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三维探析

2019-10-16桑延海苏雨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理论内涵理论价值以人民为中心

桑延海 苏雨

摘 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内涵、理论渊源和理论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阐释“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内涵,分析“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渊源和理论价值,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学习和十九大精神的全面贯彻落实,进而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理论内涵;理论渊源;理论价值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1-0176-02

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内涵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的积极扬弃,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更深层次上的理解和把握,也是对人民价值的重新发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根本力量、价值旨归和根本标准。

1.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将人民的发展与解放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根本上是要为了人而发展,发展必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日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不管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所确立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都是将人民最关心的直接利益作为根本原则,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2.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根本力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将人民作为实现人类发展与解放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3]不管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时期,人民群众都是根本力量。“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要靠人民创造历史为业。”[4]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必须依靠人民。

3.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发展的价值旨归。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追求。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之要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国家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全面小康。小康不是一句口号,它要求社会财富达到高度的积累,而“全面小康”则要求全体人民达到共同富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人民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参与者和贡献者,国家实现飞速发展的同时,人民也必须更多更公平地享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共同富裕的本质所在,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价值旨归。

4.发展成果人民检验——根本标准。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感性实践活动直接参与社会财富的创造,从而构成了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社会发展以什么为标准、用什么来衡量,实际上是一个对谁负责,让谁满意的问题,体现了发展成效的主题向度。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工作得失必然要由人民来检验。改革发展的工作,都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标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坚持人民在实践活动中以及检验实践活动的主体地位,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切实关心人民最切身的利益问题。实践证明,只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渊源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传承中国共产党群众观和扬弃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上,立足于新时代的历史新方位而提出的。

1.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实现人类解放的物质力量和现实途径只能是人民,即无产阶级的物质生产活动。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中明确阐释了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实现和共产主义道路的探索,“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通过无产阶级的物质生产活动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进而实现自身的解放,乃至解放全人类。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6]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每个人都是有限的,而正是有个体的人所构成的人民群众创造了川流不息的历史。只有紧紧地同人民站在一起,依靠人民,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2.中国共产党群众观。坚持群众观,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党的根本属性决定的。毛泽东在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的问题基本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教育每一位同志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地体会群众的呼声。”这一思想不管是在革命时期還是在建设时期,都贯穿在其中。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群众路线”的基础上,将人民满意、答应、高兴作为工作的根本要求。江泽民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7]他始终将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原则。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明确将“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是传承了党始终秉持的群众观。

3.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着丰富的民本思想,古代哲人也意识到民众是社会财富的根本来源和王朝兴衰的决定力量,于是也就有了重视民众的思想,产生了古代民本思想。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这是“民贵君轻”思想的著名论断和主张。他认为,在人民、国家和统治者三者之间,“民”是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虽然在他们的思想中,“君权”还是来自“天授”,民要服从君,君要治理民,但他们看到了“民”对“社稷”和“君”的重要作用。从这里,还是可以看出孟子等古代思想家对“民”的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对“民”的尊重。荀子借《左传》的舟水之喻来表达民本的观念至今广为流传:“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荀子·王制》)这实际上也是后来警示君王的“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思想。应当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将民作为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的手段,根本上是将民作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我们应该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对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进行扬弃,以其合理内核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理论借鉴。

猜你喜欢

理论内涵理论价值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当代价值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论王阳明民族观的当代启示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内涵及实践方式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施行“少教多学”,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双赢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困境与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