核心素养更好地与传统教学相衔接。
总之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核心素养的培育无法脱离当下的教学而存在,忽视了基础而搞核心素养培育是无本之木,并不可取。考虑到一线教师更多地倾向于操作性知识的学习,那核心素养理念就不能以高大上的理论存在于“半空”,而应当在先行先试者的实践中转换为一线教师听得懂的语言、做得出的动作,这样,核心素养落地更容易成为现实。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陈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