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手机依赖实证研究

2019-10-16寻丽琴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洞察力高职生个体

寻丽琴 杨 钢 谢 平

(1.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6;2.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课部,江苏 无锡 214073)

时间洞察力(time perspective)是个体对于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倾向的一种人格特质,其既是个体的能力特质,也是动力特质。津巴多等人编制的《津巴多时间洞察力量表》将时间洞察力划分为5 个维度,其中未来时间洞察力(futuretime perspective)指对实现未来长期目标的思考与计划,反映了个体对其未来可能性的期待,并影响着个体当下行为及行为倾向[1]。

曹华等人[2]在回顾以往研究时,认为未来时间洞察力是成瘾行为的保护性因素,不仅能减少成瘾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同时能帮助成瘾者戒除成瘾行为,这种关系也在香烟成瘾、酒精成瘾和毒品成瘾中得到了验证。在手机成瘾和网络成瘾方面,国内研究者考察了中学生时间洞察力与网游成瘾、职校生手机成瘾与时间洞察力[3-4],均发现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手机成瘾、网络成瘾行为呈显著负相关,支持了未来时间洞察力是成瘾行为保护性因素的观点。为进一步厘清未来时间洞察力各维度对手机依赖的作用,杨玥寒等人[5]考察了手机依赖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各维度关系,发现高中生手机依赖与未来消极、未来迷茫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未来计划、未来坚持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提示未来时间洞察力不同维度对高中生手机依赖的影响方式不同。

刘勤学等人[6]在回顾手机成瘾研究时,尽管性别、年龄、学历等人口学变量影响智能手机的使用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但提示不同类型、层次学生手机依赖情况可能不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作为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其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不同,因而高职生表现出的成长发展特点也有所不同,此外有研究者报告高职学生中度、高度手机依赖行为检出率为49.3%、26.4%,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成长成才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涵盖人际关系、学业成绩、睡眠质量等多个方面。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考察高职生这一群体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手机依赖关系,为高职生手机依赖的预防和干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 研究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取样,选取长沙一所职业院校不同年级、专业学生755 名,以班级为单位团体施测。本研究回收有效问卷743 份,有效回收率为98.41%。其中男生250人,占33.6%,女生493人,占66.4%;大一244 人,占32.8%,大二250 人,占33.6%,大三249 人,占33.5%。

1.2 调查工具

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Self-Rating Questionnaire for Adolescent Problematic Mobile Phone Use,SQAPMPU):用于评估青少年手机依赖情况[7]。该问卷包括13 个条目,分为戒断症状、渴求性和身心影响3 个维度,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得分越高,表明手机依赖程度越高。本研究中各维度cronbachα 系数为0.558~0.764,总量表cronbachα 系数为0.854。

一般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Future Time Perspective Scale),用于测量个体对未来发展的设想和展望,包括对自我未来发展可能性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8]。该量表由20 个条目组成,分为行为承诺、未来效能、远目标定向、未来意象和目的意识5 个维度,量表采用4 点计分(“完全不符合”“有点符合”“比较符合”“完全符合”),总得分越高,未来时间洞察程度就越高。本研究中各维度的cronbachα 系数为0.558~0.828,总量表cronbachα 系数为0.892。

1.3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24.0 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描述性结果

对高职生手机依赖自评和未来时间洞察力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手机依赖、未来时间洞察力在不同性别、年级得分差异比较(M±SD)

高职生手机依赖总体检出率为24.2%(180/743),高职生手机依赖症状、未来时间洞察力得分存在显著性别差异(P <0.01),年级差异不显著。具体来看,女生手机依赖症状总分及戒断症状、身心影响、渴求性3 因子上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P <0.01),而男生在未来时间洞察力总分及行为承诺、未来效能、远目标定向、未来意象4 因子上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P<0.05)。

2.2 不同手机依赖分组高职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差异分析

根据前人研究,运用百分位数将手机依赖划分为两类:无手机依赖症状组(<P75,n=563)和有手机依赖症状组(≥P75,n=180),将两组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及其各维度进行t 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手机依赖分组的未来时间洞察力差异比较(M±SD)

不同手机依赖分组高职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差异分析发现:无手机依赖症状组的未来时间洞察力及其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有手机依赖症状组(P <0.05)。

2.3 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手机依赖的相关分析

对未来时间洞察力5 因子和手机依赖3 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高职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手机依赖症状的相关分析(r)

高职生未来时间洞察力总分与5 个因子得分之间均呈正相关(r=0.231~0.852,P <0.01);手机依赖总分与3 个因子得分之间均呈正相关(r=0.723~0.918,P <0.01);未来时间洞察力总分与手机依赖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284,P <0.01);未来时间洞察力5 个因子得分与手机依赖3 个因子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05~-0.277)。

2.4 未来时间洞察力对手机依赖的回归分析

为明确未来时间洞察力各因子对手机依赖的预测程度,以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手机依赖相关显著的5 因子为自变量,手机依赖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4)。

表4 高职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各维度对手机依赖的逐步回归分析参数值

未来时间洞察力中目的意识、行为承诺因子对手机依赖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 <0.01),两因子能联合预测手机依赖13.9%的变异量,其中目的意识对手机依赖的解释力为6.6%,行为承诺对手机依赖的解释力为7.3%。

3 结论与讨论

3.1 高职生手机依赖检出水平较高,应进一步关注性别因素的影响

对于高职生手机依赖总体情况,本研究中手机依赖检出率为24.2%,说明高职生手机过度使用行为较为明显。以往研究表明手机过度使用会给学生人际关系、学业成绩、睡眠质量等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高职生手机依赖应当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多方重视,积极开展综合性干预和防治工作。

本研究中手机依赖症状总分女生显著高于男生,提示女生手机依赖水平高于男生。但关于手机依赖行为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并未获得一致的结论:刘勤学等人在回顾手机成瘾相关研究时,认为女性成瘾倾向性要高于男性[6];Chen 等人发现大学生手机成瘾检出率上并未出现性别差异,而是在使用行为上男生更偏好游戏软件,女生则更偏好多媒体、社交应用,提示不同性别个体从手机使用中获得愉悦并得到强化的方式有所不同[9]。因此,手机依赖行为中表现出的性别差异及其机制仍待进一步考察,但这也提示未来对手机依赖行为的干预和防治,应当要考虑性别的影响。

3.2 未来时间洞察力是手机依赖行为的保护性因素,其内在机制仍待阐明

研究发现,高职生无手机依赖症状组的未来时间洞察力及其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有手机依赖症状组,同时未来时间洞察力5 个因子得分与手机依赖3 个因子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学生手机依赖程度越高,未来时间洞察力越低;手机依赖程度越低,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越高。这一结果也与“中学生时间洞察力与网游成瘾”[3]、“职校生手机成瘾与时间洞察力”[4]等研究一致,也支持了未来时间洞察力是成瘾行为的保护性因素的观点。

未来时间洞察力对手机依赖的回归分析发现,目的意识、行为承诺因子对手机依赖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杨玥寒等人考察高中生手机依赖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各维度关系时,也发现未来坚持对手机依赖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5]。这些结果提示个体对未来时间的规划及相应的行为可能对手机依赖的保护性作用,减少依赖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曹华等人认为[3]时间洞察力可能是通过自我调节影响个体行为:当个体更关注未来时会更好地去调节自己的行为,倾向于有计划有目的的行为来达成目标;而当个体只关注过去和现在时,他们不会对自己行为的未来结果形成合理预期,而是倾向于即时的满足和冲动性行为。尽管研究者发现未来时间洞察力与自我调节呈显著正相关,与现在宿命、过去消极时间洞察力呈显著负相关,但两者与手机依赖行为的内在机制仍待进一步阐明和验证。

3.3 培养高职生平衡的时间洞察力,保障学生身心发展

彭姓等人的研究发现高职生的现在宿命观可以直接影响手机成瘾倾向,同时可以中介手机使用动机,间接对手机成瘾倾向产生正向影响,这也提示不同类型的时间洞察力对手机依赖的不同作用[4]。吕厚超等人的调查也发现,大学生的时间洞察力主要以现在享乐、未来取向和宿命类型为主,平衡类型的时间观较少,这可能与大学生教育水平较高,但身心不够成熟有关,研究者进一步认为目前大学生尚缺乏一种优化的时间观念,这也提醒教师在教育中应适时引导以优化学生的时间观念[1]。此外,时间洞察力具有稳定性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它会随着个体发展和环境而发生变化。基于此,针对高职生手机依赖检出率较高的现状,未来的干预研究应当针对平衡的时间洞察力这一目标[3],进一步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减少其现在享乐和现在宿命水平,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时间洞察力的平衡,减少手机过度使用,更好把握大学生涯,为职业生涯发展和融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对于培养学生平衡的时间洞察力,时间观疗法可能是一种有效途径。Zimbardo 等人在时间洞察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时间观疗法,这一疗法通过鼓励个体增加亲社会行为;引导个体打破原有的不平衡时间观,重新树立平衡时间观;引导个体淡化过去痛苦的回忆,并协助积极规划未来等方式,来改善个体行为。邵茜茜等人在回顾时间观疗法的应用范围和有效性时,发现时间观疗法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物质滥用患者的心理康复中作用明显,能够较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0]。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当进一步关注时间观疗法及其干预模式,验证其在改善手机依赖行为中的效果。

猜你喜欢

洞察力高职生个体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智勇双全,秀出你的Freestyle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无与伦比的洞察力
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