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世纪至今的西方成吉思汗形象研究

2019-10-16涂哲尹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成吉思汗

【摘 要】 从13世纪至今,在西方史料中,成吉思汗在世人眼中的形象就一直在发生着改变。本文阐释了八百年来西方史书中对成吉思汗形象描述的变化:中世纪伊斯兰史学家眼中的成吉思汗——从恐怖之王到真主之剑;中世纪欧洲人眼中的成吉思汗——从地狱恶魔到高贵君王;近现代西方对成吉思汗的评价——野蛮象征和军事天才的碰撞。尽管后世在肯定与否定方面仍有诸多争议,但成吉思汗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以及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两个观点却是公认的事实。

【关键词】 成吉思汗;时代变迁;军事征服;形象研究

成吉思汗是我国历史上卓越的蒙古族军事家、政治家。13世纪,蒙古人的铁蹄几乎踏遍了整个欧亚大陆,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革,也给当时和后世的史学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今兹此论文,依年代顺序从三个方面研究从中世纪至今的西方史书中的成吉思汗形象描述,希望对后继研究者有所帮助。

一、从恐怖之王到真主之剑——中世纪伊斯兰史学家眼中的成吉思汗

众所周知,震惊世界的蒙古西征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中亚伊斯兰世界,而被蒙古人政权统治最久的也是该地区。笔者选取被西方史学家认同最重要并相对权威的史料著作,来研究中世纪伊斯兰史学家对成吉思汗的看法。

伊本·阿昔尔(Ibn al-Athīr,1160年—1234年)的《全史》或许是最早记录蒙古人西征的西方史料,作者是蒙古西征的同时代人,成吉思汗西征时他身处摩苏尔逃过一劫。作为蒙古人入侵的受害者,他自然对蒙古人是一种恐惧和仇恨的态度。在他的编年体史书《全史》的回历617年一章中,他开头就写道:“有许多年,我不愿意提起这件事,太恐怖了,我不愿意回忆起它,我试图向它走上一步,但又退缩了。”

伊本·阿昔尔在书中对蒙古人的入侵速度表示震惊。“事实上,这些鞑靼人已经做了不少从古至今闻所未闻的事情。一个民族出现在中国的边疆,其中一部分人沿此方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抵达亚美尼亚的土地并向着哈马丹的方向穿过伊拉克”。[1]这或许也是最早将蒙古人与亚历山大并列的说法,也侧面肯定了成吉思汗的军事天才。伊本·阿昔尔十分详细地描写了蒙古人攻克河中地区和呼罗珊地区的一系列城市的经过,基本上就是以屠杀、劫掠和摧毁为主。作者对成吉思汗是一种仇恨的态度,文中多次在他的名字前加上了“被詛咒的”这一头衔。书中还多次列举了当地人因对蒙古人的恐惧而不敢抵抗的史实,证实了成吉思汗推行恐怖战略的奏效。

印度德里苏丹王朝历史学家朮兹札尼(Muhammad al-Juzjani,1193年—1265年)的著作《纳昔儿史话》中,通过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派出的使节赛典赤·宝合丁·拉齐(Sayyid-i-Ajall Baha ud-Din the Razi)得知了比伊本·阿昔尔记载多得多的蒙古人信息。他在书中提到了蒙古人被金国人压迫的历史,认为蒙古人是为了向金国人复仇而盼望一个强大的领导者,并选举了“以他的男子气概、魅力、英勇、大无畏而闻名”的成吉思汗为首领。[2]随后,作者写下了他所了解到的南下伐金史,其中包括奇袭居庸关和围攻中都,记载了蒙古攻克中都后的可怕情景:“土地由于人的脂肪而变成油乎乎的,颜色发暗......我们在城防棱堡下面的一个地方发现了集中在一起的数量庞大的人骨”。[3]据《元史·卷一百五十·石抹也先传》载:“岁乙亥,移师围北京。城久不下,及城破,将屠之。也先曰:‘王师拯人水火,彼既降而复屠之,则未下者,人将死守,天下何时定乎!因以上闻,赦之。”

《纳昔儿史话》中成吉思汗是“一个体格高大,力气非凡,身形健壮,脸上毛发稀少且已呈白色,有双猫一样的眼睛的人;拥有非凡的精力,聪颖并极富洞察力与理解力的人;威严、嗜杀、公正、果断,克敌无数、勇猛无畏……并且残忍的人。”[4]朮兹札尼对成吉思汗及蒙古人的总体看法与伊本·阿昔尔如出一辙,同样是以仇恨为主,他称成吉思汗是“被诅咒的”,并称其“死后将入地狱”。[5]

但到了之后的志费尼(al-Juwayni,Ala u ‘d-DinAta—Malik,1226年—1283年)的著作《世界征服者史》中,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作者是蒙古帝国的史学家,在书中他用极其华丽的辞藻叙述了从成吉思汗崛起到旭烈兀平阿萨辛的阿剌模忒诸堡的历史,以及花剌子模史。他在第一部第二章《成吉思汗制定的律令和他兴起后颁布的札撒》中有如下叙述:全能真主使成吉思汗才智出众,使他思想之敏捷、权力之无限为世上诸王之冠……谁个胆敢反对他,他就执行他颁布的札撒和法令,把此人连同他的部属、子女、党羽、军队、国家和土地,统统毁灭干净。[6]

可以大胆地推测,志费尼是一个想忠于史实却又身处矛盾的史官,碍于蒙古帝国御用史官的身份,只能用赞美蒙古人入侵的正当性作为掩饰来尽可能地还原真实的历史,让后人了解当时的残酷。

志费尼的这种观点被成书于14世纪初期的伊儿汗国史学家拉施特(Rashid al-Din,1247年—1317年)的著作《史集》继承。此书被西方学者傅海波、卡尔·雅恩和波伊勒等人认为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世界通史,[7]书中十分详细地写出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的历史和南下伐金史,这可以和研究早期蒙古史最重要的文献《蒙古秘史》相互补充。拉施特的文笔简洁。书中,成吉思汗同样代表着一种“天命”,他“清扫了成为毁灭的灾祸的逐鹿场所的国土,清除了歹徒们的秽行劣迹及魔鬼造下的罪孽,他举起钢剑一击,砍去了时代面容上一切恶徒逆贼们叛乱的尘垢”。[8]

《史集》的第一卷第二分册讲述的是从成吉思汗祖先到成吉思汗去世的历史,其中第三部分收录了一段成吉思汗对自己的人生乐趣的看法:“镇压叛乱者,战胜敌人,将他们连根铲除,夺取他们所有的一切;使他们的已婚妇女嚎哭、流泪,骑乘他们后背平滑的骏马,将他们美貌后妃的腹部当作睡衣和垫子,注视着她们的玫瑰色的面颊并亲吻着,吮她们的乳白色的甜蜜的嘴唇,这才是男子汉最大的快乐!”[9]在这段叙述中,成吉思汗以消灭、掠夺敌人为乐事,其实正好印证了朮兹札尼的记载。

14世纪的柏柏尔旅行家伊本·白图泰(Ibn Battuta,1304年—1377年)曾游历世界,并写下了可以与《马可·波罗游记》齐名的《伊本·白图泰游记》,书中在叙述中亚部分时谈到了成吉思汗(书中称唐吉斯汗),说他原是契丹地方的一名铁匠,这显然是混淆了成吉思汗的本名铁木真的意思,该词在蒙古语里是“铁匠”之意(但有其他说法,至今仍在争论)。又说他“性情慷慨,颇有力气,身体魁伟,经常邀集众人飨以酒饭,不久便成一派。这派人公推他为首,继而控制了全境。”[10]

中世纪伊斯兰史学家对成吉思汗态度的变化,表现出了随着蒙古人在中亚统治的加深,当地人的意识形态也随之发生了较大转变,即使在统一中亚的察合台汗国崩溃数百年后,仍然会有史学家对成吉思汗进行颂扬。

二、从地狱恶魔到高贵君王——中世纪欧洲人眼中的成吉思汗

和伊斯兰地区长期被蒙古人统治不同,欧洲在长子西征时被侵略的主要是罗斯、波兰和匈牙利,蒙古大军最终由于包括大汗窝阔台去世在内的种种原因而离去。[11]战后蒙古宗王拔都在罗斯领土上建立了金帐汗国并统治罗斯地区达二百余年,尽管欧洲其他地区因蒙古人的入侵而陷入了一段时间的恐慌,但并未被蒙古人直接统治。对于这些未知的侵略者,欧洲人给出了各种猜测。有的人将蒙古人被传知的称呼“鞑靼人”(Tartar)一词与希腊神话中的地狱“塔尔塔罗斯” (Tartarus)联系起来,认为蒙古人来自地狱。教皇英诺森四世(Innocent IV)在得知拔都在罗斯建立金帐汗国后,害怕蒙古人会重新进攻欧洲,便派出了使团去东方打探消息并试图使蒙古人皈依基督教,柏郎嘉宾(Jean de Plan Carpin,1182年—1252年)就是这个使团中的一员。

柏朗嘉宾于1245年至1247年出使贵由大汗朝廷,写下了《蒙古史》一书。书中详细记载了他在蒙古的地理、民生、历史、军事等多个方面的所见所闻,在第五章《鞑靼帝国及其诸王的起源,皇帝及其诸王的权力》中重点叙述了他所知道的成吉思汗是也可蒙古(Yekamongal)即大蒙古人,这与成吉思汗建国后将国家取名为“也可·蒙古·兀鲁思”(大蒙古国)相符,他教会了人们行窃和掠劫,入侵其他地区将俘虏征募入伍,用武力统一了蒙古。成吉思汗随后远征畏兀儿人,用畏兀儿字创造了蒙古文字,符合成吉思汗让乃蛮部落降臣塔塔统阿创造蒙古文字的史实。接下来柏朗嘉宾还写了成吉思汗派兵远征印度、柴达木盆地、乞儿吉思等多个地区并同时介绍当地的风俗,最后他返回本土并制订了法令与制度,最终被雷电击毙,也提供了成吉思汗死因的一种说法。尽管柏朗嘉宾对成吉思汗的记述大都属于道听途说,但他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所流传的成吉思汗事迹并可以和后世的《史集》等多部资料相互印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公元1253年出使蒙哥汗廷的鲁布鲁克(William of Rubruk,1215年?—1290年?)对蒙古人的态度相比柏朗嘉宾要温和一些。他的著作《鲁布鲁克东行纪》是和《蒙古史》齐名的一本重要的蒙古史史料。书中的第十七章《撒里答、蒙哥汗和贵由汗礼敬基督徒有关汪罕的传说》里讲到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的历史。其中所记录的蒙古人的形象或多或少地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史料基础。书中看出鲁布鲁克得到的有关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资料和朮兹札尼十分类似,都是认为他是被选举上台。成吉思汗当初的确是在十二世纪八十年代被推举为汗,但统一蒙古主要是以征服为主。

和之前的几位使节不同,作为中世纪最知名的旅行者,马可·波罗对蒙古人和中国完全是赞赏与崇敬的态度。在他的游记的第六十四至六十七章记述了成吉思汗史,开头一上来就用赞赏的口吻说:“基督诞生后1187年时,鞑靼人推选一大勇大智大有手腕之人为王,其名曰成吉思汗。散居诸地之鞑靼人,闻其当选,悉皆归心,奉之为主。而彼亦能善治其部”,而后面在讲他统一蒙古时也是说他“占据其地以后,不扰居民,亦不损其财物”。后来写他想娶长老约翰——此处是指王罕本人——的女儿却遭到拒绝,成吉思汗视为奇耻大辱,于是集合了大军在天德平原与长老约翰作战,双方展开了一场“世人从来未见之大战”,最终长老约翰战死,成吉思汗之后在位六年,期间多次进攻各地,最后在进攻一座要塞时膝盖中箭死去。“世人惜之,因其人勇智也”。[12]

马可·波罗之所以对成吉思汗如此推崇,多半是他尊敬忽必烈的影响。在马可·波罗的时代,蒙古人的征服已经接近尾声,蒙古帝国的统治使欧亚大陆的商业来往和文化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蒙古的和平”为像马可·波罗这样的旅行者提供了便利,这也是马可·波罗推崇成吉思汗的一个原因。

马可·波罗对蒙古时代的中国记述大大影响了欧洲人,使得连续几个世纪直到哥伦布时代都一直以为中国在大汗的统治之下。[13]尽管忽必烈在马可·波罗在世时就已去世,而元朝也在公元1368年结束了全国性的統治。

三、野蛮象征和军事天才的碰撞——近现代西方对成吉思汗的评价

18世纪,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时期。这时的法国掀起了一场“中国热”。这个时代的传教士们所著的介绍中国文化的著作对法国思想家们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主要有:塞麦多神父的《中国通史》、巴拉弗的《鞑靼人征服中国史》、马尔迪尼神父的《中国史》、杜赫德的《中国通志》等等,[14]而彼狄斯·迪·拉·克罗依克斯(Petis de la Croix)根据波斯文、阿拉伯文和欧洲文字史料著成并于1710年出版的《古代蒙古人的第一个皇帝大成吉思汗史》则是西方第一部利用穆斯林史料的蒙元史著作,里面整理收录了成吉思汗的部分札撒法令。[15]此书和无名氏的《成吉思汗新史》等书则为法国启蒙作家伏尔泰(Voltaire)塑造《中国孤儿》里的成吉思汗形象产生了重大影响。[16]

伏尔泰对历史上的成吉思汗的评价可以参见他的《风俗论》。在第六十章《东方和成吉思汗》中,他肯定了成吉思汗的能力:“没有一个伟大的征服者不是伟大的政治家,成吉思汗的一生便是证据之一”,[17]但否定了成吉思汗的功绩,认为他“在他的征途上,他只是进行破坏”,[18]并对将成吉思汗神化的行为给予了讽刺:“在愚昧无知的时代,任何一个教育人类,或者造福人类,或者消灭人类的人,都被尊为神”。[19]与这种观点类似的还有著名的瑞典史学家多桑(A.C.M.D'ohsson,1780年—1855年)的作品《多桑蒙古史》:“成吉思汗之胜利,盖因其意志之强,才具之富,而使用一切方法有以致之……历来蔑视人类之人,无逾此侵略家者”。[20]

同时代的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1737年—1794年)的著名历史著作《罗马帝国衰亡史》的第六十四章,讲述了从成吉思汗兴起到奥斯曼帝国前期的约三百年的历史。作者参考了上述阿布尔-哈齐汗的《突厥世系》,在开篇用诗歌一般优美的语言写了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和制定法规,并对成吉思汗对宗教的宽容表示了赞叹:“成吉思汗对宗教抱持的态度使我们感到惊讶和赞许……他们竟能预知哲学的思维程序,依据纯粹的一神论和完美的宗教自由建立法律体系……各种宗教体系都享有自由与和谐,在同一个营地里接受教义的宣导和礼拜的仪式”。[21]

随着中国清朝的被侵略,中国“国富民强”的形象破灭,西方对东方的印象一落千丈。在当时,东亚被视为未开化地区,而蒙古人更被认为是文明的破坏者和滥杀无辜的野蛮人。即使到了二十世纪后半叶成书的美国史学家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1885年—1981年)《世界文明史》中,成吉思汗与蒙古人依旧是文明的破坏者形象。“不过是一位以权力和战利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人而已”。[22]在最后的结论章中,作者将成吉思汗与希特勒并列,并发出反问:“假如我们没有用武力自卫以对抗蒙古与鞑靼的入侵,我们的古典遗产又会变成什么样子?”[23]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1889年—1964年)出版的作品《尼赫鲁世界史》。书里说“在幅员辽阔的蒙古帝国的土地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和平与秩序,横贯大陆的众多商队路线上满是来来往往的人群,欧洲和亚洲之间出现了更加紧密的交往”。[24]而对于成吉思汗本人,尼赫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毫无疑问,成吉思汗在历史上是最伟大的军事天才和领导者,亚历山大大帝和恺撒大帝在他面前似乎都显得微不足道”。尼赫鲁没有避讳成吉思汗的屠杀和破坏,但他认为这些和以前的阿富汗人相比没有本质的区别。至于摧毁城镇的动机,尼赫鲁认为成吉思汗是想把文明与游牧生活结合在一起,但这个想法永远不可能实现。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战略大师李德·哈特(Liddle Hart,1895年—1970年)在他的早期作品《揭秘伟大的战略家》(Great Captains Unveiled)一书中的第一章文章开头写道:“成吉思汗,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陆军强国蒙古帝国的创始人,相比之下,罗马和亚历山大帝国的疆域显得微不足道......这两位领导人的战略能力在历史上只有拿破仑可以相提并论;蒙古军队的战术方法对当今的学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最后它还可以使我们相信,我们错误地轻视了东方人的军事潜力”。[25]

1927年成书的美国历史学家哈罗德·莱姆(Harold Lamb,1892年—1962年)的著作《征服世界的人——成吉思汗》,将成吉思汗再次介绍给了西方人,并给予成吉思汗极高的评价:“众所周知的亚历山大、恺撒和拿破仑,而成吉思汗与这些欧洲历史舞台上的叱咤风云的君主们相比,显得更加强悍,更具威力”“历史上蒙古部落征战的里程并不是以公里为单位,而是以经纬度为单位计算的”。[26]

十九世纪的俄国陆军中将兼参谋本部军事研究会评议员米哈依尔·依格纳齐耶维奇·伊万宁在其作品《铁木真帖木儿用兵论》中详细地分析了成吉思汗的战略战术,认为成吉思汗成功的原因在于当时蒙古军队的武器比别人更精良而且更适合于实战使用;成吉思汗的兵制比较完善,军纪严明;将领多数巧于计谋,擅长兵法和战略。而蒙古人的凶残暴虐则或许是出自从前记述的人的误传,并利用马可·波罗的记载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还认为世界上凡是企图掌握最高最贵重权力的人,以国大胜时有一些残忍暴虐的行为也在所难免。[27]伊万宁关于成吉思汗成功的论调被前苏联史学家部分地批判继承了。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历史视野的拓宽,蒙古人因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而逐渐被认为是早期全球化的开拓者,持这一种说法的史学家,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的作者杰克·威泽弗德(Jack Weatherford),本书与《草原帝国》同为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著作。作者通过成吉思汗颁布札撒、对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建立驿站等种种措施,认为他是一位富于创新的领导者,也是第一个在自己征服过的许多国家里将法律的力量置于自身权力之上、鼓励宗教自由、创办公立学校、准予外交豁免权、废除酷刑以及开通自由贸易的统治者。威泽弗德的观点影响了整个蒙古史学界,从他的观点入手来研究成吉思汗与蒙古人对世界的影响的著作也纷纷出现。

以上就是从中世纪至今八百多年来西方史学界对成吉思汗评价的简略历程,尽管在后世影响的肯定与否定方面仍有诸多争议,但成吉思汗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以及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两个观点却是公认的事实。时代一直在发展着,相信在未来的史学界,会有更多的新研究新见解出现。

【参考文献】

[1] Ibn al-Athīr,p.215.

[2] 党宝海.外交使节所述早期蒙金战争.清华元史.第三辑,商务印书馆,2015.169—173.

[3] 党宝海.《外交使节所述早期蒙金战争.第184.

[4][美]米夏埃尔·比尔冈(michael burgan)著,温海清译.蒙古帝国[m].商务印书馆,2015.23.

[5] [美]杰克·威泽弗德.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135.

[6] [伊朗]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27.

[7] 王一丹.波斯拉施特《史集·中国史》研究与文本翻译》,昆仑出版社,2006.64.

[8][9] [波斯]拉施特著,余大钧,周建奇译《史集》,商务印书馆,1983.76—77.362.

[10] [摩洛哥]伊本·白图泰著.马金鹏译.伊本·白图泰游记.华文出版社,2015.217.

[11] 关于蒙古从东欧撤出的原因,可参见Greg.S.Rogers著, ‘An Examination of HistoriansExplanations for the Mongol Withdrawal from East Central Europe, East European Quarterly, XXX(1996),p.8.

[12] 馮承钧译.马可波罗行记.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137—145.

[13] [英]约翰·曼著,陈一鸣译.元上都:马可·波罗以及欧洲对东方的发现.内蒙古出版集团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4.215.

[14][16] 陈雷.法国作家笔下的蒙古人形象研究.16.19.

[15] [美]哈罗德·莱姆著,李卡宁.征服世界的人——成吉思汗.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218.

[17][18][19] [法]伏尔泰著,梁守锵译.风俗论·中册.商务出版社,2003.65.68+69.

[20] [瑞典]多桑著,冯承钧译.多桑蒙古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177.

[21] [英]爱德华·吉本著,席代岳译《.罗马帝国衰亡史·卷六.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213—214.

[22] [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宗教改革》,638.

[23] [美]威尔·杜兰特著,台湾幼狮文化译《世界文明史·拿破仑时代》,天地出版社,2017.826.

[24] [印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著,梁本彬等译《爸爸尼赫鲁写给我的世界史》,中信出版社 新思文化,2016.281.

[25] Liddell Hart, Great captains unveiled, Greenhill Books, 1989, p.3.

[26] [美]哈罗德·莱姆《征服世界的人——成吉思汗》,1.

[27] [法]布鲁丁,[俄]伊万宁著,都固尔扎布,巴图吉尔嘎拉译.大统帅成吉思汗兵略.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234—235.

【作者简介】

涂哲尹(1998.01—)男,汉族,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6级国际金融专业班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蒙元史及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比武力更强大的是凝聚力》
神灯
成吉思汗的陵墓到底隐藏在哪里?
扣子里的智慧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国际成吉思汗文献“现身”内蒙古博物院
蒙古到处都是“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指挥赛马
曲解善意造成的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