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务信息公开如何做到“六及时”

2019-10-16沈阳

环球时报 2019-10-16
关键词:政务信息权威舆情

沈阳

爆点层出不穷的网络空间,吸引着越来越多民众的注意力,尤其是当热点事件发生后,官方回应及相关信息发布相对滞后,网民对各类在互联网场域中发酵的网络舆情的关注度更是显著提升。

国务院办公厅曾在《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中明确指出,“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最迟在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持续发布权威信息,有关地方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带头主动发声。”现实中,不乏良好地执行政务公开的正面典型,如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其曾在两小时内粉碎“人贩子进京”谣言,真正实现了辟谣不过夜、突发事件当日通报。

但也有一些反面案例,政府官方回应往往显得被动。回溯政务公开迟缓的原因,相关部门缺乏信息公开意识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官方发声需要遵循严格的内部审核流程,如果“拍脑门”决定是否回应、如何回应,那么宣传部门的团队力量就会大打折扣,官方媒体的专业性也难以得到充分尊重,舆论引导的使命责任也就无法得到发挥。政务公开和回应是一门艺术,一方面需要“一把手”对信息公开负责,建立和落实信息公开问责制度;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树立政务公开意识,在回应过程中充分了解和运用传播规律。

网民对于舆情事件的关注,本身就是对于政府工作的“支持力量”,这时相关部门应顺势而为、呼应民心,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所以,相关部门对待网民要努力做到六个“及时”:“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

同时,新时代背景下舆情处置还需注意“五个度”:一是拼速度,要有速度就需要做好事情的预判,即在舆情初期就预判出发展方向,将舆情危机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讲态度,要有态度就必须以人为本、想民所想,避免出现雷语雷图,激发民怨;三是做深度,做深度需要在行动上展开调查、力求真相,树立政府部门公信力;四是保温度,政府平时需注重维系自己的公众形象和网络媒体关系,重大事件发生后要有传递真相的渠道;五是有尺度,把握尺度是政务人员的基本素养,哪怕网络空间中有各种过激言论,也绝不能失态。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给予高度关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政务信息公开绝不能成为摆设和花瓶。越是碰到突发事件,越是需要信息公开,树立政府权威,体现执政水平。▲

(作者是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政务信息权威舆情
重大疫情期间政务信息报送应突出“快、准、实”
消费舆情
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形成动态更新的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再说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