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特”战略背景下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2019-10-16黄昭其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非物质文化遗产战略

黄昭其

【摘 要】 文章介绍了在广西“创特”战略下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及开发概况;分析了当前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根据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探索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发展路径:制定扶持政策,确保足够资金;转变民众观念,制定传承规划;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宣传效果;健全管理机制,有效保护资源;深入挖掘资源内涵,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关键词】 “创特”战略;三江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最能彰显民族地区特色和民族内涵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是发展文化旅游最具潜力的吸引物。非遗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开发,既能增长文化软实力,又能推动旅游经济发展,是达到双赢的有效途径。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战略(简称“创特”战略),旨在推动广西旅游业转型升级,以旅游拉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提高县域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实现旅游强区目标。三江侗族自治县于2013年入选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县,经过四年“创特”实践,2017年荣获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称号。在此背景下,以“创特”战略为切入点,探究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以及新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受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限制,长久以来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加之世代多民族聚居,久而久之形成了众多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征的非遗文化。三江侗族非遗文化主要涵盖了民间音乐、传统手工技艺、传统戏剧、传统医药、民俗(节庆)、民间美术、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八大类别。据统计,截止至2018年底,三江侗族自治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0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0项。此外,侗族大歌于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分析

通过对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其发展现状、资源特色与开发状态,且能针对性提出发展策略,利于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1、融合开发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需求逐渐向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为了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三江侗族自治县充分挖掘自身旅游资源,根据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色,实行融合开发模式。由于这种模式融合了区域内多种特色旅游资源,既能展示区域特色,又满足了游客多样化需求,故而往往能在短期内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如三江将非遗文化与民族风情、自然风景进行统一规划融合开发。

2、博物馆开发模式

博物馆开发模式是以博物馆作为特色旅游景点,馆内收藏和展示大量能够代表区域最高文化水平的文化产品、非遗文化。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三江侗族自治县就展开了对博物馆开发模式的探索,1992年在县城成立了以展示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目的的侗族博物馆,在当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与较大的社会反响。2004年11月建成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系统开展侗族资料收集、侗族文化研究与展示。新建成的生态博物馆综合考虑侗族非遗文化的保护难度与分布状态,创新性采用了“馆村结合”的新形式,即以县城的三江侗族博物馆为展示中心,以座龙、岜团、高定等九个侗寨为保护区。从而既能更为全面展示侗族非遗文化,又能有效保护侗族脆弱的非遗文化。

3、民族节庆开发模式

当前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民族节庆旅游开发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民族节庆旅游开发模式,即根据传统民族节庆的时间、仪式举办民族节庆。在此过程中,与旅游活动相结合,让游客观光、参与,体会到最具原真性的民族节庆与文化,如侗族花炮节、芦笙节、斗牛等具有特色的传统节庆活动;另一种是民族节庆主题旅游开发模式,主题依旧是传统民族节庆,但会根据现代游客的时间和需求,对其进行改进。首先,时间上不受限制,根据游客的实际情况,不定期举办;其次,根据现代游客的品味和需求,对传统节庆的仪式进行针对性改进,使其更具观赏性、参与性,如近年来三江举办的“多耶程阳桥”文化旅游节正是此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4、民族村寨开发模式

是指依托保存较好的传统民族村寨,利用其完整性的民族文化、良好的传统建筑、浓厚的民族风情优势,结合非遗文化而开发的旅游模式。该开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博物馆模式参与性与体验性不足的缺陷,能够让游客亲自参与到实际场景中来,切身感受到传统民族文化的氛围,更好地领略非遗文化的深层韵味。三江的“程阳八寨”(即马安、平坦、平寨、岩寨、东寨、程阳、平铺、吉昌)是将该模式开发到极致的典型案例。

5、实景演出开发模式

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音乐、传统戏剧等具有很强的表演性,在“视听”旅游产品异常火热的当下,结合非遗文化打造实景演出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前景。三江侗族非遗文化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除了依托民族节庆开展演艺展示之外。各大景区倾力打造的实景演出也是展现三江非遗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如侗城景区倾力打造的大型侗族风情实景演出《坐妹》,在以侗族传统文化为演出主体的基础上,考虑当代游客的喜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节目打造成具有现代色彩的视听盛宴。

6、旅游商品开发模式

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打造出既能体现区域传统文化特色,又符合旅游市场需求,且能创造出一定价值的旅游产品是该开发模式的思路。对非遗文化的商品化开发,主要表现在两种形式上。一是无形的旅游商品。如上面所提到的實景演出正是这种形式的典型,景区或当地居民通过对民间音乐、传统戏剧等经过艺术加工表演给游客观看即可获得一定的收益,这种形式购买与消费是同时进行的;二是有形的物质商品。这种形式主要是利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产品中凝结着非遗文化和劳动价值,从而能够成为有形的非遗旅游商品。如侗族刺绣、锦布等手工艺品和风雨桥、鼓楼等凝聚着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模型。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非物质文化遗产战略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