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在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9-10-16河南省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463000铁伟李莹莹
河南省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463000)铁伟 李莹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呼吸内科中较为常见,是指具有气流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1],若治疗不及时,会恶化形成为肺疾病和呼吸衰竭。本文分析了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在该类患者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学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报告内容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以我院于2016年6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COPD患者为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40例;实验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62~89岁,平均(68.48±10.46)岁;参照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63~87岁,平均(60.08±11.87)岁。两组的基础数据资料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体征检测、病情观察、饮食指导、健康宣教、康复训练等内容[2];实验组实施连续性协同护理,主要操作方法如下:①护理准备: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肺功能要实时检测,对患者的病情、自我管理、心理等进行综合评定,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②健康宣讲及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存在的疑问要耐心讲解,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给予合理的心理疏导,使其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③肺康复训练:依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的肺康复训练,每次肺康复训练要间隔半小时左右,训练强度不能太大,每天训练一次。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包括第1s用力呼气量(FEV1)、血氧饱和度(SpO2)、第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比重(%)(FEV1/EVC)、呼气峰流速(PEF);依据我院制定的问卷调查,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自我护理能力,设定相应的条目和分值,分值越高,表明满意度和自我护理能力越高,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级别。
1.4 统计学分析 针对两组的临床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用(±s)表示,组间t值检验,计数用率(%)表示,X2检验,P<0.05,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实验组的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参照组,组间数据显示差异,P<0.05。见附表。
2.2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显示差异,P<0.05。
2.3 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护理后,实验组与参照组的一般性自我护理能力对比(47.25±1.93)vs(41.12±1.73),健康偏理性自我护理(53.28±5.76)vs(38.53±2.14),自我护理整体情况(98.85±6.26)vs(76.87±5.17),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显示差异,P<0.05。
附表 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附表 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FEV1(L) FEV1/EVC(%) PEF(L/min) SpO2(%)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40 1.12±0.18 1.55±0.18 97.97±4.91 68.96±8.38 3912.49±32.57 356.68±8.35 90.74±3.14 97.33±2.22参照组 40 1.25±0.17 1.34±0.11 96.35±5.52 48.64±11.45 318.46±33.53 326.06±31.98 90.76±3.12 91.53±2.89 t 1.0217 6.2960 1.2327 9.0573 0.8077 5.2523 0.0285 10.0658 P 0.3100 0.0000 0.2214 0.0000 0.4217 0.0000 0.9773 0.0000
3 讨论
连续性协同护理是在常规护理上形成和发展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护理模式创建责任制,以责任制护理为主线,在护理过程中强调以患者中心,在应用协同护理模式时,加强对老年患者的肺康复训练,使病情得到很好的稳定和控制,避免肺功能的衰退,切实改善了患者日常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连续性协同护理,实验组的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参照组,组间数据显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参照组为75%,实验组通过应用连续性协同护理,其护理效果显著好于参照组。
综上所述,依据COPD稳定期患者的病情,对其进行连续性协同护理,在患者康复训练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护理成果,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