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空观念视域下历史思维品质的提升策略

2019-10-16胡军哲余晓东

关键词:历史思维时空观念学科素养

胡军哲 余晓东

摘    要:“时空观念”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思维方式。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时空观念水平的划分来指导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历史思维品质的提升。其具体实施策略可以是:运用时空表达方式,培养历史思维的准确性;搭建特定时空框架,促进历史思维的深刻性;构建相关时空联系,增强历史思维的综合性;选取恰当时空尺度,培养历史思维的创新性。

关键词:历史思维;学科素养;时空观念

历史的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1]5。表1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水平进行的划分[1]70。

“時空观念”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思维方式。教师根据“新课标”对时空观念水平的划分来指导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前不久,笔者在学校的对外开放日中上了《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6课)的高三一轮复习课,颇有收获,特总结行文于此,以求教方家。

一、运用时空表达方式 培养历史思维的准确性 

历史是人类社会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具有客观实在性。真实是历史学科的生命,因此,对历史的准确表达是历史思维的重要特征。根据“新课标”时空观念水平1,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

1.什么是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世界市场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设计意图】认识“历史叙述的时空表达方式”。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雏形(15~16世纪)、拓展(17~18世纪)、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四个阶段。世界市场也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时空表达,其发展程度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进程。世界市场的提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揭示了世界由相对封闭孤立走向开放交往的历史特征。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利于我们理解“历史叙述中时空表达方式的重要意义”。

2.(2014年四川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上图,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提示: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

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19世纪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

20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

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

【设计意图】此高考试题很好地呈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过程,学生可通过此题,“辨识历史叙述中时间和空间的表达方式”及其转换,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

3.什么是殖民扩张?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设计意图】认识“历史叙述的空间表达方式”。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经历了三个阶段:商业资本主义发展,资本原始积累的时期(15世纪末至18世纪晚期);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商品输出为主的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让学生在叙述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从中“辨识历史叙述中时间和空间的表达方式”及其转换,从而培养历史思维的准确性。

二、搭建特定时空框架 促进历史思维的深刻性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因此,我们只有将史事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框架中,才能显示出其存在的意义。根据“新课标”时空观念水平2,笔者向学生提出了如下两个问题。

4.阅读教材,完成表2: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葡萄牙、西班牙两国在殖民扩张区域上呈现的特点及原因?

【设计意图】葡萄牙殖民扩张的区域主要在亚、非两大洲,西班牙殖民扩张的区域主要在美洲,这与两国在新航路开辟中所控制的航线紧密相关。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利用历史表格,将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的殖民扩张“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深刻理解两国殖民扩张呈现不同特征的来龙去脉。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荷兰的商船队早在1600年时就拥有10,000艘船,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队。荷兰的造船厂高度机械化,几乎一天能生产一条船。此外,船的制造和操作颇经济合算;荷兰船主可以削价与竞争者抢生意。因而,他们充当了西班牙、法国、英国和波罗的海之间的运输业者。英国人直到18世纪才能在商船运输方面与荷兰人竞争。

荷兰人还为一系列劳民伤财的战争——1652至1674年因商业纠纷而与英国交战,1667至1713年因路易十四的领土野心而与法国交战——所削弱。荷兰人缺乏保持自己原先的扩张速度所需的资源。法国人拥有众多的人口、繁荣的农业,是一个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均有出海口的富裕国家。英国人也拥有较荷兰人丰富得多的自然资源,并享有海岛位置带来的巨大禆益;地处海岛,使他们无须付出时常遭受入侵的代价。此外,英国人还有其海外殖民地的迅速增长的财富和力量作后盾,而荷兰人仅在南非南端有一小块孤立的殖民地。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434-435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荷兰商业迅速崛起及最终走向衰落的原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全面分析荷兰在17世纪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天时);地理位置便利,造船业相当发达(地利);共和国建立,政府重视(人和);商业至上、诚信等(理念)。后来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对外战争的影响;资源缺乏;工业不发达;海军废弛(资金缺乏、将领退役成风)。英、法等国的优势发展。材料的提供,丰富了教材内容,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历史机遇(时间)和环境因素(空间)对历史发展的重要性”,但国家的兴衰并非时空因素起决定作用,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深刻性。

三、构建相关时空联系 增强历史思维的綜合性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了解历史有利于我们认识过去、理解现在、预见未来。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历史思维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根据“新课标”时空观念水平3,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7—18世纪的早期殖民扩张中,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主地位。表3所列为英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材料二  移居殖民地的英国人较法国人多得多。到1688年,集中在大西洋沿海狭窄的山麓地区的英国移民有30万,而散居在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广大地区的法国人仅2万。美国革命爆发时,英属殖民地的人口不少于200万,即相当于操英语的世界的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种大规模的殖民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1763年英国对法国的胜利和20年后美利坚合众国对英国的胜利。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438

(1)结合所学知识,从“市场拓展”的角度,为材料一中的英国(18世纪中期前)补充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原因。

答案提示:(1)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市场拓展打下基础;18世纪中期,英法七年战争。英国打败法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主地位,拥有最广阔的世界市场。(其余言之有理亦可)

(2)位于大西洋沿岸,海外贸易条件得天独厚;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物质基础雄厚;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大力发展海军,拥有欧洲首屈一指的强大海军,为海外殖民扩张提供了军事上的保障;重视科技,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海外殖民地移民多,向心力强。

【设计意图】通过领悟课标要求,原创试题,围绕一个历史主题,补充某一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使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概括和说明”。让学生在颇具新意的设问中灵活掌握历史知识。材料二的史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认知角度:英国能够打败法国最终确立殖民霸主地位的原因,离不开其大量海外移民的支持。两则材料、两种设问,既涵盖历史知识,又兼顾其余学科,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情境中综合分析历史问题。

四、选取恰当时空尺度 培养历史思维的创新性 

历史思维基于对过去的理解,以及由历史理解所转化的对历史事实的还原。在历史研究的过程中,随着史料的发掘、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不断向前。因此,历史思维是具有创新性的。根据“新课标”时空观念水平4,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如下问题以总结本课内容。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它导致了人种的重新分布。1500年以前,世界各地的人种是相互隔离的,黑人集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及少数几个太平洋海岛上。在1492年以前,美洲印第安人人口估计在1400万至4000万人之间。在地理大发现以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人口减少90%~95%。欧洲白人及非洲黑人大批涌到美洲。美洲成为世界上人种混合最甚的地区:既有土著印第安人,又有外来的欧洲白人及非洲黑人,既有欧、印混合种人,又有黑、白混合种人。

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也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移到美洲的白人把旧世界的各种家畜(特别是马、牛和羊)以及农作物(小麦、燕麦、大麦及裸麦)带到新世界。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与此同时,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地瓜)、花生、各种豆类以及南瓜、可可等。可以有把握地说,今天世界植物食品中至少有1/3来自美洲。

随着世界规模的经济联系的加强,国际的劳动分工第一次大规模地实现了。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品,非洲提供劳动力(奴隶),亚洲提供奢侈品,而西欧则在指挥着这些全球性的贸易,并且越来越集中力量于工业生产。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3]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早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设计意图】“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历史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论述。”综合分析“早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二者的关系,“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既是本课的课标要求,也是本课教学内容的灵魂。此题的材料生动丰富,拓宽了教学的视野,设问与答案具有开放性,颇能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4]。而历史思维能力又是我们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关键。著名历史教育家赵恒烈先生曾指出,“历史思维能力,是人们用以再认和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和评价历史客体的一种素养”[5]。因此,新时期继续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研究,对于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M].吴象婴,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58-260.

[4]徐蓝.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J].人民教育,2018(8):44-52.

[5]赵恒烈.论历史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J].历史教学,1994(10):23-27.

猜你喜欢

历史思维时空观念学科素养
镜头中的组诗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培养历史思维,优化历史活动课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历史想象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习近平“七一”讲话的思想精髓
高中历史教学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