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地区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9-10-16杨尧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

杨尧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的需求也变得越迫切,为应对京津冀区域新的机遇和挑战,区域一体化成为新的选择。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成为一项国家战略,既有助于解决京津冀区域不平衡的问题,也能推动全国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在梳理相关概念及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构建京津冀地区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京津冀地区;区域协同;创新评介;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1-0044-02

引言

随着区域协同创新理论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区域协同创新评价体系建设方面,业界已取得了不少关键性的成果。通过梳理现有成果可以发现,协同学已经成为了区域协同创新研究的新视角,而已有的各类文献,则为实践层面的协同创新提供了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区域协同创新理论及其内涵

1.协同创新。Joseph Alois Schumpeter于1911年提出了创新理论,该理论把创新定义为“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以一种“新组合”的形式,把生产全要素和生产条件引进生产体系中去,这标志着协同创新的起点[1]。随后在1957年,Ansoff第一次于“Corporate Strategy”书中提到了“协同”这一概念。Ansoff认为,协同本质上是一种共生关系,建立于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并强调了其核心是价值的创造[2]。但对于什么是“协同创新”,学界尚未达成共识,目前接受度较高的几种说法中基本上都包括以下三个要素:一是创新资源共享,二是创新成果共享,三是创新效率的提高。

2.区域协同创新理论。不同于单个系统创新,区域协同创新是一个更为高级复杂的过程,需要依靠各子系统的联合推动[3],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创新带动整个区域的综合性发展。通常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定义区域协同创新的概念,狭义上来说,区域协同创新指的是多家科研机构和人员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有效的协同合作,将新技术加速转化为生产能力的过程;而广义上来说,区域协同创新指的是一种更为高级的发展阶段,各地区对经济、生态、文化等多个要素进行协调,统筹其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在柔性互动中缩小地区间差距,实现资源有效流通,从而提高整个区域竞争力,实现利益最大化。

二、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现状及问题

1.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现状。一是经济状况。京津冀地区的生产总值占到全国总比重的10.1%左右,总额高达69 358.9亿元,其中北京为23 014.6亿元、天津为16 538.2亿元,河北为29 806.1亿元。如果按人均GDP来算,2017年北京为11.82万元,天津为11.51万元,而河北只有4.31万元;对其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北京第三产业发达,占经济总量的79.7%,天津的第二和第三产业分别占比46.6%和52.2%,河北第三产业占比仅为40.2%[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经济向北京和天津聚集的程度较高,存在明显的虹吸效应。二是生态环境。从生态环境方面看,京津冀整体资源环境都存在超载严重的问题,北京最为严重,天津达到了警戒线,河北的自然环境也较為紧张。此外,三省市的水资源均存在开发过度,水资源总量极为匮乏等问题,且水体污染严重,总体形式十分严峻。

2.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产业分工不合理。就发展阶段而言,北京已达到后工业化,天津目前尚处于工业化后期,而河北则处于工业化中期,三省市间经济梯度明显,具有协调互补性,且产业分工协作的体系也较为完备。但京津、京冀、津冀两两之间仍然存在产业结构同质化和恶性竞争等问题,迫切需要对区域间产业进行分工协调。其次,生态环境治理不力。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都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投入了较大的精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从总体来看,形式还是十分严峻,区域性生态系统脆弱,且雾霾污染等新型环境问题频发多发。面对这些复杂的生态保护问题,单靠环保机构常常“孤掌难鸣”,生态环境治理中依然存在属地管理、权责不一、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区域内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进展缓慢。

三、京津冀地区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1.京津冀地区协同创新系统整体架构。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系统,可以从两个维度对其进行划分。一是按功能结构划分,可以将系统划分为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子系统,往下按区位结构可再次划分为三个更小的子系统。二是按区位结构划分,可以将系统划分为北京、天津和河北三个子系统,往下按区位结构可再次划分为三个更小的子系统,具体(如下图所示)。

2.京津冀地区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系统的协同度,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在借鉴大量已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个能够体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协同度的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如下表所示)。

结语

本文在分析了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已有文献,设计了一个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成果进行量化评价。遗憾的是,由于部分指标的获取较为困难,所以本文仅选取了10项指标,下一步的研究将争取增加更多的指标项,从而进行更多维度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李如鹏.关于熊彼特的经济创新理论[J].经济研究参考,2002,(37):16-22.

[2]  昀熙.伊戈尔·安索夫:战略管理的鼻祖[J].现代企业文化(上旬),2012,(5):52-53.

[3]  王志宝,孙铁山,李国平.区域协同创新研究进展与展望[J].软科学,2013,(1):1-4.

[4]  方大春,裴梦迪.雄安新区建设后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特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8,(4):60-65.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
特大城市贫困家庭困境维度解构与救助策略建构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地方国有企业集团子公司分类考核指标体系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