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2019-10-16肖正利徐霞

江西教育B 2019年7期
关键词:纸花纸鹤小强

肖正利 徐霞

听了特级教师吴正宪教的“相遇问题”一课,印象最深的是吴老师的教学设计新颖有趣,善用体验式教学,激活学生思维,推进教学深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得知识。

【片段一】在表演中认知概念

出示词语 “相对、同时、相遇、相距”,学生先读一读。

师:你能用你的动作、声音,把这4个词的意思表现出来吗?

师:同学们可以找伙伴来一起表演这4个词。(全班同学站起来表演)

师:请一组同学,把你们刚才表现的过程告诉我们好吗?(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

生:我们先表演“相遇”。( 两位学生表演“相遇”)

师:哦,这样就相遇了。

生:“同时”就是两个人一起向前走。(学生表演“同时”向前走)

师:我请问,如果是相对走,还叫“同时”吗?

生:也同时。

师:请你俩再表演“同时相对”。( 两位学生表演“同时相对”)

师:那“相距”呢?( 两位学生马上拉开距离)

师:你俩一人代表张三,一人代表李四,我边说你们边表演。张三和李四8:00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走来,8:05分钟时,两人相遇了,请问张三走了多少分钟?( 两位学生表演)

生:5分钟。

师:那李四走了多少分钟?

生:5分钟。

师:他们一共走了多少分钟?

生:10分钟。(学生哄堂大笑)

师:他们8时走的,8:05分钟两人相遇的,几分钟?

生:5分钟。

师:为什么不是10分钟了?

生:因为他们是一同走的,一同相遇的。

生:不是10分钟,而是5分钟。

师:同学们对这些基本概念这么清楚,这节课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自己拿下来!想挑战一下自己吗?

生:想!

【赏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数学活动和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上课伊始,吴老师先出示“相对、同时、相遇、相距” 这4个词,让全体学生用动作、声音把这4个词的意思表现出来,同学们纷纷出来表演,课堂气氛迅速高涨。在活动中,学生积极主动,获得初步的体验,感知理解了“相对、同时、相遇、相距”这些基本概念。接着,吴老师又设定“相遇”情境表演,学生获得再次体验,对相遇问题的相关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中,吴老师在概念的形成和构建上舍得花时间,善用“体验”,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体验中,学生深化了对相遇问题基本概念的理解,从而为解决例题铺平了道路。

【片段二】在表演中感悟问题

出示题目:小强每分钟走100米,小丽每分钟走50米,他们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出发,4分钟后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学生读题)

师:第二遍读题,不急,你们一个当小强,一个当小丽,两个人一小组,你们的课桌就当路程。一边读题,一边表演,注意相遇了就不要动了,好吗?

师:开始!(同桌间分角色表演)

师:你们在哪相遇的?

生:正好在路中间。(吴老师用多媒体演示两人相遇)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小强每分钟走100米,而小丽每分钟走50米,说明小强的速度比小丽快一倍。两人同时走,小强比小丽走的路多一些。

师:你认为相遇时一定离什么地方比较近?

生:应该离乙地近一些。(吴老师又用多媒体演示两人相遇)

师:所以给出的条件和问题,我们一定要认真审题。

师:现在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我提出两种解决方案:第一,吴老师把这题的算式写在黑板上讲给同学们听;第二,老师让你们自己试一试,自己解决问题。你们选择第几种?

生:选第二种。

【赏析】“学生具有与生俱来的探究能力,他们渴望在活动中获得乐趣,取得成功。”出示例题后,吴老师安排学生分角色表演,当同学们出现在“路中间相遇”这一场景时,吴老师又用多媒体演示两人相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发现问题所在,探究得出“小强的速度比小丽快一倍,小强比小丽走的路多一些”,“应该离乙地近一些”。起初,学生对例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通过体验、探究,学生真正地读懂条件,理清了数量间的关系,并大胆做出合情推理。

在这一环节中,吴老师巧妙地借助“体验”,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直观化,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自发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片段三】在对话中辨析问题

出示练习题2:一班为准备联欢会,分三个小组折纸花和纸鹤,第一小组每小时折50朵纸花,第二小组每小时折60朵纸花,第三小组每小时折40只纸鹤,他们共同折了3小时,一共折了多少朵纸花?

师:(学生板演)黑板上有不同的算式,我们先给它们分分类。[师生把算式分为两式:A式(50+60)×3,B式(50+60+40)×3]

师:请A、B两式的代表到前面来,各站一边,我们来讨论一下,你们互相提问题。

生A:请问对方题目求的是什么?

生B:他们一共折了多少朵纸花?

生A:第三小组折的是什么?

生B:纸鹤。

生A:题目求的是纸花,只有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折的是纸花,而第三小组折的是纸鹤,根本不用把40只纸鹤加进去。你为什么要把纸鹤加进去?

生B:我等下再减去纸鹤。

师:(看着生B)你狡猾狡猾的。(又问生A)他等下再减去纸鹤,可以吗?

生A:可以,但这样会更麻烦,那你为什么还这样算?

生B:(无语,沉默片刻)我投降了。

师: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要怎么样呀?

生:要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简便。

师:你有什么收获?

生1:在看题时,要认真仔细。

生2:要列简便的算式,不能列复杂的算式。

【赏析】题目给出了多余的一个相似的数学信息,在解决这题时,学生出现两种列式,产生分歧。吴老师放手让学生分组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辩论,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找到自己的錯因,发现题目的本意,从而得出学习数学的心得:“要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简便。”“在看题时,要认真仔细。”“要列简便的算式,不能列复杂的算式。”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曾说过:“人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简单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且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互相促进的生命活动。整个学生自主讨论、交流的环节,学生像点燃的火把,激起思维的碰撞,在广泛的联系中达到融会贯通,自悟自得,自己找到错因。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上,吴老师让学生获得了体验的情境和乐趣,知识在“体验”中“感悟”, 激情在“体验”中喷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西省龙南县龙南镇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 李杰杰

猜你喜欢

纸花纸鹤小强
巧手纸花
纸花一朵朵
潘小强
飞飞飞
纸鹤
漂亮的纸花
会开放的纸花
小强爬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