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北抗战时期文艺作品时代精神探析
2019-10-16何水滔
何水滔
(中共岳阳县委统战部,湖南 岳阳 414100)
1938 年日军占领湘北地区,四次进攻长沙。面对强敌入侵,中国军队以新墙河为依托,与湘北民众携手并肩,顽强抵抗。与日寇对峙的7 年间,发生大小战斗上千次,涌现了无以数计军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感人场面[1]。
文学艺术汇入历史的洪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自2013 年起,课题组通过民间采集、查找文献,收集整理了部分湘北抗战时期文艺作品(见表1)。
湘北抗战时期,在血与火淬炼中诞生的文艺作品,是历史的记忆,时代的声音,记录了湘北民众和中国军队水深火热的抗日战事,唱响了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主旋律。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动员民众参加抗日斗争,最终实现“三战三捷”,夺取了抗战胜利。
1 谴责日寇无恶不作的暴行
日本侵略者盘踞湘北期间,丧心病狂,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惨案,其血腥暴行,累累罪恶,骇人听闻。据不完全统计,仅岳阳地区惨遭日寇杀害的群众就达23 万多人[2]。
湘阴青山,位于南洞庭湖,四面环水。1941年9 月19 日,青山沦陷。前后18 天,残忍的日寇在青山杀死无辜百姓和被俘官兵800 多人。日军制造“青山惨案”之时,许青梅因走亲戚在外侥幸逃过此劫,归来见全家被杀,血流遍地,受刺激变成疯癫病人,此后自唱民谣。
表1 湘北抗战时期部分文艺作品
三十年,走寇兵,青山岛,渔家村。日寇杀了好多人,杀了我家八口人。天昏啊,地黑呀,好呀啊,好伤心。血债啊,要血偿,日本鬼,你听着,欠的债,要还清!
日本侵略者在湘北所犯罪行罄竹难书,当时在岳阳县新墙流传一首民谣,采用前后对比的手法,深刻揭露了日寇铁蹄所到之处,肆意践踏,烧杀掳抢,给湘北民众造成了深重灾难[3]。
新墙镇,许多街,依山傍水好气派。三街九巷石板道,七十二行处处泰。
上长沙,下汉口,四海客商纷纷来。日本强盗一把火,瓦砾成堆鬼神哀。
《日本鬼子侵中华》是流传在岳阳县黄沙街镇的一首快板,记录了日寇种种暴行。以下为内容节选。
日本鬼子侵中华,
黎民百姓害起爬。
戊寅年,到岳州,
万贯家财一概丢。
己卯年,到新墙,
巴湘两县尽遭殃。
猪牛谷米都抢尽。
又杀人,又放火,
吓得百姓无处躲。
……
民谣和快板字字含泪,句句带血,充满了怒火,表达了对同胞的悼念,对侵略者的憎恨,同时反映了民众报仇雪恨的迫切愿望。谣如刀枪,直戳敌人心脏。
2 怀念亲人难以割舍的深情
为争取抗战胜利,无数优秀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加入抗战队伍,其令出必行,背井离乡,惜别鬓发苍苍的父母、孤苦无助的妻儿,留下饱含深情的文字,表达对亲人、对国家的热爱。1937 年抗战爆发后,王超奎随第20 军出川抗战,在参加淞沪会战前夕从前线寄回家乡一封诀别信。
祖、慈母:
我从贵州出发北上后,心中是很爽快的,并且身体很强健,精神很好。不觉一月半就到达上海了。经过贵州、湖南,乘火车由粤汉铁路到武汉。由汉口乘火车经过平汉铁路达到河南郑州、开封,再到徐州转陇海铁路,到安徽蚌埠,转津浦铁路到江苏的浦口、南京,转京沪铁路到镇江、无锡、苏州、崑,已待上海。在这经过当中的事,所看见的,所遇着的,真是难言。在武汉,我看着日本的飞机将武汉的人民炸死数百,房屋毁坏一百多家。在河南、徐州轰炸,徐州的车房被炸毁。我部队还好,无损坏。又在安徽蚌埠亦遇日机轰炸,部队亦无损失。将到南京时,日机来京夜间轰炸,部队与都市均无损失。在无锡日机轰炸,以至于三天之久还未熄火,苏州已被日机轰炸数次。沿途一带,真是惨不忍视。我部队驻距上海十里外的南翔乡间,十二、三日被日机轰炸,日夜不止,但防空装备很完善,终无损失。昨日,我部队已加入火线。希望祖、慈母二安,不以男为念。男是抱定宗旨,以身殉国,战死疆场为荣!请祖、慈母保护身体为要,阖家人不必思念我。好了,我是你们无望的一个人了。今夜时间也不待了,请了!
敬祝:祖、慈母玉体均安!阖家人亦好!
离别你的儿子:超奎敬禀
外批,我们的部队现在编为陆军第二十军,一百三十三师,三百九十九旅,七百九十八团,三营九连。
(请勿回音)
信中字里行间不仅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更展现了“断头将军”王超奎“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英雄气概,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军人魂”的代表之作,亦是中国抗战大后方人民不屈不挠、为国尽忠的精神写照。
预备第10 师师长方先觉,第3 次长沙会战时,东渡湘江,接防第一线阵地,为表守土决心,预立遗嘱[2]。
蕴体吾妻:此次我军奉命固守长沙,任务重大,长沙的存亡,关系抗战全局的成败,我决心以身殉国,设若战死,你和五子的生活,政府自有照顾。务令五子皆能大学毕业,好好做人,继我遗志,报效党国,则我含笑九泉矣。希吾妻勿悲!
夫子珊
民国三十一年元旦
当时的长沙晚报即以头版大标题:“方师长誓死守土,予立遗嘱。”官兵看完方先觉遗书后纷纷表示:“成则以功勋报国家,死则以长沙为坟墓”。足见遗书极大地激励了守军官兵誓死御敌的昂扬斗志,以致最终夺取了第3 次长沙会战的大捷。
王超奎和方先觉两位将领对家人的侠骨柔情跃然纸上,其“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和威武不屈的光辉形象如轰天惊雷震撼人心!
战地诗《静静的新墙河》发表于1940 年4 月14 日《大刚报》,其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新墙河畔人民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新墙河,我们的新墙河,
祖国的处女地,
你躺在洞庭湖的东岸。
新墙河,
你是战斗在最前列的士兵,
你有一页光荣的战史,
掀起比海洋的浪还大的战浪,
现在,你静静的,静静的在小息了。
新墙河,
你是介在善与罪之间的居邻,
你的北岸,一群卑污的强盗,
吹起一阵悸人的血风,在奸淫掳掠焚烧屠杀……
你的南岸,一支伟大的铁流,
和一群勤朴的庄稼汉,他们:握紧着枪,站在哨岗上;
他们:耕种着阳光下的田园,听炮声从那边传来。
新墙河,静静的新墙河,
在明天,你将要掀起更猛烈的战浪啊!
新墙河,静静的新墙河,
在明天,敌人会毁没在你的跟前啊!
新墙河,静静的新墙河,
那天来了,我用着歌唱,向你庆祝!
3 展示儒将乐观自信的襟怀
在物质匮乏、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中国军队将士用血肉之躯和战略智慧弥补武器装备上的差距,用文艺作品展示斗志昂扬和乐观自信的襟怀。
武汉失陷后,为贯彻第82 师的游击战术,中国军队第98 军82 师244 旅488 团上校团长毛定松率领全团轻装急进,插入敌后,挺进至毗连通城、崇阳、岳阳三县之间的相思山,开辟游击根据地,对敌展开军事与政治斗争,取得了较好的游击战况。1939 年11 月毛定松站在相思山上,极目处层级田畴,奇峰翠松,一种愉悦的成就感涌上心头,随口吟诗一首。
奇峰翠耸撑南天,
拾级登临直到巅。
倭虏阵营观掌上,
湖湘形胜列胸前。
好凭长策推三岛,
要与名山共万年。
一卷阴符何处觅,
白云寺畔忆神仙。
第1 次湘北会战结束后,52 军195 师师长覃异之奉命率所部前往新墙河南岸驻防,恰逢九九“重阳”佳节,其触景生情,遂吟《战地重阳》。
洞庭湖畔水云乡,
劫后人家半散亡!
战罢倭奴初驻马,
四山风雨度重阳。
自1939 年9 月开始,第21 师、第82 师、第140 师、新10 师、新11 师共2.4 万余人先后驻防幕阜山余脉九岭。日军一个甲种师团2.5 万多人,在通城县距九岭约20 华里的锡山设前线指挥所。我军与日军争夺九岭,持续时间长达两年,激战不下百次,我军官兵阵亡4600 多人,其中团级军官5 名,击毙日军4000 余人,九岭岿然不动。
1941 年春节,时任58 军第10 师师长鲁道源站在九岭,回想起两年多来在硝烟血海中牺牲的战友,看着眼前崇山峻岭,苍松翠柏,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迫切心情一阵紧似一阵,不禁吟诗《立马九岭》。
滇南健儿镇此间,
三捷长沙敌胆寒。
立马九岭歼顽敌,
屡教倭奴弃甲还!
4 表达军民共御外辱的决心
“天上飞机叫,地上拉警报,报告王县长,准备高射炮。高射炮不能停,大炮打得嗵嗵声,英勇杀敌冲向前。四亿同胞齐抗战,不难收复旧河山。东条昭和倒了运,我们胜利在眼前。”
湘北抗战时期,这首军民团结抗日民谣在筻口镇草鞋岭一带盛传,至今仍在当地传唱。
1939 年9 月23 日,湘阴武穆乡营田农民易玉涛见妻子被日军惨杀,愤怒至极,其手持屠刀,躲在门后,接连砍死3 名日军,自己亦殉命,并被碎尸数段。12 月14 日,田汉深入湘北战地采访,遇到易玉涛的两个孩子,了解其事后,捐款将易玉涛夫妇合葬于其屋后,题立“易玉涛勇士夫妇之墓”墓碑,并赋诗《中国永不亡》。
九月廿三日,倭犯武穆乡。
将士殊战死,人民纷逃亡。
易君独不走,磨刀待豺狼。
两儿伏后山,妻子倒短墙。
易君隐门后,奋力歼敌双。
旋寇大群至,血泊沉鸳鸯。
一抔黄土隐,千秋白骨香。
人人似玉涛,中国永不亡。
湘北抗战时期“有人烟处,即有歌声”。许多以新墙河民歌基调为基础的抗日战歌,成为凝聚民心、抗击日寇的主旋律。新墙河沿岸百姓承受日寇“三光”政策的巨大苦痛,敌后处于最紧张、最残酷、生活最艰苦困难时期,面对日寇大扫荡,新墙河沿岸民众和地方武装组织配合中国军队展开游击战、反扫荡战和轰轰烈烈的救亡运动,妇女、儿童均加入这一行列,《生产忙》《支前忙》等民歌均反映了这一历史。
新墙河民众用锄头在肥沃的土地上建设“渔米之乡”,而抗战时,则将其视为杀敌“武器”,用来捍卫自己的家园。用锄头将道路挖断,改为田地、种上庄稼、引入水源,使敌人的车辆、坦克无法畅通行走。田汉在自己创作的《破路歌》中形象地描述了湘北民众“锄头抗日”的鲜活场面[2]。
你一肩,我一肩,挖土抗战要争先,山岳变成海,路要变成田,赶走鬼子过新年。你一挑,我一挑,挑得路儿一锅糟,战车不能走,大炮也徒劳,千万锄头杀气高。
5 缅怀三军魂断疆场的壮烈
第一、二、三次湘北会战,杨汉域所在第20军百战功高,有“杨家将”之称,在湘北民众中口碑载道。第3 次湘北会战奏捷凯旋,得胜返防,岳阳各界特意在战地举行“庆祝第三次湘北会战大捷,春节军民联欢大会”,其中有一联,可以代表湘北数十万民众崇功报德,对他们的景仰。
寇犯三败,我奏三捷,三箭奠定三湘局;
城若万里,景仰万流,万家灯火万民歌。
湘北抗战期间,中日军人伤亡比例高达5∶1,中国军队甚至是整营、整连战死,第102 师参加大云山反扫荡战后,转至新墙河前线阻击日军,撤退至柏祥镇黄伏太时,全师仅剩600 余人,孙国桢营在草鞋岭、徐锦江营在黄陵港均牺牲。
1939 年9 月23 日,第25 师曾惠民少校率部与日寇激战,曾三次匍伏一线督战。下午3 时,第三次刚至一线阵地,日寇两发炮弹将其炸得仅剩下两条腿。《壮心如铁》乃殉国前遗诗:
壮心如铁令如山,
守住新墙水一湾。
只愿沙场为国死,
何须马革裹尸还。
1940 年11 月25 日上午,为纪念抗战以来历次阵亡的袍泽,102 师在驻地岳阳县步仙镇关王桥举行了隆重的追悼祭奠英烈大会。在师部前开阔地,第102 师官兵们用木材临时搭建礼台,大台正中央摆放着第102 师抗战以来捐躯的烈士灵牌,数以千计的阵亡将士按生前的军事系列、职务,列于祭坛上。会场左右两侧挂巨幅挽联[4]。
以天地为棺盖,四海皆家,不必尸还故土;
睹战士之英勇,一统有日,何惜血洒疆场。
第九战区长官以下各部门均发来唁电,师部各处室和各团营及直属部队均敬送挽联,其中师工兵营挽联为:
一马当先,新墙河上功赫赫,雄风尚在;
三军披白,汩罗江畔血丹丹,虽死犹生。
第3 次湘北会战时,第58 军与日军在新墙河沿线激战七天七夜,付出极大牺牲。战后中国军队与当地群众共同在铜鼓山附近收集完整将士遗骸80 余具,在新墙河沿岸收集烈士遗骸380 余具,安葬于杨林街铜鼓山,并建公墓、碑林、牌坊、纪念亭。杨林乡铜鼓山墓地歌颂抗战将士的墓联为:
天生铜鼓埋忠骨,地就杨林话英雄。
王超奎1936 年投戎于当时驻涪的国民革命军杨森部,参加过三次湘北会战。1941 年12 月第3次湘北会战时,王超奎营奉命守卫新墙河南岸相公岭阵地,与日军第六师团某部激战三天三夜,全营500 余人全部壮烈牺牲。
战后,人们将王超奎葬于相公岭,并立碑纪念,碑柱上刻有“卫国抗倭多壮志,捐躯阵地颂芳名”的墓联。
此外,湘北抗战时期,新墙河人民以抗日题材为主,创作了大量的快板、皮影戏、莲花落、三麻鼓、渔鼓等曲艺作品,歌颂中国军队和湘北民众的鱼水深情,揭露敌、伪军的罪行,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斗争。如流传于岳阳县黄沙街镇的快板《日本鬼子侵中华》,版画《袁班长击毙敌酋》等等。
70 多年过去了,烽烟远遁、呐喊消弭,重读这些抗战作品,不仅是为唤醒湘北抗战深邃的历史记忆,更感受其所承载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战精神。在世界文明相互交融、信息社会高速发展、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今时代,独具民族特点、映射民族性格的抗战精神更需要薪火相传、发扬光大,需要构筑起一座坚不可摧的精神堤坝,时刻警惕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军国主义的威胁,自觉抵御各种外界的干扰和侵蚀。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于国家发展和治理的生动实践中,在不竭的精神动力支撑下跨越艰难险阻,寻求振兴之道,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